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汉传佛教华严宗(贤首宗)四十华严讲记四十华严 第五卷 第74讲
《四十华严》第74讲(2009年4月26日)A


我们昨天跟各位提到,这些菩萨境界或者广博净行这十个部分,相当的广泛,也相当的深刻。

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讲,他对于菩萨行特别有一种感情,这不知道为什么。所以佛教在印度是佛的宗教,来到我们中国以后,我们变成菩萨的宗教。不是佛教,是菩萨教。所以印度是佛陀信仰,在南传,现在东南亚国家的信仰,也是佛陀信仰,但是我们中国的佛教是菩萨信仰,是不一样的。你有没有感觉到?菩萨信仰。他有一个历史的必然,那么也有一个民族性的特质。这个就是一个很大的研究课题。

在印度,因为佛在那边出生,他接受的是印度文化,那么从他出生一直到他入灭整个过程有八大胜景,就是八个重要的历史记录,那我们叫八大胜景。因此,佛陀就有八大塔,八塔。这个,处处都在表明所谓的八正道,八个就是八正道。所以,八相成道,在南传的八相成道跟北传的八相成道,不太一样。但是,大家都争一个“八”,就是八正道的意思。那么当中有一些差别,说法不同,那无所谓,那历史长了,不太正确。孔子到底姓不姓孔,已经不太重要了,历史太长了,谁知道那时候他姓什么。听说他儿子出生的时候,人家送了两条鲤鱼来,他就把他取名叫孔鲤,对不对?假如送两只老鼠来,那就孔鼠了。那个都无所谓,那个历史已经过了,重点已经不是当下的那个事情,而是他的意义。

那么来到中国,佛教来到中国以后就不一样了。不一样在哪里呀?因为佛不是中国人,他没有接受中国文化。但是真正的到中国来的,已经不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化身,而是释迦牟尼佛的这个报身到中国来。那报身到中国来,是要中国人成佛,那这个跟在印度要给印度人成佛的方法不一样。因此就演变出菩萨信仰来。

所以在中国也有佛教的圣地,那叫四大名山,对不对?那四大名山没有一个佛,通通是菩萨。观世音菩萨的普陀山,文殊菩萨的五台山,普贤菩萨的峨眉山,地藏菩萨的九华山。最近,我们在浙江,蒋委员长的家乡,又搞了一个弥勒菩萨的雪窦山,有没有?不管怎样,都是菩萨,没有一个佛。为什么呢?菩萨可以示现出来教化众生,游走四方,可以有这样的情况。那这一点,刚好符合了菩萨的特质。那么这个菩萨的性格,也符合中国我们这个民族的一个特质,因为要实践。

中国,各位假如研究历史,你就知道,中国是一个实用民族,实用,讲求实用的民族,你知道吗?你不知道,我一直讲就白讲了。中国人重实用到什么程度啊,你问一问你自己就知道了!爱吃,满街都是吃的,那么除了吃的以外他不实际呀,吃下去最实际呀。这个说明中国人在现实生活里,为了维持现有的人身制度,你要留意到,人身制度的存在,所以他重视实用。

其他民族不一样,其他所有的民族,他都靠神来的,所有的民族在统治的手段里,他都用神来统治,高压,所以他们会争取人权。是因为他的神权太强了,所以他要争取人权。中国没有,中国本来就是人权啊,没有不人权的事。中国人在人权上面讲的是,人性、人文、人道。你去留意到这一点。这一点是西方人从来都不会去考虑到的,因为我们所追求的太微细了。

因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用神来统治的民族,你要留意到,中国是不用神统治的。他是用什么?用伦理。所以,中国没有一个主宰神。你注意看,没有一个主宰神。所以,中国是什么神都信。我们这里比较少,我们在台湾很多。这个石头长的很奇怪,绑个红布条就开始拜,叫做石头公。这里一棵树,那棵树长得奇形怪状,下面有个水池,水池里面奇怪,怎么有鱼啊,大树公,那就拜,而且香火又挺盛的。台湾没有烧高香的习惯,假如要有的话,那高香一定高得比树还高。为什么呢?中国人是无所不信。只要在你家附近,对你有恩啦,你就会感恩,你就会拜他。你知道吗?台湾很多大树公是什么?台湾常常有那台风,还有雷阵雨,他们躲在树下,可以度过难关,那个树救过他的命。石头公也是一样。台湾不是常常有地震吗,躲在石头下,不会被压死。等地震过后,他感恩啊。中国人很感恩的。

我不知道你们感不感恩啊,不感恩的要敲屁股了。要多感恩,随时随地感恩。你感恩很简单,就合个掌,合个掌就好了,就感恩。你不知道哪个时间哪个地方对你有所帮助的,你一定要有一个感恩的心。将来你感恩以后:我感谢,这个不知道何方神圣帮我的忙,好了,将来我有成功,我就拨点款子帮助社会。因为社会很多人需要人家帮忙,你没有办法回馈给他嘛。那个神帮你,你怎么回馈给他?那你呢,多做一点社会公益的事,救救贫困的人、有苦难的人,多一点施舍,少一点自己的浪费。知道吗?多一点施舍,你在家里,一天厕所不要每次上厕所都冲马桶,一天冲两次就好了,省一省吧,不要浪费水,不要浪费纸。那卫生纸“嚓嚓嚓…咚”,你知道那个树就受伤了。你假如擦桌子的纸可以让它干了,干了还可以再擦,那叫节约能源。你要为大自然多省一点啦。

那你要做什么善事?每年生日的时候,你几岁,五十岁种五十棵树。你看你一年花掉多少树,对不对?用掉多少纸!那你要回馈啊!回馈给大自然,不要只浪费。大自然的资源不是要给我们挥霍的,它是世界的一个结构。我们把人家拿来用不要紧,那你要懂得回馈给他,在用的时候要懂得珍惜!纸、电、水这是你最需要的东西,你就更需要节约,不要浪费。不要以为那很便宜,什么很便宜,没有的时候看你便宜!我们要珍惜!有的时候,就要感恩、要珍惜,以免到没有的时候,在那边懊恼,在那边后悔。你现在有,用习惯了,没有的时候,你怎么活?所以说,要带着这种感恩的心。这种情况对我们中国人来讲是很可行,我们也一直很在意。

那天,我是不知道,听说他也是个影星。因为我也没有看电影,我也不知道影星长什么样子。一起吃饭,吃完饭碗一放就要走。

我说:“不行。”

他吃完,他问:“为什么?”

我说:“吃饭,碗里要有剩下的米粒不吃完,你脸上会长麻脸。”

他突然想到:“啊,以前我奶奶也讲过。”

我说:“讲过,你怎么不吃干净。看你长得还蛮漂亮的?假如你是麻脸,我看你怎么办,怎么演电影,对不对?”

你要知道,这个,我记不起来了,什么粒粒盘中餐,什么粒粒皆辛苦,是吧。那怎么念啊?打起来,打起来,让大家都看一遍。这老和尚法门学太多,门门都忘记啊。这几句话,你要常常念,这是一种感恩。你要想爱护这地球,环保,这二十个字,这叫什么?小时候背的,老了都忘了。这我们是常常念、常常念,可是现代人都不重视,根本,你看每次吃饭都浪费。不能浪费啊,吃到把盘子都吃光了,盘子不要吃下去呀,盘子里面的东西要吃光。我们现在都不吃完,炫耀。

你知不知道有好多人在饿肚子呀,你在点菜的时候替那些穷人想,够吃就好,不要浪费。每一次都吃到这样,吃不完浪费。那穷人怎么办?我们的资源,现在分配很不平均,集中到城市来,有钱的人浪费,吃不完。那乡下那些没钱的人呢?想想看,假如我们现在不懂得珍惜的话,我们子孙会很惨,会很惨。为我们的子孙存点福报。不要浪费。

这是什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米饭都很辛苦的,所以吃啊,你要吃完啦。现在不是米饭,米饭吃完,那盘子里的菜很多。那菜更辛苦啊!各位要知道,不管你吃的鱼呀、肉呀或者青菜呀,都是很污染的,很污染的。那你那些东西不吃下去,它本来就污染了,因为污染才生产出来,生产出来你又不把它吃完,那不是糟蹋吗?糟蹋。我们一定要懂得珍惜大自然的任何资源,这个都是我们民族性的特色。

今天我们这种民族性丧失了,太可惜了!太可惜了!这种优良的品德,你不要看它简单的二十个字,一定要常常念,然后要去做到,做到。相信我们,从我们每一个人个人开始,大家多节省一点,少浪费一点。我们偏远地区的同胞们,就有饭吃,不会那么辛苦。

