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汉传佛教中观宗中论讲记·智谕法师中论讲记 卷四 观如来品 第二十二
观如来品第二十二 
 
 

下面卷四,(观如来品)第二十二。
 
外人就问了,你说一切法空,说得头头是道,可是佛实在有吧!要不然你怎么学佛呢?如来实在有的,他不空吧!
 
下面龙树菩萨破他:
 
「非阴不离阴  此彼不相在
 
如来不有阴  何处有如来」
 
「非阴不离阴,此彼不相在。」这是说如来不是阴,阴是五阴,可是也不离五阴。因为如来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五阴是有生灭、来去,所以它不是五阴。可是也不离五阴,五阴以外不能有如来。五阴以外是什么东西?抽象的,所以不离五阴。
 
这个法你怎么理会呢?谁知道怎么理会呢?怎么非阴不离阴呢?你想一想,运用运用你的脑筋!  
 
 
 
 
想一想还是不离性空相假啊!随缘无性,非阴;无性随缘,不离五阴。所以他说「此彼不相在」,此是如来,彼是五阴,不相在。你要了解这句话,还要从性空相假去会。
 
《中论》虽有千言万语,不离其宗啊!如来性空,五阴性空。怎么如来性空呢?不见一切法,即名见佛。五阴,五阴皆空。你这么会的话,就会到了。
 
还有个会法也可会到,如来不生不灭,五阴生灭。有不生不灭,就没有生灭;有生灭,就没有不生不灭,不相在。
 
不过,你看经文要文义双会。他这里头虽有其理,没有其文。你会呢,虽然没有其文,要会有其理。要不然的话,就是你的见。
 
「非阴不离阴,此彼不相在」。这半偈大家都了解了吧!切实了解它。
 
后面半偈:「如来不有阴,何处有如来?」如来不生不灭,五阴生灭,所以他说「如来不有阴」。没有五阴,那里有如来呢?它这个意思,说如来是法身。
 
经文上有很多地方单提如来的时候是讲法身,譬如说,如来、应供、正遍知,如来是法身,应供是报身,正遍知是化身。这可能说三身、三德都是它。
 
「如来不有阴」,换句话说,法身没有生灭。
 
既然如来不是五阴,抽象的,没有。世间法说抽象,佛法说断灭。如来没有五阴是断灭。他这里有讲出来了,谁看出来了?譬如第一句「非阴不离阴」。随缘无性,非阴;无性随缘,不离阴。这样才不落断灭。
 
所以看到《中论》经文,要依理推寻;如果不依理推寻,只得文字,不得其意思。
 
这是第一偈:「非阴不离阴,此彼不相在。如来不有阴,何处有如来?」
 
下面看第二偈。
 
外人主张,他说五阴和合有如来。龙树菩萨就说:
 
「阴合有如来  则无有自性
 
若无有自性  云何因他有」
 
假使说照你的说法,五阴和合有如来,那这如来没有自性,和合才有。可是那不对啊!假使如来没有自性,怎么会因他有呢?因为如来没有自性嘛!
 
我们为了了解,才举缘起的道理和大家说明。
 
五阴和合有如来,那就说明五阴没和合的时候没有如来。假如没有和合的时候没有如来,五阴,色受想行识,色里头没有如来,受里头没有如来,想里头没有,行里头也没有,识里头也没有,那一定的嘛!等着五个和合起来才有。可是五个没有,和合起来怎么会变成有?譬如说,你没有钱,我也没有钱,他也没有钱,你我他和合起来变成有钱,没这个道理。
 
所以假使五阴和合有如来,他没有自性。如来没有自性,没有自性是空的。如果没有自性,「若无有自性,云何因他有?」如来没有自性是空的,怎么因为他而有呢?
 
