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六根蒙蔽
——师父开示要点笔记(4/6)
(3月19日下)
【要点导读】:
◎ 如何感受到自在、快乐和法喜?
◎ 凡夫入道的第一步是什么?
◎ 如何完成自我超越?
 
四、自我超越广行六度·圣贤为伍不懈熏修
1、共业学修依正见·如法思维超自我
【对比观察】:
◎世间法:
——长期以来,我们人类总是想办法要去超越,超越物质世界,超越他人,超越经验的范围等等,去追求知识,去拥有财富,让我们自己的文化提高,获得真理等等。
——无论是在封建的专制的社会,还是现在所谓的自由的社会,只要有社会,它都会有种种的行为规范。
——就是社会上面大家约定俗成的行为的标准是什么,比如说一些风俗习惯,比如说一些法律上面所规定的行为的规范、道德的规范等等。
——那么我们人,只要是一个社会上面的人,不知不觉你要去遵守社会上面的这些行为的规范,那我们遵守了社会上面的行为规范以后,才能够适应这个社会。
 
◎佛法:
——但是我们人,适应了社会的进步,适应了社会上面人的一个生活的规范和标准,并不等于说,我们人善恶是非就分明。
——佛法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它既要遵守世间上面的法律、伦理、规范,但是他对内心里边的这些善恶是非的标准、圣者之道,又非常清楚、非常明了,这个是不一样的。
——就是对现象界的一切能够做得很好,同时我们内心里面又有很强的力量来提升自己,来对外界的一切进行超越,进行更大意义的一种实现。
 
【如法认识】:
——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属于依报,那么依报是共业所感;
——我们正报是别业所感,是每个人不同的业感得自己的一种果报身。
——但整个的社会是大家的共业所感,那么你要在这种共业的环境当中能够做得更好,能够活得更有意义,那要修行,要自我超越。
 
【如理思维】:
——我们如果不能很好地去认识这个世间,认识这个社会环境,认识这个自然环境,超越社会、自然环境对我们种种的影响,对我们种种的制约,那么我们就会成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一个产物。
——就是说没有学佛法,你不能去超越。
——我们自我超越,内心烦恼得到转化,智慧增长,我们对社会、自然的认识就不一样。
——如果不是这样子的改变的话,不是这样子地净化的话,那我们的观念、我们的思想,就同一般社会上面不学佛的人的思想的观念是一样的,认识是一样的,态度也是一样。
——那谈何解脱呢?谈何超越呢?谈何证悟呢?
 
2、除遣邪执对境修·效学菩萨行六度
【树立正见】:
——他悟就是在这些境界上面去悟,而不是说我们真正去远离这样子的一些境界。
——我们寺庙同世俗社会虽然有一定的距离,但跟世外桃源不一样。
——我们要修行,要转化烦恼,我们要利乐有情,
——我们要帮助社会上面的人来解决心灵上面的痛苦,来化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不和谐,来帮助现实社会上面的人所存在的种种现实的问题。
 
【破斥邪执】:
——如果我们远离那些境界的话,那么就会发生什么问题呢?那会发生很大的问题。
——比如说,过去有很多的隐士,他是对社会有看法、对别人有看法,他不愿意跟社会上面的人为伍,他觉得自己找一个地方躲起来;
——那么又有些人去当流浪汉去,过一天算一天,这里住一下,那里住一下,居无定处、四处流浪,他也是对社会不满的一个表现;
——当然又有些人,他把这些人集合在一起,就是过一种世外桃源的生活,这个也是不对的。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这都是不对的。
 
【认识六度】:
——菩萨六度,六度里边就有布施度,布施度里边就有财施、法施、无畏施。
——财施,他有困难,生活上面有困难,我们资助;
——法施,他给你讲佛法,解决心灵上面的问题,内心上面的问题;
——无畏施,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对那些残疾人,那些局部器官坏掉的人,做器官的捐赠,其实就是一种无畏施。
——那这些都是在佛法里头能够体现的、能够说明的。
 
3、把握要旨趣圣道·持续熏修学圣贤
【思维要旨】:
——这就是要告诉我们:凡夫道、圣者道,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我们注重的是哪一些方面的区别?是凡夫道的区别?还是圣者道的区别?
 
【把握意趣】:
——在凡夫道所有种种的差别是不值得去计较的,只是缘起的不同的出现而已;
——在圣者道的区别,那我们、佛菩萨、别人,他们功夫比较好、比较深,那我们就是要很认真向他去学习,我们不如。
——如果我们学得比较好,我们功夫比较深,我们并且境界比较高,就有责任有义务,更要发心去帮助别人,这样子的话我们的心态就能够得到很好的一个调整。
 
【持续熏修】:
——但是调整不容易的,是很难很难的事情。
——这样子的话就需要我们长期去熏习,不断去熏习,不断同圣贤为伍,
——我们内心当中不断所缘都是三宝,都是佛法,都是清净的、光明的境界,这是很重要的。
——比如我们念经也好,我们研讨也好,我们拜佛也好,我们做功课也好,这都是在培养戒定慧的功德,都是逐步逐步走向菩提道与圣贤为伍,这是非常好的。
 
『附录·思考题』:
10.在这种共业的环境当中,如何才能够做得更好,活得更有意义呢?
11. 为什么说我们寺庙同世俗社会虽然有一定的距离,但跟世外桃源不一样呢?
12.六度中的布施度包括哪三种?具体指什么呢?
13.为什么在凡夫道所有种种的差别是不值得去计较的?
14.在圣者道,当别人比我们功夫好或者我们功夫更好时,分别该以何种心态面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