不是你花得起花不起的问题,谁都花得起呀!但问题是你浪费这种品德不好,不要浪费!因为我们有这个福报,是没错,但是你福报用完了就没福报了。没福报就很惨了,所以大家要多省省福,不要消福、了福,不要把福了掉了、消掉了。我们在享福的时候,懂得再珍惜一点。这个是在讲菩萨道的时候很重要的部分,很重要部分!我们的民族性,有这样的优点,我们就应该珍惜它。

那么展开来,我们有跟各位讲过菩萨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生命因素。就是生命因素,记得啊!菩萨不是一个人,是你、我生命里头的一个因素。有很多因素,所以有很多菩萨。地藏菩萨,是地藏这个因素;观音菩萨,是观音这个因素。

地藏菩萨指的是我们生命的蓝图。每一个人你都常常在问:我们人生的方向在哪里?生命的目标在哪里?有没有?这个就是地藏菩萨的生命因素。那个蓝图,你人生要有个蓝图嘛。你没蓝图,你就活得没目标、很茫然、很空虚、很痛苦,有没有?所以,为什么我们跟各位讲,你一定要…,嗯?哪里去了?地藏菩萨。昨天不是摆在这里吗?他消失了。所以谁说了,他在后面。那地藏菩萨是指这个意思,我们每个人都有人生的目标嘛,那个才灿烂啊。

那观音菩萨是什么?观音菩萨就像我们现在医学上讲的免疫力,你的生命有一种免疫力。什么免疫力?你前辈子的灾难,这辈子都忘记了,从医学来讲是大脑记不起前辈子的东西,其实他就是观音菩萨的生命因素。假如每一个人都把上辈子的留一半下来你记得啊,你这辈子就完了。你知道吗?你前辈子是乌龟的话,你这辈子怎么办?你在想:我老吃鳖,是吧?你前辈子是老虎的话,你这辈子怎么办?你不知道你前辈子是什么,那正好,忘记刚好。这个就是什么?复原。生命的因素帮你复原,你的免疫力很健康。

假如那种人,我不知道,说到你纯属巧合,常常有“我会记得前辈子是什么”,那你的生命因素免疫力不良。常常有人这样讲:我每次做梦,就是未来的,都会兑现啊。那我告诉你,你的免疫力会出问题啊。对不对?这个免疫力是什么?是观世音菩萨这个生命因素,他在起作用的。

所以当你,我给你举这两个例子就好,假如你人生茫然,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的,那你多拜地藏菩萨,多念地藏菩萨;假如你常常有的没有的,等一下前辈子、等一下下辈子、等一下过几天、等一下前几天的,这种情况出现,你多念观世音菩萨,你去注意看看。

那你也会发现,我跟你讲的这两个例子,大概你会发现,几乎所有念佛人,不是念地藏菩萨,就是念观世音菩萨,有没有?当然念阿弥陀佛的是另外,是另外。大概你会发现,只要念菩萨圣号的人,不外乎这两个,不外乎这两个。

而念佛的人,是另外一回事。念佛是一种觉醒,一种觉悟,佛是觉悟。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呢?念阿弥陀佛的人比较贪心,他不是要觉悟一个,他要觉悟无量个,对不对?无量觉嘛。所以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把所有的觉悟统统包括在里面啦。说你贪心,你不相信,你也不甘心人家这样说你,那无所谓,反正你多念是好的。

另外一个是念药师佛,念药师佛的人通常胆子比较小。因为怕这个怕那个,念南无药师佛,所有灾难都可免,他是消灾免难的。因为他消除你的业障,他是特别有效。为什么?因为这个觉悟,让你很多很多没有必要的灾难都可以消除掉,都可以消除掉。

这个讲来话长,等有机会我们讲《药师经》我们再讲,讲《弥陀经》我们再讲。因为我们讲《华严经》,这个是附带带一下,要讲的话伤脑筋,要时间。因为《药师经》是《华严经》的眷属经,《弥陀经》也是《华严经》的眷属经,《地藏经》也是《华严经》的眷属经,它都有出处的。我们谈到那个经典的时候再跟各位谈。

那我要跟各位谈的是,菩萨的信仰。那你要懂得,菩萨指的是什么,是这样的情况。后面这几句,我就方便的跟各位带过去,不一句一句跟各位讲了,因为要一句一句讲下去,那讲不完。

好,我们看第四句。

所谓:“勤求菩薩出現神變。”

菩萨出现就是生命因素的什么?叫做发芽、生根,叫菩萨出现。就是那个生命因素要发芽,要生根。这个种子发芽生根,常常会烂掉。在发芽生根的时候会被鸟吃掉,对不对?但是,你的菩萨种性这个生命因素发芽、生根以后永远不退,永远不退,不会烂掉,你放心。你说:“我要发了芽以后没有修会不会烂掉?”不会烂掉,绝对不会。你的生命因素把菩萨种性发芽、生根,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你有一个生命因素这样发芽、生根,那是值得恭喜的。套用佛家的话讲,他会天惊地动,会天惊地动。你要真发芽,就像前面讲的,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一定这个法界中产生六相十八变的震动。那你的菩萨种性,能够成长起来,能够发芽起来。

同样的,这个法界里也会产生振动,是不是六相十八变,那就不一定,但是你真的能够发起,这种震撼力是绝对的。因为你这一个菩萨种性,这个生命因素一发芽的时候,你跟那个菩萨,外面的菩萨、那个世界、那个佛,他直接就相应的,这个地方一定震撼。但是其他世界未必,因为他只是一个单一的生命因素。但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全法界都震撼的,因为他是全方位的。这是单一的,你要认识清楚。

所以,当你的生命因素发起的时候,你绝对不要恐惧,不要畏惧,你向前进就好。因为相应的菩萨、相应的净土会跟你相应,没有的就没有,他不相应嘛。所以我们讲说你这个时候一发起的时候,你的业力啊,业力啊,就跟净土的佛菩萨相应,他的愿力会跟你相应,是指这个部分。这个,各位要能够肯定这一点。

我跟各位谈这种状况,你大概在其他地方没有人会跟你讲。菩萨出现就是菩萨跑出来,观世音菩萨跑到你梦中来,这个叫菩萨出现。我不是这样跟你讲的。是指你的生命因素成长起来,这个叫菩萨出现。那你在学佛,本来就在熏习这个部分,本来就在熏习这个部分,那我们用个三教九流的民间信仰拜拜来求佛菩萨,那你是需要那个人,那一个人来到你面前来指点你迷津,你往东走会发财、往西走会升官、往北走会怎么样?会倒头栽,是吧。那怎么样不管哪,那个观念是不对的,是不对的。

有没有可能你会遇到,有这样的善知识,他只是个善知识,指导你说:“诶,你…。”他可能有一种特异功能,会算命、会看相,那也是可遇不可求。你不要专程去找这种人。常有人跟我讲说:“哎,哪里有一个高人怎样啊,你要不要去给他看?”我说:“我还不够高啊。”对不对?我还要找高人干嘛。不是我们自大,不是。是你自己的人生你有信心。常常有人讲说:“哎,哪里有个名医如何如何。”我说:“名医?他活几岁啊,三百岁以上就好。”没有办法,他一个人都不死吗?我跟你讲,照死不误。不是说医不好,真的你有那个症状,那个医生是跟有缘的主人相应的。他是神医再神啦,不救无命之人。当你命都没了,神医也没用。这是一个主要的关键。

我们不迷信,我们也肯定真有这种高人,有这种功夫。可是,你未必有缘。你知道吗?你未必有缘。那个曹植,是吧,曹丕,不是跟扁鹊吗,扁鹊不是跟他讲你有什么病吗?他就不信,就不信。等到要死的时候,赶快找他来,等这扁鹊到的时候他都要死了,已经无救了。早就跟他讲了,不信。这个学医的人都知道这种公案。这是没用的,所以你要懂得你要做什么,我要跟你谈的你一定要记得:跟一般外面跟你讲的佛菩萨信仰的,那种拜拜型的信仰是不一样的。

好,这个地方还有两个字叫“神变”。那“出现神变”这个神变的意思就是我们前面跟各位讲的,你在这个世间的结构里,它有物理现象在变化,四大现象。一个生理现象跟心理现象,这是一个生命中经常要运作的。那么他们扩大向外,就是物理现象跟社会现象。那就不是你本身所能掌握的。

大概所有的科学家研究的,这四大现象里,他只研究两个现象,一个是物理现象,还有一个呢,就是生理现象。心理现象跟社会现象在心理学和社会学家有在研究,那叫群众学。社会现象的,那个人的他就叫做心理学,不是很完整的,只有一小部分而已。因为他是从“所”的立场来研究,他没有办法从“能”的立场来研究。而且呢,心理学家不信科学家,科学家不信心理学家。这很奇怪,他们同一派的、同一宗的,还吵成一团,互不信任。

