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金刚上师金刚上师开示秋央珠扎仁波切秋央珠扎仁波切2014年11-12月教言录

      《佛子行》之十六:“吾如自子爱护者,彼纵视我如怨敌,犹如慈母于病儿,尤为怜爱佛子行。”大乘佛弟子的悲心正是如此,即使你呵护爱惜的人,对你如仇敌般的态度,但你依然不放弃对这个人的眷顾,这是佛子行。

      若以虔诚心、清净心念诵:嗡玛尼呗美吽!你必能领受到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加持。

      《佛子行》之十七:“与我等同或下士,虽以傲慢而凌辱,然吾敬其如上师,恒时顶戴佛子行。”无论是同学、同事、同修或是其他人等,其以傲慢盛气凌人的态度欺辱你,但你并不在意他们如何对你,还能以此人为师反醒自己,还是依然对人恭敬有加,这是佛子行。

      《佛子行》之十八:“贫穷恒常受人欺,且为重疾恶魔逼,众生罪苦自代受,无有怯懦佛子行。”可能很多人都曾体会过,因为贫穷而受人嘲讽的心情,有时,也会 因为病重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但对于一个学佛者来说,如果你能在这样的境遇中不失菩提心,甚至毫不怯懦的愿意以此代众生受苦,这是佛子行。

      《佛子行》之十九:“美名远扬众人敬,亦获财如多闻子,然见世福无实义,毫无傲慢佛子行。”即使你已美名远扬,得到了众人的赞誉与恭敬,获得了如多闻天子 般的财富,但你也要明白,世间的福报总有耗尽之时,而轮回的烦恼却不会因此停止,如果你能不贪执世间福报,毫无傲慢心的修持佛法,这是佛子行。

      《佛子行》之二十:“自嗔心敌若未降,降伏外敌反增强,故以慈悲之军队,调伏自心佛子行。”一个人若总以嗔恨之心处世,只会招来更多的逆境与怨敌。对于一 个修行佛法的人来说,嗔恨不断将使你失去菩提心,而流转在世间冤冤相报的痛苦之中。如能以慈悲心普摄一切众生,调伏自己的嗔恨心,这是佛子行。

      《佛子行》之二十一:“一切妙欲如盐水,愈享受之愈增贪,令生贪恋诸事物,即刻放弃佛子行。”这世间有很多的纷扰来自于贪欲之心,你今天拥有和得到的明天 可能就不满足了。用新的贪执替代旧的欲望,就象用盐水止渴一样,只会令你的陷入更深迷惘,在佛法的修持中,放下对事物的贪恋之心,这是佛子行。

      《佛子行》之二十二:“一切境现唯心造,心性本来离戏边,了达此理于二取,皆不作意佛子行。”对于本来不生不灭的自性而言,不会因为你心的取舍而有增减, 也不会因为你分别妄想而有垢净,如果你能明白此理,不执着一切外境的显现,也不以为本觉还有得失,能了达此中之禅昧,这是佛子行。

      有一扇门永远为你敞开,当你身心疲惫时,这里是你的休憩之地;当你承受着生活的重压之时,这里是你放下包袱之处;当你迷惑在人生的十字街头时,这里有指引前路方向的路标;当你为世间轮回而烦恼时,这里是你得到解脱的彼岸——这就是佛法之门

      《佛子行》之二十三:“逢遇悦意对境时,视如夏季之彩虹,虽显美妙然无实,断除贪执佛子行。”对于苦难之境人们愿意迅速出离,但遇到那些令人愉悦之境就会 心生眷恋,然而,你要明白一切苦因无非贪执所生,所有的无常岂是人能主宰,若能断除对因缘所成的美妙贪执,是佛子行。

      虽然你每天都穿梭在人海中,每天都有人相逢,但人生其实都是在走自己的路,你要感谢曾经以及现在陪你一起走过的人,感谢他们为你所做的奉献,有时你越是光耀十足,他们越显得暗淡,当你离开他们的时候,他们依然是在走自己的路,所以,你要善待周围的人,心存感恩,珍惜一切善缘。

      《佛子行》之二十四:“诸苦如同梦子死,迷现执实诚疲惫,是故遭遇违缘时,视为幻相佛子行。”不仅快乐是如梦如幻,痛苦也实无可执,就象在梦中见到自己的 孩子死了,你万分悲痛,但醒来时才知是梦,人生有很多的苦其实是内心执着的苦,所以,若在出现违缘障碍时,能将此当做幻象而不执着,是佛子行。