大家运用脑筋,这句话的意思你懂吧?没有自性,空的。怎么他能生空呢?世间人迷惑在这个地方。那是什么东西?相假。执假为真。世间法很多人,不是很多人,全部分人,都迷惑在这个地方。
 
不相信,我举个例子。男人可以生小孩子吧?不可能。女人可以生小孩子吧?不可能。男女结婚生小孩子,是不是?那么这个小孩子有自性没有?小孩子要是有自性,不必藉爸爸、妈妈的因缘,没有自性是空的,那你上当了!执假为真了。小孩子没有自性是空的,怎么因爸爸、妈妈而生呢?那你受骗了。世间法就是骗你的。
 
今天讲到这里,时间到了。我本来想再和大家解释解释,没有力气了。
 
大家看经,记住!得其文义,得其理,那才对。他本来是文随于理,理随于文嘛!得文不得理,不对;得理不得文,也不对;文义相随,那才对。
 
唉!休息了。
 
大家看《中论》。
 
「法若因他生  是即为非我
 
若法非我者  云何是如来」
 
「法若因他生,是即为非我。」这是从上面来的。上面一偈:「阴合有如来,则无有自性。若无有自性,云何因他有?」法要是因他而生,一定没有自性,有自性不必因他而生。所以他说:「法若因他生,是即为非我。」没有自性就是非我。「若法非我者,云何是如来?」因为上面那首偈讲如来是从五阴生的,如果从五阴生的就没有自性了,没有自性就非我。要是非我的话,怎么叫如来呢?
 
如来是我。如来是什么?涅盘四法,常乐我净,因为如来得大自在,所以是我。众生不得我,众生执我,执着我,不得自在。
 
假如非我的话,怎么会是如来呢?因他而生,应该是他性啊!怎么是自性?所以法是因他生,就没有自性,没有自性就是非我。
 
我们再看下面一首偈,它这个都是有连带关系。
 
「若无有自性  云何有他性
 
离自性他性  何名为如来」
 
没有自性,也没有他性。什么原因呢?他性对他性而言也是自性,所以说没有自性,就没有他性。离自性、他性,什么叫如来呢?
 
外人的见解,如来是自性,五阴是他性。「如来非阴不离阴」,所以离开自性、他性,没有如来。这是什么道理呢?大家记住!无性随缘,随缘无性。无性随缘有,随缘无性空。引申涵义说起来,以法身望报化是有,以报化望法身是空。所以性空宗讲空,性空。有呢?相假。大家记住这个原则。
 
这是外人先有意见提出。他说,那么说起来,非阴不离阴是如来,是不是如来不因五阴而有呢?先五阴而存在。这是一般执着有法的错误。
 
执着有法的,先有甲,不对;先有乙,不对;甲乙同时有,也不对。《中论》就提出「先后共皆无」嘛!
 
什么道理呢?它对待而立的,对待而立是空的,所以是性空。对待而立,是假的,所以假有。
 
我们举个例子说。对待西而有东,不对待西,没有所谓东;对待东而有西,不对待东,没有所谓西。这么说起来两种关系,既然东西对待而有,那就是空的,其性本空。要是性不空的话,不对待东也有西,那么西不成立。不对待西也有东,东不成立。说东说西,都是假立,如果执着有法就不对了。如果先有东,那么先有东的时候,一定没有西。不对待西,怎么会有东?如果先有西的话,一定没有东。没有东,怎么有西?先后不成立了。如果东西都有,不成立。东西都有,不成对待啊!它没有,怎么有东西呢?
 
不相信,我问大家:虚空无量,那里是东?没有所谓东,东是对待西而立的。虚空无量,那里是西?因为西是对待东而立的。虚空无量,可不可能东西都已经有了呢?不可能的嘛!不相信,大家─「先后共」你指出来,它没有的,假立。那个东西之有,是有而非有,非有而有;对待就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
 
大家记住这个要领。我们再看下面。
 
「若不因五阴  先有如来者
 
以今受阴故  则说为如来
 
今实不受阴  更无如来法
 
若以不受无  今当云何受
 
若其未有受  所受不名受
 
无有无受法  而名为如来
 
若于一异中  如来不可得
 
五种求亦无  云何受中有
 
又所受五阴  不从自性有
 
若无自性者  云何有他性」
 
「若不因五阴,先有如来者。」不因、不对待五阴而有如来,你可以说:「以今受阴故,则说为如来。」他这是重复外人的意思,下面一偈就破了。
 
「今实不受阴,更无如来法。」受五阴而有如来,那不对的!如来不受五阴,如来不生不灭,得大自在嘛!也没有如来法。他上一句讲没有五阴,下一句讲没有如来,对待而生,对待生是空的。那么说五阴、说如来,是假的。往下看就明白了。
 
「若以不受无,今当云何受?」「若以不受」,就是说没有五阴,不受五阴,五阴是受法嘛!那个「无」是什么?指如来讲。「若以不受无」,就是没有五阴,也没有如来,所以说「不受无」。「今当云何受」?如来是受,五阴是受法,没有五阴,没有如来,怎么受呢?
 