你看看佛法在研究这四个部分,各有“能、所”,从“能、所”一起研究的,不是单研究“所”。这三个字要弄清楚,研究“所”,“所”要括弧,不然就变成大学的研究所了。他只单独研究一个“所”的问题,他不能研究“能”的问题,因为“能”他没有办法。他“能”是什么,他还是受到刚才讲的,神权主义的影响。“能”的部分都属于神的问题,不属于人的问题。但是生命的存在,“能、所”是一起的,“能、所”相应才产生生命。这是佛法里头在讲的心理学上的一种特质。当然,传统佛法没有心理学。但是在佛教的研究领域里,从义学的立场来研究就带有这个“能、所,能、所”一起的,带有这种状况。

这是指在世间的这种相应。那佛法再告诉你,有几个大乘经典像华严的这种经典,他叫一佛乘经典,他讲的是另外一个世间,叫法界。法界的结构,不是这个六尘五蕴的问题,他不是尘境跟五蕴的相应问题,他是一个菩萨的愿力跟众生业力的相应问题。他法界的诞生是菩萨的愿力跟众生的业力相应而产生法界的;这个世间是六尘跟五蕴来相应才产生这个世间的。那么菩萨出现的意思是那个菩萨种性的出现,他已经产生了法界的最主要的“能”的问题,这个“能”一产生,跟“所”相应的那种状况,是世间结构里头的大脑思维所不及,这个部分叫做神变。因为他的这种运作是你大脑运作的逻辑没办法适应的,所以叫神变。

各位留意到,他是有标的的,他不是随便讲说“芝麻开门”,嗖,门就开了。不是那一个。他是两个世界不同的。告诉你这个世界的状况,不叫神变,那个叫你逻辑求证可以得到的,他是世间的结构,大脑结构里头可以做得到的。可你到法界那边去的话,大脑够不到,所以叫不可思、不可议,不思议嘛。那你到那里头是完全解脱的,所以叫不思议解脱境界。

那么从你这个世间把你转移到那个世间去,这叫做卦限转移。我们在修行,也是做这种训练的,在做这种训练。而这种训练他最重要的一个关键处,就是菩萨种性要诞生。你的菩萨种性不成熟,是转不过去的。所以当你菩萨种性一出生的时候,叫菩萨出现,当他开始起作用的时候就叫神变,是指这个部分。从这个地方来讲,理论上、义学上来讲都比较深。其实不是比较深,我讲你就懂嘛,回去就不懂而已,是不是?听师父讲好高兴啊,回家说:“师父讲什么?”“我怎么知道,我不会讲。”不是。这个义学是因为我们平常少训练,所以我跟各位谈,在这么一段你回去就要整理,整理出来,整理到你认为满意了,你有办法跟人家常讲,这个东西你就会很清楚,而且不管讲智慧也好、讲福报也好、讲因缘也好,你都会趋向成熟,趋向成熟。

我们同修们,你在听我讲,你假如是同修,佛法听得很多,我讲的东西跟别人不一样的,你就要整理。整理一个很简单的理论出来,大概一千个字左右,你把它整理好,要很熟练,然后经常跟同修们讲,讲这样的一个理念,你的善根、福德、因缘成长很快,这菩萨种性要诞生很快,很快。

你假如听完就回去了,听得很高兴,然后回去了:“是啊,师父讲得很好”。“讲什么?”“你明天去听就知道。”这对你不起作用啊,你的善根、福德、因缘,跟电镀的一样,镀了一层亮晶晶的,因为听得很高兴嘛,亮晶晶嘛。过一段时间通通脱壳了,要脱掉了。要深入你的根性里头,你一定要把它整理,要整理。这个东西呀,你要整理个三篇、五篇以后,三十、五十以后,那你来参加,我跟你讲,打禅七,你很快就入三昧,入定,很快。但是你没有,因为你的语言模式够不起,够不起。你要进,你进不去,那壳啊,叫无明壳,很硬、很厚。就跟椰子,椰子有没有看过?椰子壳很硬,你一般的刀子敲不下去呀,那你要敲破它,那你要怎么做,就是刚才的方法,你才能破无明壳,要入三昧才有可能。一入三昧,你的业力就全转了,你就能转业力了。三昧力能转业力,但是你必须要有一些资粮,不然进不去。

好。第五句:“勤求菩薩示現廣大諸解脫門。”

菩萨示现,他种性会提醒你,示现就是像昙花一现一样,刹那刹那,但你可以感受到。菩萨示现在我们每一个同修身上,经常会出现。那种出现的情况,我们叫灵光乍现,一闪,啊,怎么样。可是呢,等你要跟师父讲的时候,“我很清楚,可是我讲不清楚。”有没有?很多有这种情况,那这一种叫瑞相。瑞相出现表示你的善根是够的,但是因为你没有行法,你不会修行,所以你掌握不到。所以这灵光乍现。

诸位有没有看过打棒球?灵光乍现就像安打一样。那个安打要接下去,几次安打连在一起你还是会得分的,但你每一次安打以后就又被三振掉,就被三振掉,都连不起来,到时候都叫做残垒,残垒是吧?在垒上有人,结果已经要下台了。这个就很可惜。

现在我们很多同修啊,都是修到这种程度,快要成就,快要成就了,下辈子再来,又重头来。每一辈子都是在垒上,每一辈子都要重来,那你永远不能得分。你的这种瑞相要能够密集,就要像安打一样密集。密集安打你就会得分,知道吗?现在我们在修学都是这样。

那种情况最多的人,他有一个特色,绝对有一个特色,就是喜欢跑道场、喜欢找大德。跑道场,那个道场你没去过?哪个有名的法师你没拜过?回家抽屉一打开,皈依证掉得满地都是,因为已经塞满了。我告诉你,这种人瑞相不会用。就像那打棒球一样,残垒,垒上有人,然后又要换场了,那残垒就无效。所以你每一辈子,因为每一辈子都有一个残垒,那你累积多少辈子!所以,这辈子因缘才能成熟,每个善知识你都拜访,都没用啊。所以你现在看看,你手上有几个皈依证,有几个法名,就证明过去生你有几次残垒。那你下辈子你就再继续吧,一分也得不到。你的菩萨示现都没有用啊,因为你没有拿到解脱门,所以你不会修行。你一定要从解脱门来。

所以他有广大解脱门啦,每一个解脱们都很广大的,尤其在我们所讲的这种修行法里都是大法门啦。但是你就不修,你就只要在那里拜个师父,然后皈依、灌顶,然后拿个法名回来。那个法名都乱七八糟的。说乱七八糟你不甘心啦,但是叫你念,你也念不清楚。有藏语的、有巴利语的、有汉语的。问你叫什么名字,“法名?”“法名,有啊,我想一下”。还要进电脑去查一下。那这个就多余了。各位是广结善缘,福报很好,但是生生世世都在虚幻中晃过去,活得空虚、活得无奈,很有逼迫感,这就是最可惜的地方。

好,广大解脱门就不跟各位解释了。

再看下面:“勤求菩薩示現世間種種作業。”

从解脱门来看,他是倾向于声闻乘,修法的部分。从这一句来讲“世间种种作业”,这是菩萨乘。那么,从解脱门来看,他主要差别在这里,解脱门来看,叫入定。从“世间种种作业”来看的话,叫入三昧。这是有些不同,在修法上,在入定的门槛上他有这种区别。那么我们常讲,在家也可以修行,对不对?各位在家有没有修啊?没有。因为你根本就不会修。会修是在家会入三昧,那才叫在家修。

你现在有,好一点的是叫做在家修养,不是修行。那修养就是我们讲“生、住、异、灭”的时候,“异”的那个区块。修行是到“生、住”的“住”这个区块。进入“生”的领域就是成就的阶段。那你是修行还是修养?这很难跟你说。因为你要面子,只能说你修得很好。修得很好是修养、修养得很好?还是修行、修行得很好?这个不一样,不一样。那想修行的人当然希望是修行很好,修行很好不等于修养很好!修养很好不等于修行很好!但是呢,比世间人已经不错了。

你要是真的修行很好的话,这已经入佛种性了,已经挂号了,修行的时候是已经挂号了,入佛种性了。当然要证得如来种性就成就了。但是只有修养的话,那还在凡夫种性里,你要酝酿出菩萨种性,都还不容易。但是你是不是真的有心在追求呢?那你看,你遇到真正想修行的时候,你就会相应,就会相应。这是提醒给各位。

这两句,是一对的。

“勤求菩薩隨順眾生種種心行。”

这里面呢,就开始要进入好好锻炼的阶段了。在“示现世间种种作业”这个时候是总说,那么来到这个“随顺众生种种心行”就已经是微观了,微观了。众生种种心行,你要怎样子随顺呢?

