您的位置:首页金刚上师金刚上师开示秋央珠扎仁波切秋央珠扎仁波切2014年9-10月教言录

      为何要调伏自相续中的贪嗔痴?人因贪而生嗔念,因嗔而不计后果的恼害众生,因造下这样的恶因,而流转在无明痴暗的世界里。其实,贪嗔痴不是存在在外面的世界,而是你自心的起心动念里,一切烦恼来自你的执着,所以,调伏相续中的贪嗔痴,既是在解脱自己也是在解脱众生。

      殊胜的法不是一看就能明了,甚深的窍诀不是得到了你就能起修,高高的山峰你要奋力攀越,散乱了心性你时时要懂得收摄。

      佛法不是一盘苦菜,让你越吃越苦;智慧不是智谋,让你学的比别人滑头;坐着不动未必就是禅定,心不被境转才知有无定力。一个学佛之人,心若淡然,苦恼何处 来;智慧本是自然圆融,你何必往里掺杂分别妄想与造作;修行并不是给人观看的生活方式,而是你内心对世间无贪无执的生活态度。

      同样的佛法有的人修成就了,有的人则继续在烦恼妄想里流转,其实不是修行有多难,而是你不懂得调伏自相续里的贪嗔痴。如果,你既无成就菩提的发心,又不去积集出世间的善业,对根本上师的信心时有时无,也没有丝毫的戒定慧的修持,你还想见到自己本来无迁变的清净自性,而获得证悟大圆满的成就吗。

      有一种旅行叫朝圣,那是远山恒守着的包容;有一种希望是信仰,那是远离六道轮回的修行;有一种果实不生不灭,那是成就菩提的圆满证量。

      一个真正修学佛法有菩提心的人,也会对社会的文明与稳定,以及风俗人情温良有序,带来正能量。

      我慢所显现出的是一种看重自己轻视别人的心态,这样的心态其实是一种障碍,那些被你轻慢的人,也许有你所不具备品德与能力值得你学习,但你的固执却会让你局限在自我意识里,既无法提高自己的眼界,也无法圆融的利益他人。

      龙树菩萨在《亲友书》里说:“知世法者得与失,乐忧美言与恶语,赞毁世间此八法,非我意境当平息。”是的,如果你的心每天都执着在世间八法里,你还能说自己是佛法修行者吗。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在修法时,在没有放下我执没有证达空性前,把“我”放在何处,这真是个问题。如何完善你的人格魅力,需要在放下我执上多用功;如何证悟空性,需要在修法时多多体会什么是“诸法无我”。

      依靠观修生圆次第等本身不能解脱,因为它们还需要依靠行为及助缘等。唯以此上师瑜伽自道本体能使自相续中生起实相的证悟,而得解脱,所以说一切圣道中上师瑜伽最为甚深。——龙钦巴尊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愿佛法如日月之光明,驱除一切无明与痴暗,使无量无边众生于正信正念、正知正见中修持己心,勿扰他心起烦恼。

      大圆满龙钦宁提的实修绝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你出离心菩提心坚固的修持,以及证悟大圆满的无碍等持。

      一时的善念,也许不是究竟解脱的智慧,但能成为究竟解脱的因缘。

      幸运的人啊,让自心与佛法相融吧,那么,佛果的喜乐将从你内心展露而出。——莲花生大师

      任何世间的财富也无法伴你生生世世,只有福德资粮才会如影相随,所以,懂得积集福德资粮的人,才是真正的富裕。

      龙钦巴尊者一生著述达二百多部,内容涵盖佛教显宗及内、外、密、极密的经、论和修法仪规,他对近现代宁玛派乃至整个近现代藏传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人 尊称他为莲花生大士之后的”第二佛”。晋美林巴大师,将这一法脉的精华总摄在龙钦宁提里,历代多智钦法王又将龙钦宁提弘扬至今。

     要坚定意志,效仿殊胜且有崇高心怀的先贤祖师的行持,见贤思齐。要以上师、本尊、空行及护法做为誓戒的见证者,并以良善的心谨慎奉行你的誓戒。要把自己当成安忍的准绳,切莫恼害他人或将伤害加诸他人身上。——莲花生大师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与之对应的答案,不是所有的祈请都能满你所愿,不是所有的路你都需要走,不是所有的因缘都是来助你的。所以,除非你懂得安住自心,调伏自己的贪执之念,否则,那些外显境界即能让你喜悦,也会让你失望,既能升华你的人生,也能使你堕落。

      如果离平等舍而修习,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会变得狭隘、有限度,无法完全得以清净,所以,首先应学平等舍。

      不要因为在生活里受到些挫折,就不停的抱怨周围的人和事,有时,你成熟的思想与言行,不正是反复改正出来的吗。

      不要用你的贪执之心,遮蔽了你自性的光明;不要用你的分别之心,淡漠了你的慈悲;不要用你的名利之心,污染了法的清净,不要因为太过追求功德,而造作了你 的发心。大圆满龙钦宁提的实修绝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你出离心菩提心坚固的修持,以及证悟大圆满的无碍等持。