「若其未有受」,假使没有受的话,「所受不名受」。没有受,受是如来,所受是五阴,五阴不能称为受嘛!有如来才叫受嘛!「无有无受法」,这句要搞清!「无有」是无有如来,换句话说,无有受。「无受法」是五阴。换句话说,没有受,也没有受法。所以他说:「无有无受法,而名为如来。」这个叫如来。如来是什么?无有受,无有受法,叫如来。
 
「若于一异中,如来不可得。」如果说受和受法是一,如来不可得。换句话说,假使如来和五阴是一个,没有如来,如来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嘛!他和五阴是一个,五阴有生灭,就没有如来了,所以如来不可得。若如来和五阴差异,如来也不可得,因为如来离五阴是抽象的,抽象是断灭,断灭则无如来。
 
「五种求亦无」,五种求如来也没有。「云何受中有?」五种是什么?色受想行识。色里头没有如来,换句话说,色没有不生不灭,因为色是质碍性嘛!质碍性没有如来。色还有一个说法,变碍性,变动的。受里头有受有不受,也没有不生不灭,也没有如来。想里头取相,没有如来。行里头,造作,没有如来。识是了别,没有如来。如来是对待空,既然对待空,怎么会在受中有呢?
 
他这一段文是连贯的,我们把它讲完。
 
受中没有法,接着讲「又所受五阴」,所受是五阴法啊!「不从自性有」,五阴相依而假立。五阴,我们看一看是不是有自性?色是质碍相,受是领纳相,想是取相相,行是造作相,识是了别相。这五个法,不能分别有。
 
色不能自立,色一定有领纳才称为色,一定取相才称为色,一定造作才有色,一定了别才称为色,色无自性。
 
受,领纳相。领纳一定有色体啊!领纳一定取相啊!就是想。领纳就造作嘛!就是行。领纳就了别,就是识。这么说起来,受也没有自性。
 
再讲想,想是取相相,取相相一定有色,没有色,取什么相?取相一定有受,不受怎么称为取相?取相一定有行,不造作怎么有取相?取相一定是了别,想没有自性。
 
行,造作相,行一定因色,行一定因受,行一定因想,行一定因了别。
 
再讲识,识是了别相,没有自性。
 
谁能讲一讲!五个法,我讲了四个了,谁能讲识没有自性?识是了别,识也没有自性。
 
你想一想,识是了别相,没有色,了别什么?没有受,怎么了别?没有想,怎么了别?没有行,怎么了别?
 
所以鸠摩罗什大师翻译五阴叫五众,众缘和合,众缘和合都假立。
 
所以:「又所受五阴,不从自性有。若无自性者,云何有他性?」要是没有自性,怎么有他性呢?我们讲过,他对他而言也是自啊!没有自性,法不得成立啊!法性空,没有自性,随缘有而假立。随缘还是无性,无性就空,这个空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随缘假立是有,有而非有,非有而有。大家会,总抓住这个要领。
 
以上这段文,你先消文。如果他文字你搞错了,你就不清楚了,所以消文释义。可是大家要注意到一点,文义相随。消文必不失其义,如果失其义,那不叫消文,那是死于文下。所以消文必不失其义,不失掉义理。释义必不失其文,因为佛说法都有深义嘛!所以文义相随。所以经上说过,文随于义,义随文。大家看经的时候,要注意到这一点。
 
我们再看一偈:
 
「以如是义故  受空受者空
 
云何当以空  而说空如来」
 
「以如是义故,受空受者空。」以相待空、相待假这个道理,相待空就是那个随缘无性,相待假就是无性随缘。随缘无性,我们假说无为;无性随缘,我们假说有为。所以你看经的时候,看到无为法,就想到有为;看到有为法,想到无为。以这种道理─以如是义故,「受空受者空」。受是如来,受者是五阴,以相待空、相待假这种道理,所以如来空,五阴也空。你要打转身!如来假、五阴也假。你说如来空,就没有了,断灭!
 