有一次,有一个同修写了一封信,装在一个贺年卡里面拿来,贺年卡拿起来,当然是恭喜发财,下面一封信,我就把它打开来看,几个大字,那意思就是说“你讲经讲得很好,到底有没有修?你讲修行讲得那么多,到底是抄人家的?还是自己的?”

这一看啦,这火就要起来了,这火一起来,我就上当了。这火上一半就要变成冰才行。你看这火马上要变成冰,你看厉害不厉害。这一想:好好好,你这家伙,平常叫师父叫得那么甜。那怎么办呢?抬头一看,他还坐在那里呀,他就要看我生气的状况。

我就说:“你修得很好喔。”

“嗯…没有啦。”

我说:“你真的修得不错。”

“没有啦。”

我说:“你修到这么高的程度,师父怎么说你呢,你比师父高了。”

你看你讲话一转就好,人就怕人家赞美,要人家拍马屁,“你修得很好”。我很想说:“你这个王八蛋啊。一脚把你踢到阎罗王那边去。”但他就要听好话,“啊。你修的很好哇,怎么样啊,怎么样啊。”

“啊,没有啦,没有啦。师父那个不是说你啦,你不要对号入座啦。”

又把我呛回去了,完了,还没看完。你要是真的跟他讲为什么,跟他论证啊,那一定吵架。你不要论证,你要赞美他:“哇,你修得很好啊。”谁啊?鬼啊,修得很好?修得很好还会讲这样吗?对不对?那你既然是这样子,有所不满,表示你修得很厉害,那就赞美,赞美,全部都转了,全部都转了。当然,他也很生气,不知道气什么,我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气起来,你也不用问他,问他为什么只是多余的。赞美啊,就把事情化解了。这个众生心行,众生心嘛,菩萨境界嘛。那境界来,它在考验你,你表现出来的是什么,你一转就没事了。“啊,你修得很好啊!大德!你是大修行人!”我几个名词,他就醉了。这个比喝100%的酒精更容易醉,马上就醉。这是众生心行。

所以你遇到挫折,尤其是你在家里,我不一定是说你啊,说到你也是巧合啊,你不要对号入座。家里的那一个,你最讨厌的,老是惹你,那你就多赞美他,为什么会惹你?因为他就是给你看不惯嘛。是你惹他,不是他惹你呀。你现在回去,从现在,今天开始回去多赞美他,“嗯,你今天好帅喔!”他说:“你吃了什么糖啊?”你说:“你今天好漂亮啊”。他说:“哎呦,你怎么喝醉了?”多讲一些赞美的话,他喜欢听什么话,你就多讲,那又不要成本嘛,对不对?你省得他来惹你生气嘛。多讲一些好话,就把那个生活情境转了。这是什么?众生心行啊!他就要你说他好话,你为什么不说他好话?

尤其女众对先生,先生在外面要发展,就发不起来的时候,回家他就发火。那你在家里呀,你最少家里那个舞台要给他发展。要怎么发展?你赞美他嘛。对不对?连你给他的赞美都没有,他当然发火。你一赞美他,他有得发展,至少这个舞台嘛,只有我们两个人,能够像个舞台嘛,他就不会发火了。我们常常不知众生心行,你只在那边计较,“我又没错”。是,你没错。你没错,他没舞台发展他只好发火。对不对?他一发火,你倒霉嘛。所以,我们不要让他发火,多赞美他。

明明是丑八怪,你也要说很美。你不要说“你不要那么胖嘛!”他就忌讳那个胖。那你把胖改成肥,那你不是自找麻烦吗?你就多赞美他:“啊,你好美呀”。“没有啦,我吃得太胖”。“哎呀,你这胖得刚好,跟杨贵妃一样”。你不要说假话嘛,你说:“你哪胖,你跟纸片人一样”。那是说谎话。他很漂亮,你就赞美他很漂亮。他不是漂亮,他爱人家说他漂亮,你就说她漂亮。他爱人家说他修得很好,你就说他修得很好。他现在不是真的要跟你好好研究。假如他是同修,所谓同修就是:“诶,哪里有错你要讲喔。”那是同修,那当然你要实话实说。这众生心行跟修行人不一样,他不是修行人,他凡夫嘛。凡夫你给他心理舒畅一点嘛。歌颂他,赞美他,他就醉了。他醉了他就会什么,好睡觉,好睡觉就不会吵你。要是他不好好睡,你就气,气到天亮。多懂得,这是心行。你了解众生心行,随顺他,随顺嘛,只是随顺他而已。那你到时机因缘成熟了,当他跟你配合得很好的时候,那你带领他来念佛、来吃素,那没问题嘛。

现在不是,两个对杠的时候,你还叫他念佛,他不捶你,就好了。当你多赞美他,她觉得你不错,你还好相处、还好说话,你讲的话他愿意听,你再引导他来学佛嘛。那你现在你讲什么,你讲一句,他反十句的时候,你还引他学佛吗?多赞美,这个叫随顺心行,众生绝大部分是这样。

当然你跟你的远亲债主相处到什么程度,我不知道啊,有些时候你这个时候突然回去赞美他一分,刚好他找机会捶你,那是你的业障。你不要明天来跟我讲,我回去赞美他,结果他打我。这是每个人的那种因缘环境不同啊。但是你要怎么随顺众生心行,这个是菩萨生命因素的一种发起。

下面这里:“勤求菩薩示現入出生死涅槃。”

菩萨示现,在菩萨种性展开以后,生死涅槃是无二无别,知道吗?无二无别。对我们来讲,生死涅槃是不一样的。生死是苦,涅槃是乐。这是从凡夫种性上来讲。从菩萨种性来讲,是知道有生死、有涅槃;但是对凡夫种性来讲,生死、涅槃是对立的,菩萨种性是知道有生死、有涅槃。因为生死是凡夫的境界,涅槃是如来的境界,这两个境界不一样。但是从如来种性来讲,生死涅槃是平等平等的,他是如如不动的,他没有分别的。菩萨种性是有分别,知道,但不对立。那么众生,是当然知道,但是很对立呀,所以他才会厌生死、欣涅槃,有没有?

你留意一下,这个都是基本佛教的部分。我是没讲,但是,在跟你对比的时候,谈到这些基础佛教部分,你就要弄清楚了。

凡夫在讲生死涅槃是对立的;菩萨讲生死涅槃是平等的,他是知道,但不对立;如来种性里头讲生死涅槃是没意义,因为他是一体的,他才是真正的平等平等。那菩萨讲平等是因为两个他知道,他在这边也可以,在那边也可以,所以他叫出入生死涅槃,他们不会选择的。凡夫是知道佛法以后,他厌离生死,要到极乐、要到涅槃那边去。那假如不知道,没学佛的,“这世间也不错啊”,对不对?“那我有钱,很好花费,有什么不好”。那是凡夫,他不懂得什么叫生死涅槃。那我们懂得生死涅槃的话,你就不一样了。这个是凡夫心性、菩萨心性跟如来心性的状况,他有不同的。

那在这个地方,菩萨为什么要示现,在两边出入呢?这给众生一种示范,让你知道有菩萨、有人间。

人间怎么样?人死了,火化就变骨灰了,撒了。叫树葬嘛,葬在树下。听说最近在流行,我们有没有流行?啊?没有流行啊,就是烧烧骨灰在树下撒一撒,叫回归自然。有人是,就把自己剁一剁,丢到海里去给鱼吃嘛,因为活着鱼吃太多了,死了就把身体还给鱼嘛,那个叫海葬。那有这种情况。有的是烧完骨灰撒下去的,有各种情况。这个呢,凡夫在生死中,只是生死的状况。

可是菩萨示现生死的时候,他会有一种状况,比如有舍利子,比如说有肉身菩萨,有没有听过?我们二十九号就要去拜访华严祖师洞的一个本如法师的肉身不坏,为什么?他就示现给你看嘛,你就会有信心了,对不对?修行,修行有成就的人是什么样子。他不必什么特别的防腐、特别的什么,他就是摆在那里就不烂,这个叫全身舍利,我们现在叫肉身菩萨,他是全身都是舍利。为什么?这就是菩萨示现,他来人间示现给你看,跟你一样,也是吃饭,也是睡觉,他也要马桶,但是死的时候就是跟你不一样。你两下子就死了、就烂掉了,他,哼,就不烂。他为什么不烂?不烂就不烂,回去就给你看。对不对?这个就是他示现来的,他入涅槃就是有这种盛况,就是菩萨示现。

他来人间生死是跟你一样,你不觉得他怎样。可是当死的时候,我们叫死嘛,菩萨不叫死,菩萨只是入涅槃而已。他一入涅槃,你就看到:哎呦,不一样哦。而且这个从释迦牟尼佛以来,一直这样子,代代相传。那一千多年前,你已经没感觉了,可是摆在眼前这个你应该很震撼吧。对不对?你到广东去看看,那个寒山,还有六祖慧能,三个肉身菩萨就坐在那里给你看。你说:哎呀一千多年了,那不知道真的假的。现在真的给你看嘛,对不对?两年前才走的,三年前才走的,现在你还可以看得到,仍旧还在那里。这个就是菩萨示现,好吧。

