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佛基础其它文集法宝论·明贤法师附录二 顺世论观点

      顺世论(Lokāyata)派即现世美,是印度的唯物主义学派。Lokāyata的意思是“人民的世界观”,此派历来受到佛教、印度教和正统哲学的批评。此派大多数资料已佚失,只能从反对者的观点中寻找到此派的观点。

  首先,顺世论反对数论派所依的奥义书,而说“三种吠陀只不过是那些缺乏理性和男子气的人维持生活的工具”。他们认为肉体是阿特曼(dehātma-vāda),或者说肉体即是灵魂。

  根据商羯罗(788-820年,印度吠檀多派哲学家,婆罗门教改革家)在《梵经注》第三章中对顺世论的批评可知,顺世论认为知识产生于无知无觉的诸元素:地、水、火、风;并认为精神只是物质的产物,就像酒精是发酵的产物一样。从而,首先他们只承认现量(感觉认识),除此别无知识来源。对他们来说,认识就是生理反应。

  顺世论是印度哲学中唯一反对“业”和“轮回”教义的学派,主张无因说,认为除了偶然性,宇宙间没有任何既定的秩序。他们否定先天的、固定的、永恒的道德律。他们主张“刑杖”,即刑杖就是道德律。所以他们不承认在世间力量决定的任意报应之外还有果报之说。以印度人的看法,这就是不承认“业”的观点。比如他们认为“无施、无祠、无烧、无善、无恶、无善恶业报、无今世、无后世、无父母、无众生受生世间,无阿罗汉正行正至,自明了证此世后世,知我生尽,梵行已成所作已办,从此身已更无余身者”。他们认为直接感知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也是证明实际存在的唯一标准,不承认逻辑推理,也不承认圣言的权威。也因此而不承认,人生除了个人的利益还有更高的使命。自我牺牲的观念,放弃个人利益甚至生命去追求更高的目标的观念对他们来说是可笑的。用印度人的话说,他们否认了涅槃的存在。即谓:死即是涅槃(人死如灯灭),此外别无他说。

  在印度,特别是在一些政治思想派别中,存在着这种唯物主义。因此,政治家们的良心不受道德约束,在政治活动中奉行一种生意经的马基雅弗里似的权术。他们支持既定的秩序和基于这种秩序的宗教,自己却无意做宗教徒。不过,这种唯物主义不仅盛行在印度社会的统治阶级中,它在大众各阶层中也有拥护者。佛陀时代,漫游在印度斯坦乡村中的那六位成功的宣教师(六师)中,起码有两位是唯物主义者。

  从《梵经注》中可知,顺世论只承认由五官后得的知觉是唯一可靠知识。顺世论这一观点,是很容易受到反对派攻击的。这是由于他们除了接受直接知识外,拒绝接受任何其他关于真理和存在的标准。这使他们不得不接受一切感觉知识(甚至包括梦幻)都是正确的。这使唯物主义的敌人钻了空子,他们利用顺世论者的这个疏忽,加以攻击。

  既然顺世论的唯一判断知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是直接认识,即使他坚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也不可能完全排除身体毁灭后,属于人身固有的认识活动还可能在另一个身体中继续活动。所以商羯罗认为:从以上推理中可以看出一种可能性,即顺世论在理论上无法批驳正统哲学(以及其他哲学非正统派别)关于轮回转世的概念。

  另外,在摩陀婆的《摄一切见论》中云:顺世论的主张确实难以根除,因为大多数人都赞成这种流行的歌谣:

  “当生命属于你时,愉快地生活吧!