      《佛子行》之二十五:“获得菩提身尚舍,何况一切身外物,故不图报异熟果,慷慨布施佛子行。”一个学佛之人,以慈悲利他的发心行持布施,甚至可以不惜以身 相舍,也不希求得到现实回报,乃至未来的人天福报,只要能利益一切众生成就菩提,而慷慨布施,是佛子行。

      《佛子行》之二十六:“ 无戒自利尚不成,欲成他利诚可笑,故于三有无希求,守护净戒佛子行。”佛教戒律有止戒与行戒,止戒就是告诉你不能及不应该做的,比如十四根本戒所讲,行戒 是你应该做的比如菩提心戒等。修佛若不知持戒,犹如开车上路不守交通规则,对自他都很危险的。所以,善护戒律是佛子行。

      如果你相信善恶皆有报,就要懂得避恶趋善,解脱轮回要有善缘,成就菩提要发善愿,虽然佛法的空性是了无分别,但证悟空性也是要具足善缘。

      《佛子行》之二十七:“于求妙果之佛子,一切损害如宝藏,故于诸众无怨恨,修持安忍佛子行。”当你受到伤害时,看自己的心是否可以不生嗔恨,而包容宽容对方,能于一切自己受到损害的对境中,心无怨恨修安忍,是佛子行。

      在平常生活与人交往中,你若能不增加他人的烦恼,也等同于在减少他人的烦恼。

      《佛子行》之二十八:“ 唯成自利小乘士,勤如扑灭燃头火,饶益众生功德源,具足精进佛子行。”所有佛教善士若能摄心一处修法不散乱,能一心专致于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是为精进。若于佛法能精进修持者,是佛子行。

      《佛子行》之二十九:“当知止观双运理,以此摧毁诸烦恼,真实超越四无色,修习禅定佛子行。”一切境显现皆无自性,随缘而起,随缘而去,心于无缘境止,不 随诸境漂泊,其烦恼自消;于寂静处胜观诸法无生,本觉自现,一即万法,顿超两边。能以止观双运而修习禅定,是佛子行。

      《佛子行》之三十:“若无智慧以五度,不得圆满菩提果,故以方便三轮空,修持智慧佛子行。”即使你修持了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这五度,若无智慧的 圆满证悟,那也不能算是得到圆满菩提果。 若能心无所住,而行布施, 以三轮体空为方便,无相所执修持智慧,是佛子行。

      《佛子行》之三十一:“若未观察自错误,以法形相行非法,是故恒时审自己,断除过患佛子行。”若不能调伏自相续里的贪嗔痴,也不观察自身的习气错误,即使 你外在的言行看似在修行,也未必是在如理如法的行持佛法。能时时反观自己,不失利益众生的菩提心,断除修行中我执的过患,是佛子行。

      《佛子行》之三十二: “以惑谈他菩萨过,则将毁坏自功德,故于大乘诸士夫,不说过失佛子行。”八地菩萨尚不知九地菩萨的事,做为凡夫俗子,更很难判定哪些人是已经登地的菩萨, 如果把他们超乎你所能理解的言行,当作是过失而拿来说事,也会有损自己的功德。所以,不到处说他人过失,是佛子行。

      《佛子行》之三十三:“为求利养相互争,失坏闻思修事业,故于亲友施主众,根除贪执佛子行。”学佛之人,若为自己的功名利养而相互争执,会失去修学佛法之 德土,将无法安住在佛法的闻思修里,对于那些供养你的施主来说,又如何得到出世间法的利益,所以,若能断除对亲友和施主的贪执之心,是佛子行。

      《佛子行》之三十四:“恶言刺伤他人心,亦失菩萨品行故,莫说他人不悦词,杜绝粗语佛子行。”恶言恶语伤人,令起烦恼,绝不是菩萨行,放弃恶言粗语对人的恼害,是佛子行!