      你也许正在追逐世间的名声与利益,但是除非你追随佛陀的教言,否则,这类活动只会让你陷入更深的轮回。因此,要遵守佛陀的教言!——莲花生大师

      那摩罗格学亚 (南无观世音菩萨)! 虽见诸法无来去,唯一勤行利众生, 殊胜师及观自在,恭敬三门恒顶礼。 利乐之源诸圆觉,从修正法而出生, 彼复依于知其行,是故当说佛子行。 ——《佛子行三十七颂》(之一)土美仁波切

      《佛子行》之二 “获得暇满大舟时,为自他渡轮回海, 昼夜恒时不懈怠,闻思修是佛子行。”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能获得暇满人身固然是种福报,但在六道轮回里流转,无常时时显现中,想得到安乐也是很难,除非你能究竟解脱。所以,你不仅要闻思佛 法,还要发菩提心实修佛法。

      《佛子行》:“ 贪恋亲方如沸水,嗔恨敌方如烈火,遗忘取舍愚暗者,抛弃故乡佛子行。”无论你身居何处,若放不下心中的贪执与嗔恨,转化不了对五蕴的执着,你就生不起智慧 的光明,就无法安住在佛法的修持中,所以,你要懂得放下。

      《佛子行》之三:“离恶境故惑渐轻,无散乱故善自增,净心于法生定解,居于静处佛子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所以,如果离开佛法,你的观念就不能成为定解,不懂得清净、调柔自己的心性,也就无法在寂静处安住。

      《佛子行》之四:“长伴亲友各分离,勤积之财留后世,识客终离身客店,舍弃今世佛子行。”放下今生对世间的种种贪执,让心不再迷失在无常的显现里。

      《佛子行》之五: “交往恶人增三毒,失坏闻思修事业,令成无有慈悲者,远离恶友佛子行。”善因善果,莫失善念;常存悲心,不随恶行。

      不要总活在别人的原谅中,而对自己豪无自律;也不要沉耽于生活的坎坷里,而不宽容他人。把握好自己的心情,就是把握好你的生活方式和要走的路。

      《佛子行》之六:”依止正士灭罪业,功德增如上弦月,殊胜上师较自身,更为珍爱佛子行。”在迷失方向的路上,你需要善知识的指引;在成就与解脱的路上,你要有具德上师的接引。所以,你要珍惜善知识,珍爱你殊胜的上师。

      《佛子行》之七:“己上缚于轮回狱,世间天神能救谁,故知殊胜无欺处,皈依三宝佛子行。”没有究竟的皈依处,就无法得到究竟解脱,你想走出轮回的束缚,唯有趋向佛道,皈依三宝。

      你可能拥有世界统治者的权利与威势,但是除非你掌握了自心,否则,当死亡的时刻来临时,你仍然不具有获得解脱的权利。因此,去驾驭、掌握自心吧!——莲花生大师

      《佛子行》之八:佛说难忍恶趣苦,皆为恶业之果报,是故纵遇生命难,永不造罪佛子行。

      《佛子行》之九:”三有乐如草间露,乃是瞬间坏灭法,了知恒时无变法,希求解脱佛子行。”人们所贪恋的世间之乐,是因缘无常之显现,今天有明天或无,如果 你内心的贪执不断,则又会陷入求不得的愁苦之中,所以,不要执着世间短暂的安乐,而是将身心趋向解脱轮回之佛道。

      《佛子行》之十:“无始时来慈我者,诸母若苦自何乐,是故为度无边众,发菩提心佛子行。”无始劫以来我们累生累世的父母,倘若还在轮回苦海里,我们的心如 何能得安乐,这无量无边的众生都曾是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应发救度一切有情众生的菩提心。

      《佛子行》之十一:“诸苦由求自乐生,圆满正觉利他成,是故己乐与他苦,真实相换佛子行。”放下对快乐的贪执,将成就菩提之利益回向给他人,他人的痛苦自己愿代受,这种愿以自他乐苦互换是佛子行 。

      《佛子行》之十二:”何人以大贪欲心,夺或令夺我诸财,自身受用三世善,回向于他佛子行。”即使你倾心倾力,辛辛苦苦所聚的财物,被人以贪欲之心夺走,你也依然能将三世所集的善业回向给他,这就是佛子行。

      《佛子行》之十三:“我虽无有些微错,何人若断吾头颅,然以悲心将彼罪,自身代受佛子行。”很多人做事坚持正确的原则,就是为避免出现不好的结果,然而, 即使你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细微过错,却还是遭到他人无端的伤害,但你心里仍能不计较其对你所做的损害,这是佛子行。

      《佛子行》之十四:“有者百般中伤吾,恶名纵遍三千界,然我深怀慈爱心,赞其功德佛子行。”中伤人有恶意和无意两种,无论遇到那种中伤,都是在考验你的心 动念是否已堕入五毒之中,如果你的清誉名声受损,但没有因此而去恼害别人,依然对中伤你的人慈悲有加,这是佛子行。

      《佛子行》之十五:“何人大庭广众中,揭露吾过出恶语,于彼亦作上师想,恭敬顶礼佛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