  没有什么能逃出死神的眼睛。

  一旦我们的身躯被烧灭,它又如何能回归?……”

  此派认为,地等四元素是本原。仅仅当这些元素构成身体时,意识才从它们中产生。这就如同使人醉的力量是从制酒的混合配料中发展出来的一样。当那些构成身体的元素解体时,意识也立即消失……灵魂不过是通过意识属性而区分出来的身体,因为没有什么可证明存在着不同于身体的自我(灵魂)……因为本派认为感觉(现量)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并且不承认推理(比量)。

  人的唯一目的就是通过感官快乐来进行享受。不能因为享受总与某种痛苦混杂在一起就说享受不能称为人的目的。因为我们的智慧就是尽可能享受纯粹的快乐,并避开必然伴随着它的痛苦。这正如想得到鱼的人得到的是带鳞和刺的鱼,他把可取的(鱼的部分)尽量取走后方作罢;或如一个想得到稻米的人得到的是带壳的稻米,他把可取的(米的部分)尽量取走后才作罢。因此,对我们来说,不应因为害怕痛苦而拒绝快乐……

  命运、报应等是不存在的,因为这些只能被推理所证明。反对者可能会说:如果你不承认“不可见力”,世界的各种现象将变得没有任何因了。然而我们(顺世论者)不能接受这种责难,因为这些现象都可能由于事物的本性而自然的产生。所以说:

  1.火热、水冷、晨风清爽。

  由于谁,才产生这各种(现象)?这产生于它们自己的本性。

  2.这一切也由毗诃跋提说过:没有天堂,没有最后解脱,也没有另一个世界中的灵魂。

  3.四种姓,人生阶段等(规定)的行为不产生任何真实的业果。

  4.火祭,三吠陀,苦行者的三叉木杖及用灰抹身,自然所造就(而被人造作)的这一切,是缺乏知识和勇气之人的谋生之道。

  5.如果光赞(一种吠陀祭祀)中杀的牲畜自身能上天堂,那么,为什么祭祀者不立即奉献出他自己的父亲呢?

  6.如果祭品(可使)死去的人饱餐,那么当旅行者要动身时,就不必准备旅途的干粮了。

  7.如果天堂中的(人)可通过我们此处供奉的祭品饱餐,那么为什么不在(屋)底下给那些站在屋顶上的人食物呢?

  8.当生命还存在时,让人快乐的生活!即使欠债,也要吃酥油。

  9.一旦身体变成了灰,它又如何能返回呢?

  10.如果一个人离开身体而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他又怎么会想念亲属而再回来呢?

  11.因此,一切为死人(所进行)的祭祀,不过是婆罗门在这里所建立的谋生之道,这些(祭祀)在任何地方都没有效果。吠陀的三个作者是小丑、无赖和恶魔……

  12.因此,出于对众生的仁爱,我们必须皈依斫婆伽(顺世论)的理论,此即至善至美。

  此外,商羯罗在《摄一切悉檀》一书中对顺世论观点的记载是:

  1.唯有地、水、火、风四元素是最终的本原,不存在其他的(可作本原之物)。

  2.唯有(可)被知觉之物存在,不可知觉之物不存在,因为它从未被感知过。甚至相信不可见物的人们也从不说不可见物被感知。

  3.谁装饰孔雀?或者,谁使布谷鸟歌唱?这里除自然而外,不存在其他原因。

  4.灵魂不过就是身体,它由以下一些短语表明的特性所描绘:“我胖”,“我年轻”,“我长大了”,“我老了”,等等。它不是什么不同于那(身体)的东西。

  5.在无精神性的元素的变化中所发现的意识之产生,就如同红颜色从槟榔子和石灰的结合中产生一样。

  6.没有不同于此(世)的世界,没有天堂,没有地狱。湿婆的区域一类地方是由其他思想派别的愚蠢骗子们编造出来的。

  7.天堂就在于享乐:吃好吃的东西,与年轻女人在一起,享用精美的衣服、香料、花环、檀香糊等等。

  8.地狱中的敌人实际是由敌人、武器、疾病所造成的麻烦。解脱就是死亡,只不过是生命的结束。

  9.智者不应为那(解脱)费心,只有蠢人才使自己被苦行、断食所折磨。

  10.贞洁和其他一类(宗教)信条是由聪明的弱者所制定的……

  11.庙宇、供水房、池塘、井、休息处这类宗教修建,只能受到旅行者的赞扬,不(会)受到其他的(什么存在者赞扬)。

  12.智者应通过(从事)农业、养牛、经商、政治管理等合适的可见(生活)方式来享受此世的快乐。

  生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的西藏人土观•罗桑却吉尼玛于《土观宗派源流》一书中,认为顺世外道是一切内外宗派中最下等的宗派,是人寿二万岁后的世间眼仙人(藏文译名,顺世外道始祖)所创立。其人极善诡辩,并因淫乱其女儿而倡言没有前世后世并造十万邪论。以论证修善无利、作恶无罪之理。

  土观说,外道的见,有九十六奇见、十四无记见(非善非恶属无记)、六十二恶见、二十八不正见、二十邪见等等。日比汪秋(觉自在)说:“邪见道路无边际”,但概括起来可分为断见与常见两种。印度诸外道派中,仅顺世外道属断见,其余皆为常见派系。这些见解复杂微细,若不具有分辨道与非道的智慧,则很难断言会产生此邪见或不会产生此邪见。

  又说,顺世外道又分禅定派(仅以坐禅修定为道门)和推理派(专以推理辩论为主)。

  1.推理派每派中亦各有一派持断见的。如一派断见虽承认有前后世,但不承认有业果;另一派断见则不承认有前后世,也不承认有业果。他们的邪见道理,如说红日高照、流水趋下、豆子的形圆、荆棘的刺尖、孔雀的翎毛光彩灿烂,凡此种种,未见有谁加力造作,所以万物皆是从自体而生无有起因。彼等提出这种说法来毁谤因果;又说心以三种方式依存于身体之上:如醉力依于酒,它构成身的体性;如灯光依于灯,它构成身的果用;如壁画依于墙,它构成身的品德;心就是这样依存于身体之上。因此从倏尔之火,发倏尔之光;从倏尔之身,成倏尔之心;它不是由前世来到现世的。等到死时,身散归四大;根呢?隐归空界而坏;身心同为一物,如墙坏时,其壁画亦随之而坏;身坏时心亦随之而坏,全无由今世去后世之事。因此应承认没有前后世。根据此理,便否认有什么累世修道之事,因此也不承认有一切智者,说诸苦等皆无有因。那么由此能出离之道和出缠之事二者也是没有的,顺世论用这些说法来毁谤解脱。

  2.禅定派说他们获得禅定与无色等,对自己生起阿罗汉思想,但到死时见三摩地坏失,当投生下处(天以下人畜类),因此又倡言说世间无有阿罗汉。又有一类,以神通观察,见有人今世虽行布施等,而后世反投生为贫贱,遂又倡说无有业果;对其神通中所不见之事,却加以诽谤。所以此派在量论中惟许现量为量,不许共相及比量等。诽谤前后世,诽谤业果,诽谤解脱和一切智者等等。

  在《东方圣书》中有一则佛教律藏的记载。这段巴利文《律藏小品》中的记录,确定地指明古代佛教徒所理解的顺世论大都是一些巫术咒语之事。佛于戒律中说学习讲说彼论之学者犯突吉罗罪,如下文:

  1. 彼时六群比丘修习顺世论之学。

  众人窃窃私语,谓为似彼溺于世间乐者。

  诸比丘众闻及众所议论,遂以此事禀告尊者。佛言:

  “诸比丘众!今有人持顺世论为可贵,能及我此正法正戒之深之广之利益否?”

  “不也,世尊!”