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跟各位再谈。

 

《四十华严》第74讲(2009年4月26日)B

好,我们再继续往下看。这经文是由广到专、由粗到细。那么来到这个地方,他已经进入了很微细的部分。生死涅槃的问题能够把他平等平等化就不简单啦。我们跟各位谈到凡夫种性、菩萨种性以及如来种性对于生死涅槃的立场,他是有所不同的。

那么,再来的这个部分,他谈到:“勤求菩薩于為無為心無所著”。

“为”是指有为,有为法、无为法。那我们现在从凡夫种性来看,我们在求学佛法,当然是追求无为法。有为法都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所以我们都认为是虚幻的,要放下它,这个是凡夫种性的一个特色。

那菩萨种性呢,有为、无为呀也是一样。他知道有区别,知道有区别,但是,有为就有为,无为就无为,这是菩萨种性的一个立场。他知道,但是两方面他是平等的。

到了如来种性的时候,有为法跟无为法他是双泯的,双泯的。这两个他没有这种区别。这个时候佛或者法身大士,他才能够很自在地出入。而且呢,他能够很自在地运用,那叫示现。那这一点呢,我们比较难。因为,我们凡夫不了解那种状况。

对于菩萨种性的这种认知而不区别,也就是所谓无所著,心无所著。这个我们可以体会。“我知道有为法是什么,无为法是什么,那我行在这个过程里,不会去执着要无为法。”

各位要留意到,当你执着无为法的时候,无为法也变成有为法。你要留意到这一点。我们常常说,“我是追求无为法的人”。其实你根本就是有为法。不要太执着。我们知道我要倾向于无为法,可是你有为法也要处理。

常常有同修这样讲,“那我们学佛以后,是不是要放任无为?”告诉你没有这句话,没有放任无为的。无为本来是一个真理,你要的是要尽责任,尽责任去做。

你当个领导,你要把领导的事做好。你不要说:“我现在学佛了,我可以当领导,也可以不当领导。”那你是不负责任。你今天当领导,今天把当领导的工作做好;你今天当伙计就把伙计的工作做好。哪天要你当什么你就把什么给做好。这个做好叫做什么,叫做本分。你的本分事就是你本来就应该做好。

你今天是个爸爸,你把爸爸的本分事做好,对不对?你是个妈妈,把妈妈的本分事做好,你是个儿子把儿子的本分事做好。守本分!你是个修行者,那行者的本色你要做好。这是个责任问题呀。

当你能够做好它,你会说:“诶,我们是无为法,我们要不执著。”你叫见鬼呀!该尽责任你不尽责任叫做你修无为法?那每一个修无为法的人都没责任啦?那菩萨怎么当的?对不对?那我要度众生,随缘啦,度众生就随缘?不是。你有一个使命感、有一个责任心。这一定要有的。你要是真正一个菩萨,在你的分内工作上,你一定把他做好。出不出色不管了,但是做好它是必然的。你不能够说:我发现当个菩萨随缘啊。随缘你最好不要吃饭了,随缘。哪有这种道理,责任你一定要尽到。

尽了责任,成与败,那我们就随缘。成功不必在我,名分也不一定加给我,记功也不一定记给我,对不对?那你就随缘嘛。但是在前面那一段你一定要尽责,后面在叙功行赏的部分那你可以随缘不要,这个才是真的菩萨。前面要尽责的时候你不做,到最后你一定发牢骚的,一定会抱怨,会发牢骚。那不对。所以这一点你一定要弄清楚,一个学佛人你在这一份本分上要弄清楚。

我用很简单的区分法,这件事情的前半段你一定要尽责,到最后那部分,人家论功行赏你可以不要,知道吗?你才是真菩萨。前面要你尽责,你说随缘啦。到后面你一定出问题,这个弄清楚。菩萨在世间,他很漂亮,他会让人家非常尊重他、恭敬他,就是这个原因。他尽责,成果,他不跟人家争。知道吗?所以有为法、无为法,你不会矛盾的。你会产生矛盾是义理上你弄不清楚,在事相上你迷惑。该尽责,你就尽责,这很重要。

有个公案,提供给各位作参考。这个人叫陆和,假如没记错,因为我记太多。陆和是梁武帝的一个国民,他也只能叫国民。梁武帝,大家知道啊,有没有不认识的?都认识吧?学佛人都知道梁武帝这位好皇帝,当了48年的皇帝,结果饿死在什么台上啊。这个皇帝不错,在历史上还是一个好皇帝。

那么他呢,在侯景之乱…侯景之乱知道吗?他当皇帝,他有一个大臣,一个大将叫侯景,作乱背叛他。就在这个时候啊,有个人叫陆和,是个大居士,这个大居士就要帮助他。

这个糊涂的皇帝,算好皇帝啊,但是也糊涂,就跟各位一样,无为而治无为呀,无为到侯景都作乱了。侯景啊,侯景之乱。我们有个同学,他是侨生,有点跟各位差不多一样的。侯景是什么?学历史的时候,侯景之乱,他说一群猴子在风景很美的地方作乱。(众笑)确实有些神似啊!他不是一群猴子,是一只猴子而已。

这陆和在协助他,也帮助他几次战争。这陆和是跟梁武帝在空王佛时代的同门师兄弟,他以这个因缘来协助他。这个时候他非常尽责,而且很会做战。一个大居士啊,他已经知道修行啊,已经知道,他在空王佛时候跟梁武帝是同门师兄弟。梁武帝只会修福报,所以他能当皇帝。这陆和是个大居士啊,修行功夫这么高,你就知道,是怎么样。一个菩萨,在尽责的时候他是怎么尽责的。

他不会像我们一样“哎哟,我已经受菩萨戒了,不能杀人。”什么叫不能杀人?在战场上杀戒全开,知道吗?大概没人像我讲这么笃定啊。但是在战场上你不开戒,只有你被杀嘛。这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嘛。他既然要投入战争,要帮助国王,那他只有开杀戒啊。他不能够说:“我受了菩萨戒,我射的箭,射到你身上,你就倒下去就好,你不会死。”这不是演戏啊,对不对?这战争一起来的时候是不长眼睛的。但是他一定要达到他的目标嘛,要不然他怎么会投入战场呢?告诉你,这就是责任的问题。你到底尽不尽责任?!

所以发心行菩萨道的人是责任第一的,责任第一呀。你不要以为没有呀。佛法经书里头从不讲责任,你放心。你经本里头,华严经大藏经你去查,绝对没有责任这两个字。但是他有本色,行者本色。弄好啊,不要以为学佛都弄错了。不弄错的,他很清楚。

好,无为法,有为法,心无所著。

再下一句:“勤求菩薩除斷眾生種種煩惱微細過失。”

这求菩萨,这菩萨要断众生种种烦恼。这个尤其讲到“微细过失”,微细这两个字并不特别,不特别。但是微细这两个字,你看,在这个时候就出现,它有特别的意义,有特别的意义。

《华严经》里头有一个叫“甚微细智”,智慧到很微细的地方,叫做微细智。甚微细智是比微细智更细的,就我们讲微尘、极微尘的意思。这是如来智慧,如来的智慧。

那么凡夫有很多烦恼。那我们能讲出来的烦恼,其实都好解决。你放心,你能讲出的烦恼、你感受得到的烦恼都能解决。但是,有些烦恼你讲不出来。有没有过?假如没有的话,你人生没有痛苦。你放心,你现在有的烦恼都是贪嗔痴而已。贪不到,永远少一个包包,那个包包就在LV专柜上。只要你看过啊,你就少。永远少一双鞋,那双鞋在鞋柜上;永远少一件衣服,那件衣服就挂在model身上。只要你看过你就想要,那你要不到你就有烦恼。要不到怎么办?赶快跟先生要啊。要什么?要钱啦,要钱才能去买衣服啊。那个烦恼都好解决。有一些烦恼你讲不出来,但你又不知道是什么。你知道吗?有一些烦恼是你不好意思跟人家讲,不是讲不出来。那个都能解决。就是你自己本身也不知道你在烦什么,有没有?你没有,我就没办法讲了。你有,才有办法讲,那讲到你也是纯属巧合了。这种人生经验都会有。

有一种状况你比较清楚。比如身体不舒服,但讲不出来哪里不舒服。去给医生看,医生把脉说你怎样怎样,“啊,也对也对”。去给那个把脉他说的另一种病你“也对也对”。为什么?因为你只感觉不舒服,但说不出来哪里不舒服。这种病啊,比较难治,因为它才初发状况、始发状况。那烦恼的东西,是你潜意识里头的东西,这个叫做微细,这叫微细。