      其实生活并不复杂,但想多了就复杂了;修行佛法并不简单,放下贪嗔痴就简单了;想要了脱生死并不容易,但对上师三宝有信心就容易了;善待人你不会有什么损失,但嗔恨人你会失去快乐。

      《佛子行》之三十五:“烦恼串习难对治,执持正知正念剑,贪等烦恼初生时,立即铲除佛子行。”如果说贪执是烦恼习气的根源,那在你的贪执之心生起的时候,用佛法的正知正见,觉察观照立即断除,是佛子行。

      《佛子行》之三十六:“总之一切威仪中,观心处于何状态,相续具足正知念,成办他利佛子行。”很多人学佛多年,读了很多经也修了一些法,但却很少观察自己 的起心动念,是否已契入佛法的真实义,若能懂得调伏自相续,不离佛法的正知正见和菩提心,而成办利益众生的事业,是佛子行。

      《佛子行》之三十七:“如是勤修诸善根,为除无边众生苦,皆以三轮清净慧,回向菩提佛子行。佛陀教言: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为使一切有情众生离苦得乐,而将所积善业以三轮体空的清净慧力,回向成就菩提,是大乘佛子行。

      要坚定意志,效仿殊胜且有崇高心怀的先贤祖师的行持,见贤思齐。要以上师、本尊、空行及护法做为誓戒的见证者,并以良善的心谨慎奉行你的誓戒。要把自己当成安忍的准绳,切莫恼害他人或将伤害加诸他人身上。——莲花生大师

      什么是三殊胜?以及如何运用在修法与生活中。概括的说就是以利益众生的菩提心来遮止自己修法与做事时的不善念;以无缘之慈,同体大悲之心,或以无相布施来 利益他人;最后,所有善行善业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证悟空性,智慧圆满。此即是,发心殊胜,正行殊胜,回向殊胜。

      在你忏悔时你要明白,我们自性本来清净,所谓的业障是你贪嗔痴念里之所生,如果你一边忏悔过去的业障,而又不在消除自己的贪嗔痴上下功夫,那你的忏悔只会流于形式。

      普贤菩萨有十种行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普贤菩萨所行愿力,也是每个佛第子所应学处。

      有一个好的心态,既可以在快乐时心有喜悦,也会在经历挫折时不生烦恼。生活其实就是活在自己的心态里,出门前给自己一个微笑,回家后给家人一个微笑。烦恼忧伤是一天,简单快乐也是一天,把烦恼忧伤随时放下,你的好心情也就会多一些。

      圆满的心愿是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成就无上大圆满,以及利益一切有情众生的发心。

      生命为什么是平等的,因为轮回与解脱也是平等的;为什么无常总是出乎意料,因为你还没有圆满的智慧;为何学佛的人感知的苦更多些,因为悲心能及一切处。

      你的言行是你重要的表法方式,所以,学佛者要慎言慎行。

      不要把人生当成游戏,它会让你在狂醉之后找不到方向;不要把理想当成一场表白,那会使你的人生变得苍白;不要记恨任何人,那只会让你更痛苦;不要给别人制造障碍,到头来还是障碍了自己;不要以为佛法无边你就可以任意徘徊,时间恍然而逝又是一年。

      修行不是在你的生活之外,安心也不是逃避世间的纷扰,你的内心要学会承受孤独甚至委屈,即使你对人有美好的心愿,也许还要面临别人的误会,所以,当你孤独的时候还能够不舍弃修行,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这世间没有什么是永远属于你的,所以你要珍惜现在的拥有;这世间没有人不曾在六道轮转过,所以想要获得解脱无须回到过去;吉祥如意是一种祝福,当你想送给别人任何时间都不晚;大圆满是成就菩提之路,当你启程时不必多想,你已在圆满之中。

      面对自己的心念你如何观察,面对心中的委屈你如何承受,面对现实的冷暖你如何思考,面对利益的诱惑你如何抉择,面对生与死的迷惘你如何觉悟,这是过去现在 及未来人们所面临的困惑。虽说若能消除贪嗔痴的执着这一切都如云烟,但如果没有佛法的指引你如何堪忍,如果没有佛法的加被你如何点燃解脱慧灯。

      当你翻越山颠你看到了更远的地方,当你的思虑静止你看到了当下。但若散乱了自己的心性,你就无法凝神远望,当你放纵自己的言行,就无法摄住六根觉照当下。

      在日常生活与人交往时,不增加他人的烦恼,也等同在减少他们的烦恼,不使自己的贪嗔痴影响到别人,也等同让他们远离三毒。

      不要害怕在生活中遇到的坎坷,这就象繁华过后的凋零,只是在等待着又一次新的绽放,而这个过程会收获着人生的经验,让你成熟和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