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 乐 人 生
——师父开示要点笔记(5/5)
(3月7日下)
 
【要点导读】:
◎ 我们的苦乐来自于哪里?
◎ 怎样构建自己生命的蓝图?
◎ 为何要经营良好的师友缘?
 
七、于三法印悟师友缘·依师友缘启发净信
1、认识三法印·体悟师友缘
【认识·三法印】
——佛法的最基本的理论,比如说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诸行无常,它是从时间上面来说明,一切有为法,刹那刹那在生灭,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
——诸法无我,它是从空间上面来说明,世间上面任何的事物,都是彼此相依共存的。
——无常无我,时间上面是无常,空间上面是无我,这两个的统一是寂静,涅槃寂静。
 
【体会·相依共存】
——所谓相依共存,就是说你自己存在的时候,能不能感受到对方的存在,这是很重要的。
——因为你自己存在的时候,不能感受到对方生命体的存在,不能感受到依报的存在、依报的重要性,实际上就是对自己认识不清楚。
——因为对方的存在、别人的存在、依报的存在、山河大地的存在、国土的存在、本身就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世界上面一切的现象、一切的事物都是相依共存。
 
【破除·邪执邪见】:
——不能说我需要的时候,才觉得它是重要的;我不需要的时候,我可以不去想它,我可以不去要它,我可以不去理它,我可以不把它当回事。这肯定是不行的。
——常常说急求果相,你没有前面的因,怎么会跑到你的手上去,这个绝对不可能的事情、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我们在一个团体当中,大家可以分工合作,但不等于说这件事情跟我们没有关联,它都是有非常直接的关联。
 
【反思·自心问题】:
——我们很多很多的痛苦,很多很多的烦恼,都是根源于我执、法执。
——就觉得自己最重要,或者说我需要的东西,觉得对我来讲是很重要。
——我们很大的一个毛病和问题就是说,我需要的东西赶紧给我,马上就能够到我的手里。
 
【认识·师友缘】:
——学佛法,我们常常讲师、法、友。这个师、友的缘是非常关键的,非常非常地关键。
——师父强调!
——你这个缘份不好,你佛法肯定学不进去。
——你这个缘份好,就是说自己知道,晓得如何同别人去结缘,也就是如何跟别人去相处,如何跟不同的人去相处,不同身份的人、不同层次的人去相处。
 
【善护·师友缘】:
◎『情况一』:你在高位的时候,你如何跟下位的人去相处?
——它很重要的一个认识,就是说你在高位的时候,你不要认为说自己是在高位。
——他看所有人,大家都一样,平等;
 
◎『情况二』:你在下位的时候,你如何跟高位的人去相处?
——你就不能认为说我们是平等,认为说我们是平等的话,你绝对学不到东西,肯定老师不教你。这是很简单的。
 
【认识反省】:
——这个道理是很简单的事情,就是说老师可以当学生,但你学生不能说我就是老师。这很重要是我们一个心态的问题。
——否则我们走出去的话,这种心态它会等流。你到哪里就会说“我比你好,我佛法学的比你好,我可以教你”。
——你的自己的这个智慧之门就堵住了,你怎么能够智慧能够增长,能够开启智慧之门?不可能的!因为你到各个地方,你的心都比别人高。
——别人是不是能够当老师,是别人的事情啊,它不是我们的事情。
 
【破斥邪执】:
——你总是要认为说,我们一个老师专门就是教我,要对我如何,如果不是怎么样子的话,就会怎么样。这个都是一种理想主义、一种幻想,都是不可能的。
——如果一个老师确实非常非常高量,他不可能就是专门来教你一个人;即便是专门教一个人,他也不可能是教你,这是肯定的,不是很简单的事情。
 
【如理认识】:
——如何说这个高量的老师能够教我?
——首先你这个缘分要好,这肯定的。用社会上面的语言来讲,就是关系要好。
——首先你没有这个缘,那它就不相应,没有这个缘,即便说你有这个主因,你缺乏外缘。
——那么这个缘怎么办呢?我们就要去创造!
 
2、培养师友缘·增长净信心
【树立正见】:
——我们在佛门里边,这些信心、恭敬、礼拜、供养、承事等等,这些就是培养对师友的缘,对善知识的缘,对佛菩萨的缘,这个佛法才能够生起来,信心才能够生起。
——而不是说佛菩萨他需要我们去恭敬,不是这么一回事。
——让我们恭敬、尊重的目的,是培养我们对佛法的信心,我们佛法才能够产生起来。
 
【对比思维】:我们在寺庙里边学佛法,它跟社会上面学知识是两回事的。
◎世间法:
——学知识的话,它靠我们的脑筋,靠我们的记忆能力,靠我们的思辩。
◎学佛法:
——学佛法,它是靠培养我们一个非常正确的心智的模式。
 
【如理认知】:
——所谓心智的模式,就是智慧、慈悲的这种能力,就是对所有的众生都是慈悲心,非常有智慧,他什么事情怎么处理,他知道怎么做,那我们就是来拥有这种能力的。
——而不是说我知道这个事怎么做,那个事怎么做,不是这样的意思。事情没有来,你怎么知道怎么做呢?
——它这个事情,在不同的时空因缘下,它处理是不一样的,处理方式跟结果都是不一样的。
——但是他知道怎么做,就拥有这种能力,所以我们学佛法,就要来得到这个能力。
 
【凡圣之别】:
——有情颠倒,执著诸法,有我我所,所以起惑造业,流转生死,内心不得寂静,有很多很多的痛苦。
——佛菩萨圣者他悟到,一切事物在时空状态下的无常性、无我的特性,所以他内心就容易寂静,烦恼就容易消除,痛苦就比较容易远离,就能够慢慢慢慢对佛法相应。
 
【师父策励】:慢慢慢慢来开发我们内心的世界,庄严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未来越来越充满信心,越来越有希望!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的下手处、立足点越来越坚实!
 
『附录·思考题』:
21.当我们在高位/下位的时候,该如何同下位/高位的人相处?为什么呢?
22.我们如何能感得高量善知识的摄受呢?我们该祛除哪些邪见呢?
23.我们恭敬、礼拜、供养、承事佛菩萨、善知识的目的是什么?
24.为什么说在寺庙里边学佛法跟社会上面学知识是两回事呢?
25.学佛法要靠培养我们一种什么样的心智模式呢?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苦乐人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