那么有一种,我们也叫习气,也叫烦恼的这种东西,是前辈子带来的,前辈子带来。比如,前辈子你是鸡,鸡,知道吗?吃饭他爱吃鸡腿的那个鸡呀。鸡有个习气,静不下来。鸡是静不下来,成天就地上挖挖,嘴巴一直撮着吃的。你看看你家有没有零食很多,就知道了,前辈子是不是鸡啊?有事没事一定要抽屉里挖一挖,拿个东西嘴巴里塞一塞呀。没有那些东西,你很难过;有了那些东西,你又吃不完,有没有?这是你在鸡的时候修了很大的福报,这辈子来做人。人是人啦,鸡的习气还在。因为你现在不能挖地,地都是瓷砖嘛,所以你会塞到抽屉里头去。瓶瓶罐罐家里很多啊,有没有?零食店的主顾,喜欢到零食店去买零食吃的。等一下吃这个,等一下吃那个,吃不完的东西,三餐就已经够了,为什么还…,那个就是那个习气,习气。

有些人呢,他什么也不要,家里干干净净的,因为他是老虎的习气,老虎不吃零食的。老虎怎么吃零食?老虎习气很好啊,它吃饱饭就睡,它肚子饿的时候会吃羊。它吃饱的时候兔子到它嘴边来,它也是嘴巴动一下,它甚至于不会把那个兔子给打死。那兔子很厉害,这老虎吃饱了,它就会跑到它身边去玩。这老虎肚子饿了,它跑得远远的。因为一只兔子对老虎来讲也不过是个点心而已啊。对不对?所以它一定跑很远。

这个是众生的习气。这种习气,也是一种烦恼,也是一种烦恼。当你发现的时候,你想要改,不见得一下子能改,但是你会很难过。我到他家去,什么都没有,坐立不安,因为你想吃点点心。因为他家是老虎来转世的,一点零嘴都没有。但你家是母鸡来转世的,到你家去什么东西都有啊,差点没变成杂货店而已。那这个时候,你一发现以后,你就想改。而改,你不见得改得过来,可是你看到那种情境你一对比,你的烦恼就起了。

这种烦恼是好的,微细烦恼你会发现,其实是好的,因为你这一觉醒啊,你就断了那种因,那种前辈子那种因,整个就全断了,但是习气你还没改,但是断了。这个是很特别的地方。那么众生的这种种烦恼里呀,种种烦恼里呀,我们要跟各位讲了,再跟各位讲,这些都可以改进的。

我们常跟各位讲,佛法在讲的是布施,布施。你要知道布施有四个东西,你一定要去学着布施,当然你现在做不到,但是你一定可以做。

第一个,布施生死。要不要布施?你说嘛。要不要布施生死?

第二个,布施病苦。看你要不要?病苦可以布施啊,但不是说我把病苦给你了,你丢掉就好,你不要丢给别人啊,丢给别人太过分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那病苦你不喜欢,你不要把病苦丢给别人,你可以把病苦丢掉。

一个生死,一个病苦,一个是烦恼,烦恼要布施掉,丢掉就好了。

第四个,布施意见。少有意见,意见不要太多。

我告诉你前面三个好做,意见很不好做。当然你本来就是个不讲话的人,当然就没意见了。没意见有个性,有没有?你有好恶之心,那都是意见啦!意见不只是讲的,你只要有好恶之心这种情况,你统统要布施掉。这四个你一定可以做到,但是你现在做不到,你一定要去做。这是真正的布施的地方。你要断,很难讲,但是它一定可以断。

我跟各位讲,做什么事你不一定能做,赚钱,幸福、健康,你不一定能做,因为它是福报。你有福报你就很健康;你没有福报就病得一塌糊涂。可是那个业一过啊,病又好了,这是因为你的福报关系,你不能掌控。但是把它布施掉,是修行。布施是一种修行。你要记得啊,人,生为一个人,你什么都不行!跟你讲,你真的什么都不行,你现在认为你行是因为你有福报,你才行;你没有福报啊,你就万万都不行。但是你只有一个行,那就是修行。修行你绝对可以做得到。

布施是一个最好的、最直接的修行法。所以我告诉你,当你烦恼起意的时候,你就记得师父告诉你:把烦恼布施掉,把烦恼布施掉!那你当然现在你只能七上八下,丢一个来两个,有没有?那个回力球有没有打过?打出去,它就会弹回来,你只要打一次,它要弹回来好几次啊。所以你想把这些烦恼啊、病苦啊、生死啊、意见啊给布施掉,常常会得到反弹。但是我告诉你,有反弹证明你有布施,知道吗?表示你布施的手段跟要领不够高明,所以丢下去,就“嘣”又打回来了,就这样子而已。那证明你确实有布施,你的布施是有效果的,只是这效果不太好,对不对?那你再试,再试,再试。告诉你,你的善根常常直接成长很快,而且你的人生会转变很快,你的命运开始在转变了,开始在转变。

你记得,你从哪里可以看得到?从你脸相的变化就可以看得到。你不要天天照镜子啊,那看不出来,那微观哪。那你现在开始训练布施,三个月以后就不一样了。修行法门很多啊,布施是其中之一,而且是佛门中最重要的一个。因为这里讲到种种烦恼要怎么除断,菩萨要帮你除断,是你的生命因素帮你除断。那我现在告诉你,生命因素当中的布施就直接可以帮你断,最好的!

你想想看一个问题,假如一个人你现在遇到升官要不要升,大家都想升官,但你不见得升官以后会做得比现在更好,那你就把它当作什么?无常,随它去,布施掉。该我的,它自己会来,不该我的,我宁可不要,免得增加烦恼。你带着这种心境,做个回向就好。你不要拜托人家从后门送红包啊,不必啊,不必啊!因为,台湾那几个新星啊,听说二百六十八个,一个六百万,现在统统要吐回来,多领的薪水全部一并要扣回来。那你就知道,那你去,不该得的你根本得不到,得到也是短暂的,再来更惨,更惨。不必,你完全不必去做那一些事,你就随缘。起一个观想,起一个观想,我把它布施了,该来的,它会很圆满地来,不该来的,我也不要了。这个烦恼你就丢了。

我跟你讲,因缘成熟时,大家都讲因缘成熟时,很好,对不对?他有没有讲善因缘成熟?还是恶因缘成熟?每一个结婚的时候大家都讲“恭喜恭喜恭喜”,所以每一个想结婚的人都选择好日子。这美好姻缘,美好姻缘,都是好因缘,可是到最后为什么,离婚的时候没有人选日子?对不对?你会发现离婚会比结婚更好,为什么?我不是叫你们不要结婚啊,没有这个意思。因为结婚的本身,是最典型的例子。大家都会挑好日子,但不见得。公司、工厂要开幕的时候,很多人是挑好日子、选好名字,对不对?看笔画等等,有没有去搞过?开张都选择黄道吉日开张。倒闭,有没有?有没有选择黄道吉日倒闭的?所以这因缘在相聚的时候,善缘、恶缘,无缘不会啦。是有缘才会聚在一起的,但是没有跟你讲是善缘、恶缘,他无缘不会嘛。会在一起一定有缘嘛,没有不在一起。但是善缘呢?还是恶缘呢?你不知道。那修行告诉你,随缘。就是指这个。那你要懂得布施,懂得布施。记得这样的情况。

我记得有一次,我是举我的例子。

有个兄弟,说:“大哥,我要投资这个。”

那兄弟啊,自己的小弟要投资,你要不要?我就说:“好,我一份。”

“好。”他很高兴,拿了。

前面五年赚很多钱,分红利啊,我就都把它押下去。到第六年,股灾产生的时候,输得一毛钱都没,而我照样日子很好过啊。

其他兄弟就来找了:“你怎么都不烦?”

我说:“他拿去的时候我就输了,就给他输啊,他拿去就好了嘛!因为,他只能拿一次,不能拿第二次。”

“为什么?”

“因为他没有还我,他不敢再讲第二个,对不对?”