你说如来空,我问你,何处非如来?你要是说如来有,我问你,何处是如来?
 
大家听到这地方可能糊涂,我举个例子说。虚空,虚空无形无相就是横遍竖穷,虚空无形无相就是十方,十方就是虚空。你要是说虚空没有,我问你,何处不是虚空?你要是说虚空有,我也问你,何处是虚空?这里是虚空,别处不是虚空吗?
 
大家懂了这道理,叫「妙湛总持不动尊」。所以我记得有一个老祖师的故事。一个老祖师到一个庙里去,住持问他:「你从那儿来?」他说:「我从不动道场来。」那住持说:「你不动,能到这里来吗?」那祖师回答得好,他说:「我到这里来,难道就动了吗?」就是这个道理了。
 
「以如是义故,受空受者空。云何当以空,而说空如来?」你怎么以空、对待空而说空如来呢?空如来那是断灭嘛!
 
我们今天时间到了。
 
大家看《中论》,︿观如来品﹀第二十二。
 
「空则不可说  非空不可说
 
共不共叵说  但以假名说」
 
「空则不可说,非空不可说。」空怎么不可说呢?空是因缘空,因缘空无自性,无自性所以空。所以空就是因缘,因缘就是有,有就是不空。空既然是因缘,空就是有,所以空不可说。「非空不可说」,非空就是因缘有,因缘有无自性,无自性就空,所以非空也不可说。
 
这首偈大家看出来了没有?它是离四句。「空则不可说」,离空之一句;「非空不可说」,离有之一句。我们再看后面。
 
「共不共叵说」,「叵」这个字读「ㄆˇㄛ」,就是「不可」的意思。共不共也不可说,「但以假名说」。
 
共就是亦空亦非空。亦空亦非空,我们从两方面会:空既然不可说,非空也不可说,当然亦空亦非空也不可说。再一方面会,亦空亦非空是什么呢?一半空,一半非空。一半空,空不可说;一半非空,非空不可说。还是不可说。共不可说。
 
不共呢?就是非空非非空。你说它是空嘛!空就是因缘有。你说它有嘛!有是因缘空。这么说起来,空就是有,有就是空。空就是有,所以非空不可说;有就是空,空不可说。
 
因为什么原因?有不可说,它是空嘛!非空不可说,非空是有,有就是空,当然非空不可说。空和非空都不可说,离四句。
 
讲明白一点,离空之一句,又离有之一句,离亦空亦有一句,离非空非有一句,这是出那离四句了。后面那一句就讲明白了。
 
离四句大家还记得吧!这首偈谁听不懂可以问。那一句不懂?〈问:非空非非空?〉非空是不是有啊?非空就是有,有不可说吧!非非空就是空,空不可说吧!还是前面那一句话,它反复地说,听懂了吧?非空就是有,有不可说;非非空就是空,空不可说。这首偈讲离四句。
 
以下这首偈:
 
「寂灭相中无  常无常等四
 
寂灭相中无  边无边等四」
 
「寂灭相中无,常无常等四。」寂灭相就是实相,实相无相、无不相,无相就是无不相,无不相就是无相,称为寂灭相。实相里头没有常、无常等四句。这是说离四句的来源。
 
外道说,世间和我有常、无常等四句。这里要注意到,是外道说的,不是外人说的。外人说,三乘都有;外道说,三乘没有。他说世间和我,我是什么?还记得吧?我就是如来嘛!以前不是讲过吗?外道执着世间和我有常、有无常,这两句了;有亦常亦无常,三句了;有非常非无常,四句。实相里头没有。
 
我们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无生无灭是常,生灭是无常。无生无灭是如来,生灭是五阴。如来是寂灭相,五阴是世间,外道说世间和我都是常。那么我们根据前面就知道,生灭就是无生无灭,无生无灭就是生灭。这么说起来,无性无生无灭,随缘有生灭。无性就是随缘,随缘就是无性。无生无灭就是生灭,所以离常一句;无常是生灭,生灭就是无生无灭,离无常一句。
 