  “啊,诸比丘众!汝等勿习顺世外道之论。若如是者,为犯突吉罗(dukkata)。”

  2.彼时六群比丘教导顺世之学。

  众人窃窃议论,谓为有似彼等溺于世间乐者。

  众比丘以此事奉告世尊。佛言:

  “啊,诸比丘众!汝等勿教顺世外道之论。若如是者,为犯突吉罗罪。”

  ……

  3.“啊,诸比丘众!汝等勿学勿教诸卑下技艺(占卜、咒术、预兆、占星、祭神、巫术、江湖医术等)。”

  卑下技艺,巴利语原文是tiracchanavigga,直译是劣慧或恶慧。在《摩诃尸罗》(大戒本)中列出如上所举的卑下技艺有七种,顺世论便是其中之一。

  婆罗门信徒称顺世论为阿修罗观,而阿修罗观的两个突出点,一是唯身论;二是一种独特与身体紧密无分的宇宙起源论。这两点被《顺世论》一书说成是顺世论的形而上学。并说此种形而上学不是摩达婆归于他们的那种唯物主义形而上学,而仅只是说明顺世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基本上是现世的和唯物的。顺世论唯物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唯身观”(deha-vade或译身论),即“我者无它,身体而已”的观点。且此唯身观与密教“即事而真”理论所引导的唯身观极有相同之处。巴利文三藏中的《梵动经》批驳顺世论唯身观时,说其观点错在“即命即身”。《顺世论——古印度唯物主义研究》一书认为,顺世论的唯身观与密教的唯身观很可能是一回事(若不观修空性,密法很多方便也许是外道法)。那么用以表示顺世派宇宙起源论的阿修罗宇宙起源论,汤姆森《古希腊社会研究》第91页说与密教经典的宇宙起源论是一样的。密教的表层形式是原始的唯物主义。

  吉持主在《薄伽梵歌》中认为阿修罗观等于顺世论观点,《歌者奥义书》、《弥勒奥义书》、《毗湿奴往世书》等古老资料始终如一地将顺世论观点归属于阿修罗。《薄伽梵歌》对顺世论的这种阿修罗观有很多纯粹蔑视的表述:“阿修罗们分不清欲望和自制;他们没有清净、道德和真理的概念……”写《六见集论疏》的德宝认为佛教所说的涂灰外道,即是顺世论派。说他们:“以灰涂身修瑜伽行,行为放纵性欲,犹如普通老百姓,由此故被称为顺世论。他们不认识众生的善行与恶业,说世界是四大构成的,也有些人认为虚空是第五大。意识是从这些元素中酝酿出来的,与造酒酿出醉人力量的情况是一样的。生命好像水中的气泡,人不过就是赋有意识的肉体。他们饮酒食肉,不分青红皂白的放纵杂交甚至乱伦。在每年一个特定的日期他们全体集合在一起,可以随心所欲地与任何妇女交接。他们不承认超乎爱欲的任何正法。他们的名字是遮婆迦、顺世论派等。饮与嚼是他们的座右铭。他们之所以称为遮婆迦是因为他们专讲嚼,即不加分别地吞吃一切东西……他们也称为顺世论者或顺世派,因为他们的行为正像普通无知无识辨不清是非的群众。”

  由于以上人们对顺世论的了解,人们自然要关注顺世论的伦理学。《摩诃婆多罗》一书中记录了一位顺世论者的死亡故事:

  坚战王发起了俱卢之野的大战,使成千上万的婆罗门杀除了自己的般度族兄弟而到坚战王面前请功。在大会会场上,忽然一位顺世论遮婆迦未经允许挤到国王面前,痛斥其杀自家亲族是该死的行为。

  这位遮婆迦在临战的前夜,发现自己面临着要屠杀自己亲人与长辈的问题。他不愿作战而愁惨颓丧。当晚黑天提举他的灵魂到达庄严的形而上学的高度,从那个地方向下看,黑天说杀人之事可证明是合理的;但在到达那个高度以前,黑天必须面对较现实的尘世考虑,于是他对这位遮婆迦声明:

  如果死于战斗,你会到达天堂;