所以呢,我投资你,其实我就当作已经输了。你再发什么红利,最高的时候一共有六倍,六倍我统统押在那里。而他们都把那个拿走了。拿走了,你还有一份。我已经有六份了。股份我有六份啦,当你倒的时候,倒了就倒了嘛,反正我只输一份而已。你给,不期望他回,你就不会有烦恼。但兄弟嘛,他要做事业。

所以我常跟各位讲,道场里同修相处,不可以有金钱来往。你知道吗?你可以给,可以给,但你不要期望他还给你。尤其你不要收利息,根本就没事。我有能力,你要给多少你拿去嘛,就给你呀。投资赚了,赚了就赚了,你的嘛,我已经给你了。那输了,输了就输了,我已经给了嘛。我不是现在你输的时候我才输,是你跟我要的时候我就已经输了,对不对?那你就很坦然嘛。你怎么会有烦恼呢?他要给你,也无所谓啊,我说“不用啊,你就继续玩嘛。”因为他在商场上,他一定玩到他死为止嘛,那你就让他去玩嘛。因为商场,他也不是做坏。但是,他就是有风险啊,那你为什么要把风险拦起来呢?世间事很简单嘛,它无常嘛。起来的时候你也别高兴,下去的时候你也别担心嘛,也不忧伤嘛。那你以这种立场你就不忧伤了。可是你要是跟着他数字那边上上下下,你一定被他牵制住嘛。

所以这是人生的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看你做得到做不到。当你钱给他的时候你一直听他讲说:多少赚多少赚。你一定上当。我只有一个判断,你是自己的兄弟,你要做事业,那我必须帮你的忙,我就帮忙,就好了嘛,我是帮他的忙嘛,他做起来也是他的,失败也是他的嘛。这不是简单的吗?

人生其实很单纯,就只有一件事,你什么都不行,你唯一行的就是修行。因为修行这件事已经够你烦的。(众鼓掌)你找了很多善知识,不知道找哪一个好。一看这个很魁,这个好,修得好,才这样子白白嫩嫩的,又会放光;一看这个也不错,仙风道骨,风一吹就要飞起来,这个也修得不错。那么到底胖的这个好?瘦的那个好?你就回去开始烦了。你看,连选择善知识你都有问题呀。选个道场更有问题呀,等下那个太远了,等下这个比较近啦!你怎么修嘛!当你把这些都摆平了,以后可以安心办道啊,你就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了。

好,要开始安心办道,才进入什么?资粮道。资粮道,还要前行,前行还要正行。这三个阶段通过以后,才进到我们真正的行法里面来。那好修吗?那你还搞那么多的世间法吗?世间法随缘,放下。那你真的要办的是修行,光修行就很重要了。

你现在开始能够,把修行当作你人生的第一件大事啊,那当下你就净土啊!净土啊,不知道哪个净土啊,净土已经注册了。最倒霉、最倒霉的也有极乐世界,知道吗?

可是你要是不把修行当作第一件事,而是以世间事作为第一件事,常常这样讲:“哎呀,我很忙啊,我不能修。”那,你没办法,因为你还被世间操纵着。当你在世间的忙碌忙到很忙,忙得没办法修行,你要记得,你的福报已经到极限了,你要记得,福报已经到极限了。

我们遇到很多人啦,他福报很够,有时间他想修行,这种人其实,他是还可以继续再做他的事业,为什么不做?因为他善根因缘成熟。

你,我不是说你了,说到都纯属巧合啦,真的忙到没办法修行了,我告诉你,警告你:你应该把一些世间事放弃啦,要留一些时间给自己,多一点时间自己享受。这个不是懒惰,也不是不负责任,因为你已经忙到没有办法喘气的时候,你很可能家庭、可能健康会出问题,可能子女的教育都有问题。你要留意到这些呀。所以你应该多放下一些世间,少赚一点,宁可生活的水平降低一下,你一定不要让自己的生命品质给降低。

你要记得,你在人世间里头奋斗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幸福,不是为了追求名位或者赚钱。赚钱的目的也是为了你的幸福嘛,对不对?名位的目的也是为了你的幸福,假如你不能得到幸福,那些名位、那些金钱是没有意义的,是没意义。所以当你忙到,真的家庭生活的幸福都享受不到的话,那个忙啊,你要减少,一定要减少。这个我想不会有人告诉你的。提供给你作参考。成得了圣人、成不了圣人是一回事啊,但是现实生活拥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生活,这是每个人的权利,假如没有这种享受的话,你是自我丧尽你的人权。对不对?人权就是享受家庭幸福啊,那没有叫什么人权,对不对?人性的本质嘛,你就应该要拥有这个部分,假如没有的话,那我们在奋斗什么?所以这个提醒各位,行菩萨道的人啦,这个部分一定是处理得很好。

好,我们再看下面,下面是一个总结。他讲,前面是讲说:善财啊,我们的话叫孩子啊,你已经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然后这个是很困难的事你都做到了,更想要行菩萨行,这是难中之难。

那么菩萨行是什么?他讲了这几个:

“所謂勤求菩薩道,勤求菩薩境界,勤求菩薩廣博淨行,勤求菩薩出現神變,勤求菩薩示現廣大諸解脫門,勤求菩薩世間種種作業,勤求菩薩隨順眾生心行,勤求菩薩示現入出生死涅槃,勤求菩薩于為無為心無所著,勤求菩薩除斷眾生種種煩惱微細過失。“

十个。这十个是他总说的,他从粗向细、从广到专,都讲出来了。那要详细跟各位讲这个需要很长的时间。那么菩萨道的内容大概就是这些,就这些。

那你挑一个就好,这十个太广了,你看看要从哪一个钻进去。第一个,义学,就是知见上要正确。你不要把这个东西当作一般的知识念过去。我跟你讲一个,是你把一个的内容弄清楚,它就是一个课题。那么行法呢,你要做上去,去做的时候发现那些问题,那慢慢地再去过滤。行法不是从这里下去,因为这是总说,都是总说。

好,他简单地把菩萨道的内容介绍了一遍,因为前面,他请法的部分嘛,所以他总说这个部分,讲完以后,他就自我介绍,这个地方他要自我介绍。

他说:“善男子”他跟善财童子讲,孩子啊。“我得自在決定解力,信眼清淨。智光照耀。普眼明徹。具清淨行。慧眼遍觀一切境界。善巧方便離一切障。以清淨身。普詣十方一切國土。恭敬供養一切諸佛。以信解力。常念十方一切諸佛。以總持力。受持十方一切佛法。以智慧眼。常見十方一切諸佛。”

这是他总说的一个介绍。他的成就,这个善知识,递一个名片拿出来,就跟我们一样,我们名片拿出来不是某某公司,对不对?倒垃圾的,职务嘛;或者某某公司,扫地的,这个名片职务先讲清楚啊。诶,你不要以为倒垃圾、扫地怎么样,这还是一门学问呢,你要把它做好很不容易呀。你可能会说名片拿出来都印老董,老总,老总就是老是水肿。这个名片讲的是一种自我肯定,但是,现在名片已经腐烂了,你要能够确确实实做得到,那个才是这个名片是真实的。世间的名片是无常的,是无常的。

好,你看,他讲:“我得自在決定解力”。这个很重要,这个决定解的“解”呀,就是十住位的“住”。我们跟各位讲过,他第一个讲说:要学菩萨行,对不对?要学就是解的意思,是十信位的法门,是十住位的法门。住啊,就是解,十住位的“住”,解是指这个意思。这个住的意思就是解的意思。所以他讲这个。

这个经文,在这个地方,印度文原文是不是这样写,不知道,我们现在没有那个东西。因为他在做自我介绍,前面跟各位讲过,它前面的经文最少有十页以上,要描述吉祥云比丘的这个部分,他已经把它删掉了,所以他在这个地方要做这一个翻译的时候,他一定要很肯定他的部分,而且要确定他的这个位置。他的位置是十住位的第一位,这个叫做初发心住。这一住的名字叫初发心住。所以,他对于法界里头的行法要彻底了解,尤其在布施这个法门。这一位的是指布施。布施就是把世间结构的那些东西统统要丢掉,要舍要放下,所以他讲“决定解”。对于入法界,他非常清楚,对于世间的一切他要完全放下,这个“决定解力”是指这个意思。各位能了解吗?要弄很清楚啊。

这个“我得自在决定解力”那是什么东西。我想这内容就是这个内容啊,你要把这个内容给弄清楚,要不然“我得自在决定解力”就是我得自在,我很自在,凡事我都自在、我都了解,那个从文字解释啊,那没意思。他就两个部分。对于法界他很清楚,对于世间他完全放下,完全叫做决定,知道吗?决定解在这个地方。那么,法界以后的怎么样?这是善财你自己要去走的。

吉祥云比丘,这位善知识你要能够遇到,非常难得。他是住位的第一个,他是入法界的大门,你要是得法身大士,第一个老师就是吉祥云比丘。你要能够遇到,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啊。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关卡,所以他给你这一句很清楚的交代:“我得自在决定解力”。

这个经文原文叫什么我不知道,经家怎么写,我也不知道啊,但译家在这个地方是特别琢磨的。因为这一句,把这个位置,吉祥云比丘所在的位置跟善财童子现在所处的情境交待得很清楚,很清楚。因为所有的经文,没有像这一句这样明确地讲:“我得自在决定解力”。我得什么什么,有。每一个善知识都有我得什么什么解脱门,我得什么什么法门,都有。这个“我得自在决定解力”就是吉祥云比丘的法门成就,法门成就。但是他这里没讲法门成就,有没有?这是他语言模式上面一个特色。他因为下面这一段整个都在解释他的这个成就、他的法门。