这两句听明白了以后,后面两句容易懂。既然离常、离无常,当然也离亦常亦无常,离非常非无常。你脑筋活一点就知道。非常就是无常嘛!非无常就是常嘛!既然离常、离无常,它当然也离非常非无常了。大家的脑筋要活动起来,你要是只从文字上看,解不开这个疙瘩。
 
所以他说「寂灭相中无」,就换句话说,实相中没有常、无常等四。实相中没有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
 
「寂灭相中无」,实相中也没有,「边无边等四」。外道执着世间和我有边,有一种执着没有边,有人执着也有边也无边,有人执着非有边非无边。这是当时外道执着的四句。实相中没有这四句。
 
譬如世间有生有灭,可是生灭,不断才有生灭,如果断了的话就没有生灭了,所以说有不断才有生灭。可是我们明白,那个不断不生也不灭。生它就断了,灭它就断了。它既然不断,当然不生也不灭了。不断就是生灭,生灭就是不断。生灭有边,不断没有边。既然有不断才有生灭,那么生灭全体都是不断。大家懂得意思吧?换句话说,生灭全体都是不生不灭。
 
大家脑筋冷静一点!有生灭才有不断,换句话说,不断全体都是生灭。再换句话说,那个不断全体就是生灭相续。
 
所以他说「寂灭相中无」,实相中没有常、无常等四,没有常、无常四句。这是离常一句,离无常两句,离亦常亦无常三句,离非常非无常四句,还是离四句。
 
按照实相会的话,实相无相,实相无不相。无相就是无不相,无不相就是无相。无相是常,无不相是无常。你会到了没有?常不是定常,因为无相就是无不相嘛!无常不是定无常,因为无不相就是那个相,相即无相。若有定法,即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间和我都是一样。
 
「寂灭相中无,边无边等四。」实相无相,没有边;实相无不相,就有边。实相无不相就是无相,实相无相就是无不相。实相无相,离边一句;实相无不相,离无边一句。这两句懂了以后,就懂离边无边当然也离亦边亦无边,离非边非无边。这个很费脑筋啊!
 
〈问:什么是边?〉边是边际,你活一百岁到边了。
 
外人就问了。大家要知道,外人和外道不同。外人,三乘人都包括,不会实相理的,声闻、缘觉、菩萨都可说外人,理外凡夫。外道不同,执着邪说。他问,要是照你那么说,就没有如来了?
 
龙树菩萨回答说:
 
「邪见深厚者  则说无如来
 
如来寂灭相  分别有亦非」
 
「邪见深厚者,则说无如来。」说没有如来,那是邪见。
 
如来,经上有很多解释。无来无去,要是具足说,无来而来,无去而去;来而无来,去而无去。还有的经上说「乘如实道而来」,也是一个意思。「如」是不二不异,虽有来去,不二不异,来而无来,去而无去,无来而来,无去而去。如实道那个「实」就是无来无去。拿性空宗说起来,无来无去,性空;来而无来,去而无去,无来而来,无去而去,相假。那么我们知道了,性空就是相假,相假就是性空。无来无去就是来去,来去就是无来无去,不二不别,不二不别称为如。实在说,无来无去称为实,这就是所谓「乘如实道而来」了。
 
没有如来就是如来,如来就是没有如来,偏一边叫边见。所以他说:「邪见深厚者,则说无如来。」
 
「如来寂灭相,分别有亦非。」如来就是实相。所以如来寂灭相,你说他没有,不对!你说他有,「分别有」,「亦非」,也不对。
 
这首偈大家都明白了吧!有不明白的可举手。我们再看下一偈:
 
「如是性空中  思惟亦不可
 
如来灭度后  分别于有无」
 
「如是性空中,思惟亦不可。」性空是性,思惟是取相。不相信大家考虑考虑,思惟思惟,不离相。取相,取三种相。言语相,他说的对不对啊?取言语相。文字相,看书上这道理是什么意思。取心缘相,心里思惟。离开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你找你的思惟在那里?没有。
 