  再说如果你获胜,你可享受此世的幸福。

  这话是十分坦白无隐的:二者之中无论哪种情况都有光明快乐的前途。如果杀了亲人,享乐在人间;如果自己被杀,享乐在天堂。这可能是印度哲学思想史中真正享乐主义伦理学的最早表现。难怪后来马克思说顺世论的认识论所执取的是“享乐主义”的哲学。但我们回过头来寻找真实的史料,《摩诃婆多罗》中记载的顺世论者,怒斥了坚战王后,被众婆罗门烧死并弃骨扬灰。

  虽然该书把这则故事命名为“和平篇”,结论说:虽然那位遮婆迦反对的只是杀亲属长辈,不是反对毁坏人类生命,仅属一种部落社会维护亲族的道德标准,但他是反对而不是赞成流俗粗鄙的享乐哲学的。遮婆迦的反对是坦白直言而勇敢的,即使被烧成灰烬,道德标准也必须改正。

  所以,顺世论的伦理学,并不仅仅只是粗鄙的享乐哲学。

  那么,顺世论的宇宙起源学是怎样的呢?《薄伽梵歌》中说阿修罗的宇宙起源学有两个特点:1.世界起源于阴阳交合,除了性爱的推动没有其他原因;2.虽然否认上帝和来世,但却有他们自己特殊的礼仪形式。

  在古印度的传统中,结合着某种形式而非吠陀非婆罗门的仪式实践,而与顺世论同样或相似的宇宙发生学,只是古印度的密教当中才有。那时密教的宇宙发生学观点是这样的:“对于人类而言,新生命创造的过程是男女结合。宇宙也是以同样的方式通过阴阳交合创造出来的……广阔无限的虚空中伟大的创世搏动表现于人类则为性欲冲动的形式,亦即爱神的作用。像人类情况中性欲和爱神导致新的名和新的色(在古印度名和色有其专门意义,名代表精神现象,色代表物质事物。人是精神和物质的结合体,所以有时称为名色),也正是同样的状态有淫欲和爱神在原阳(purusa)和原阴(prakriti)身上所造成的伟大震颤搏动,创新生了新的名色普遍于全宇宙……在某些密教中一方面湿婆神(Siva,即原阳)与莎基提女神(Sakti,即原阴)的交接;一方面人类男女的配合,其间的相似之处,事实上是相同之处,被解释得非常详细──前者说明宇宙诞生的原故,后者说明人类生成的由来。”

  阿修罗的宇宙起源论与密教是一样的。而由前已知,阿修罗的宇宙起源论即是顺世论的宇宙起源论。

  上述顺世论的观点,因其粗糙、质朴、原始而不成熟,所以无法与原始数论的自觉唯物主义哲学相比拟,当然更没有现代唯物主义这样周密。但原始唯物主义对于现代唯物主义的重要性,如同原始共产主义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一样。这里研究的目的,是不可能重又迷醉于最初的原始唯物主义,而是要说明基于私有制和阶级剥削的人类关系并没有起始和终结——“它们将要衰亡,正如它们在初期阶段之生起都一样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将来可以不要那些东西。

  在《圣彼得堡大词典》五卷第235页将“顺世论”译为“唯物主义”;《巴利经典学会巴英词典》译作“人民的世界观”。摩尼尔•威廉斯于《梵英词典》第907页,说这个名词的阳性形式表示唯物论者,而其中性形式表示唯物主义——一种无神论的哲学系统。科尔布鲁克证明阳性形式的lokayatana一词只表示某一个唯物论者。照潘查南•宝思则说,除了具体的物质世界外,顺世论什么也不相信,否认超世间的一切。最著名的印度哲学史专家拉达克里希南曾讲过:“直接感官世界的lokayata一词即代表唯物主义的梵文词汇。”由此名义亦可知,顺世论的世界观很显然属于唯物主义。顺世论的名词就是事实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