他说“我得自在决定解力”,力就是能力嘛,我得了这个成就,有这个能力。

“信眼清淨”。他讲什么?信眼什么?我对法界的存在,法身的存在我很清楚。

“智光照耀。普眼明徹。具清淨行”。都是对法界这边展开的。“智光照耀”就是佛光照耀的意思,智光是智慧。

我跟各位讲过,智慧就是般若空性的意思。这个智慧跟聪明不一样,这个智慧,空性的空是什么?空性的空是指世间的这种结构,五蕴六尘的这个运作我完全放下叫空,完全放下。那么我所起的作用不是用五蕴六尘的相应,而是用法界的相应。法界的相应是愿力与业力的相应,那跟五蕴六尘无关,你要留意到这一点,所以这个叫做“智光照耀”。很清楚的,我的愿力跟众生的业力是相应的。那你今天来这里就是业力相应。

那我们再看,善财童子来找吉祥云比丘,那我们来看前面的经文,你看,他是一种生命因素跟菩萨的性德相应,对不对?“过七日已。见彼比丘。在别山上徐步经行”。有没有?这完全是法界的状况,不是世间的状况。你要留意到这一点。这个表达得很清楚,表达得非常清楚。因为我们在读的时候都从文字上看,你没有留意到这一点,弄不清楚啊。这个完全是讲他在法界的情形。

“智光照耀。普眼明徹。具清淨行”。普眼是他这个法门的名字,这个法门后面没有,叫普眼法门。这个我们后面再讲。

“具清净行”,他的行都是法界行,所以没有世间五蕴六尘的这种沾染,所以叫清净行。

“慧眼遍观一切境界。善巧方便离一切障”。是讲他智慧运用,对于法界的一切境界都很清楚。

那么这个一切境界,我要跟各位讲。他因为有一个“遍观一切境界”。应该来讲“慧眼观一切境界”,再加“遍”的话就是有重复的意思。所以经文的语言模式他有重复的意思。我遍观就一定观一切境界嘛,我观一切境界就遍观嘛,那既然又讲遍观,又讲一切境界,他就有重复的意思。那么这个经文里头一讲到重复,那就有一种急着成就的情况。

所以他慧眼遍观一切境界,他包括两个因素,他的意义就不一样。

用慧眼遍观,你一定看到法界的境界,对不对?这是一个。

那么他这个重叠的时候就表示他所看到的境界不只是法界一真法界的境界。一真法界,又有一个叫做性起法界跟缘起法界。性起法界里一个修行者一心所现的叫做一心法界。这里面有很多东西。那么性起法界是菩萨与菩萨相应,佛与菩萨相应,这个叫做性起法界;那么缘起法界是菩萨与众生相应。这个部分大家容易了解。

还有一个是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哇,这个就来了。五浊恶世算不算法界里面的一份子啊?算,算。假如你把五浊恶世从法界里头隔开,那你在有为法、无为法就心有所著,有没有?前面讲到了,有没有?如来种性里头啊,有为法、无为法心无所著。所以娑婆、五浊恶世也算法界的一部分,所以他“遍观一切境界”,遍观一真法界、遍观性起法界、遍观一心法界,还有遍观缘起法界没问题,他还要遍观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知道吗?他这个意思是指这个。

所以很多经文里头要表达某些意境的时候,你从文字上是绝对看不出来。像这一讲的一切境界讲到哪里去了,你就不知道了。文字上念过去,要注解、讲解也很简单,销文解义都不难,但是实质的那个状况你达不到。因为这个你只有从修行中来看。我从经文跟你引证还可以说前面讲的什么“菩萨于为无为心无所著”来引证说这个娑婆世界也算在里面,这个还可以,这是从义学理论上来讲,学术理论来讲。但是你假如从禅观来的话就更清楚了,这些本来都存在的,本来都存在。

“善巧方便离一切障。”这个有障是指世间才有障,法界里没障。那么,从这个地方以后,他就完全放下世间了,所以,就离一切障。但是你要知道,他既然在遍观一切法界的时候有娑婆世界的存在,这个障碍会存在的,是存在的哦,但是他可以把它挪掉。怎么挪掉呢?就是这里所讲的“善巧方便”。而这个善巧方便不是作意,他是以三昧力转一切业。

这个三昧力是你要修行成就的,那这个在禅观里头就讲得很清楚了:从初果到四果之间,那么你的禅观是怎么进行的?这里头有一些业力会出现。那么你在修行中业力你可以把它转掉。那转掉的东西,是在法界里头。我对现代科技不知道啊,你们在发明IT的时候有没有设定很多东西在里面,对不对?有没有?那个程式怎么改,有没有?应该是这样。我是没有进行那个东西,不过以前读的时候还读过了。大概你在设定的时候在发明那个软体程式的时候就要设定进去的了。好,那个禅观跟这个情况一样,你的禅观的里面是理上他不是理上,他其实在法界中就把那些你生命中所会遇到的障碍你在里面调整好了。所以你既然在里面调整好,你放心,你出定以后、出三昧以后,在生活中那些东西都会出来,但是你不要理它,它一定会过关。因为你在软体上已经调好了,有没有?

重点在这里呀,所以你要跟我学就是学这一个啊。这个不是说,你这样子,“哎。师父我要跟你禅修”。师父说“怎么修?”“我要跟你修,跟你刚才讲的那个”。对不起!资粮道先具备,事修法先弄好,要不然这里你进不去。就三昧力进到那里面,在禅观的过程里,在禅观的过程前面还有一个叫壁观。

壁观知道吗?“墙壁”的“壁”呀,有个人壁观九年是谁?达摩,就修这个。达摩是到嵩山少林寺才修这个。他先上去以后,自己先壁观,怎么壁观?就是真心停在那个地方,自性不起作用,真心也不下海,这个叫壁观。知道吗?不要写成关闭的“闭”啊。不是那个闭,墙壁的壁。

这个壁观成熟以后,那个根性在运作的时候它才跟根性相融合。那在根性融合的时候,你的业力就会出现。如何处理这些业力的问题,就是工程面的问题。我们常跟各位讲说,你会迷路就是进到里面你就迷路了,我会说你进不去,像椰子壳那么硬你进不去,就是你这里进不去。你壁观不能成立就进不去呀。壁观成立以后,壁观要到成熟,成熟以后再进去。那根性就跟真智相结合。根性跟真智相结合这个叫照住,根性跟真智双泯的时候叫照见。照见以后再进一步照见五蕴皆空,才进法界,才到这个地方来,前面我们跟你讲,现在就是照见五蕴皆空的时候。五蕴既然皆空,那六尘五蕴就不起作用了,五蕴不起作用,一切障就离了嘛。

这理论很简单,我几句话就讲完了,你来gu…,不是gu,gu又变台语了,你要去搞这些状况,要把它搞好,要几年功夫。那你假如很多杂讯,告诉你一定搞不出来,一定搞不出来。因为你在这里头,因为我在…,你假如要我来指导你,那很简单,那个很重要的那个关卡,那个语言模式在运作的时候,那程式在运作,你知道吗?那IT,那工程师在做都是很简练的语言,很简练的语言,他没有办法跟你再从头讲起,从头讲起到大学里面去修。来到这里大家语言模式都已经架构好了,是不是这样?同样的,我们现在,你要进到行法这里面来,就等于到IT的总部来了。那你一些基本的东西在大学里头学校里头就要学好了,来到这里一讲起来大家都有共识嘛,那你假如这个语言没有共识,你来到这里,每一次都要从头讲起,还要再四则运算,还要再(a+b)2=a2+2ab+b2,从头再教一遍,那要教到什么时候?不可能的。所以,前行一定要修好。

来到这个地方就一个要进去的,这不是你给师父多少红包的问题。“师父人家给你100万,我给你1000万,你就给我参加吧”。参加可以呀,对你来讲白费嘛。不是你要给我钱,不要。我看到钱也很喜欢咧。对不对?那问题是你来没有用啊。你进不去呀,你前行一定要有啊。没前行不行啊。所以跟各位讲你一定要多参加一般的共修,前行一定要参加,而且很抱歉,别道场的还不管用,因为别道场你在别道场,因为那是别人的一套模式。你今天要来修这个IT方程式的话,那是IT的。你要去修文学的语言模式就跟文学那边学,看你跟谁。你走哪个学院是哪个语言模式嘛,你走这个学院是这个语言模式,关键是在这个地方。

好,所以这个地方你看,向法界走,世间的放下,很清楚了。好像时间又快到了,下面要讲,又是另外一段。我想今天我们就跟各位讲到这个地方好了。明天我们再把后面这一段跟各位做个结论。这个要快还真快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