大家要注意到,你如果取着言语相,你要考虑,有毛病、有过错;取着文字相,有过错;取着心缘相,有过错。所以性空中,「思惟亦不可」,因为思惟取相嘛!唯识宗他说取相人是什么?大家知道叫什么?遍计执,遍计执就是取相。你如果取着言语相,考虑可能落入遍计执;取着文字相,可能落入遍计执;取着心缘相,可能落入遍计执。性空中没有。大家说性空里有相没有?我问大家,认为性空中没有相的举手?认为性空中有相的举手?大家要会到,相即无相,无相即相。相即无相说性空,无相即相说相假。
 
「如来灭度后,分别于有无。」如来灭度以后,众生取着于相了,所以分别于有无。分别有无就是取相。你说空,取着空相;说有,取着有相。
 
所以我刚才问大家,性空中有相没相?你要假使说无相,你着于无相;你要是说有相,着于有相。你想没想到?着于无相还是相啊!如来灭度以后,大家取相才分别有无。
 
还几分钟?我们看还能不能再讲一偈。
 
大家知道,怎么叫成佛?证得实相,证得实相叫成佛。证得实相无相,具一切智;证得实相无不相,具道种智;证得无相即相、相即无相,叫一切种智。所以证得实相,就叫成佛。
 
「如来过戏论  而人生戏论
 
戏论破慧眼  是皆不见佛」
 
「如来过戏论,而人生戏论。」如来没有戏论,什么是戏论呢?有言无实。你如果取着言语相,就是有言无实。根据他论文上,我们看戏论是什么?有、无、也有也无、非有非无,皆戏论。常、无常、也常也无常、非常非无常,戏论。边、无边、也有边也无边、非有边非无边,戏论。如来没有这些戏论。而人呢?生戏论,造作。我们知道,空就是不空,不空即空。你要是执着空一句,不会到空就是不空,有言无实,戏论。你执着不空一句,不知道不空就是空,有言无实,戏论。
 
「戏论破慧眼,是皆不见佛。」慧眼,什么是慧眼?五眼里头,二乘也具慧眼,不是佛的慧眼,这边破慧眼是破佛的慧眼。佛于一知一切,于一切知一;于空知无量,于无量知空。于空知无量,知道那个空就是无量,他不执着空。于无量知空,知道无量就是空,不着于有。着于空,是着于无为;着于有,是着于有为。如果不见有为,不见无为,不见一切法,叫慧眼。戏论呢?破慧眼。戏论是遍计执嘛!执着于空,执着于不空。既然破慧眼了,不见空即无量、无量即空,所以说「是皆不见佛」。所以这些人都不能见如来。佛就是如来,如来是佛的法身。
 
我们上次和大家讲过,经上常说如来、应供、正遍知,那是说佛的三身三德。如来,法身;应供,报身;正遍知,化身。
 
好!现在下课。
 
大家看《中论》,︿观如来品﹀最后一偈:
 
「如来所有性  即是世间性
 
如来无有性  世间亦无性」
 
这是说实相法,实相无相。经上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世间法,总说就是实相无不相;分别说,世间法就是五阴。《心经》上说,五阴皆空,空就是无相,他说这个道理。「如来所有性,即是世间性。」如来所有性就是空,就是性空宗所说的性空。如来所有性,无性,性空。世间性呢?还是性空,无性。他这儿说实相无相,如来是实相,实相无相,所以如来所有性是性空。世间是实相,诸法实相。一切世间法皆是实相,实相无相。大家记住!诸法实相就是实相诸法。诸法实相是从诸法说到性空,实相诸法是性空说到诸法。所以他说:「如来所有性,即是世间性。」都是无性。
 
下面就直说了。「如来无有性,世间亦无性。」我们就看出来了,这句偈不过讲到实相无相,如来性空,世间亦性空。
 
今天这一品讲完了。大家对这一品有问题没有?没有问题,我们看下一品。
 
他这首偈讲了一半,你要以理会。他仅仅讲实相无相,还有一半,实相无不相,他没讲。他没讲,你要会到。实相无相,是佛法身,法身叫如来。实相无不相,是佛报身、化身。报身、化身应世间而出,所以说佛成无上道的时候叫「应等正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