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藏传佛教历史上重要传承善知识教言冈波巴大师[吉祥荟萃·冈波巴大师全集] 如是因,如是果

如是因,如是果


  “种橘得橘”般的因果教授

  佛菩萨们教敕因果法则的用意,是在于试图让我们厘清取舍的差别,懂得进退的分际。

  《倾城佳丽》第三则

  敬礼上师!

  大宝上师曾经这样教诲说:

  大宝经部的“三藏”,以及大宝密续的“四部”{72},外加上对于“显经”、“密续”的各种具有要诀的解释,其数量,虽然是难以计算的,但是,在所有这些教导之中,都诠释开显了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因果缘起的自然法则。

  佛菩萨们教敕因果法则的用意,是在于试图让我们厘清取舍的差别,懂得进退的分际。基于这种原因,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因果的法尔实相。其中,又可分为:

  一、轮回因果;

  二、涅槃因果。

  ◆ 所言“轮回因果”,是说总体而言,犹如虚空无边无际一般,处于轮回里的有情众生的数目,也是无量无边的,但总括起来,则都包含在“六道众生”之中了。这所有的众生,也都是由“因”——也就是烦恼五毒的周遍炽燃升腾,而造作了各种各样的善恶之业;由此业因,其“果”,便是生为六道的众生,也因而,他们也就不得不经受缤纷万象的轮回苦乐了。如果要依照特定之“因”,而生特定之“果”的不同,来细细匹配数算的话,那么,由“嗔恚”这种烦恼的周遍炽燃升腾,而造作了的十不善业,其果报,便是生在地狱道;由“贪欲”,则是生在饿鬼道;由“愚痴”,则是生在畜生道;如果是由“忌妒”这种烦恼的周遍炽燃升腾,而造作了十不善业,便是生为“天人”或者是“阿修罗”;由“我慢”这种烦恼,则是生而为人。

  ◆ 所言“涅槃因果”,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1.寂静涅槃因果;

  2.无住涅槃因果。

  能得寂静涅槃的根因是:串习“人无我”,以及证悟“法无我”之一分——“所执境无自性”;

  能得寂静涅槃的助缘是:“十二头陀”功德等。

  总之,能得“寂静涅槃”的助缘,是依靠佛陀三宝,来积累必要资粮的。

  借此“因”、“缘”两方面的会合,就可以证得“寂静涅槃之果”了呀!

  能得无住涅槃的根因是:证悟“二无我”的般若正智;

  能得无住涅槃的助缘是:串习“四无量心”、“六度”、“四摄”等。

  借此“因”、“缘”两方面的会合,就可以证得“无住涅槃之果”了呀!

  由此可见,(无论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一切诸法的因果实相、万事万物的因果法则,是绝对真实不虚、毫厘不爽的啊!

  我们现在既已知道了“轮回因果”是有过患、不圆满的,所以自然应该舍弃;而又因为了解了“涅槃因果”,则是具功德、无缺憾的,所以自然应该励力勤修。

  近一步来说,在“寂静涅槃因果”和“无住涅槃因果”两者之中,经中说:

  因为“寂静涅槃因果”是层次较低的,所以,是应该舍弃的;而“无住涅槃因果”,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踏实勤修的。

  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由于因果是绝对真实不虚的,因而,我们必须丢开较不如法的成分,而去设法实修更加合理的方面。

  对于这样的实修来说,首先又要了解“业”、“因”、“果”存在的“实相”,或者说要了解“业”、“因”、“果”存在的“真实情况”,为了使大家能够较好地了解这一点,所以,以下将要开示这个犹如“种橘得橘”般的、真实不虚的因果教授。

  假如说依靠出生橘子的因果关系,就一定会出生熄灭忧苦的涅槃的话,那么,我们就只能做生产橘子的耕作,而绝对不要做生产荞麦的稼穑;同样道理,因为已经认识了一切事物的因果法则,所以,我们不但要断除使自己流入轮回的“因”与“果”,而且应该脚踏实地地践履勤修,能让自己证得涅槃的“因”与“果”。这种情况真实不虚,那就如同“种橘得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一样啊!

  这个“犹如‘种橘得橘’般真实不虚的因果教授”,共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教授之一:借助于仔细地审察与剖析往昔的因果业报,而使自己对于“因果业报”,产生定解。

  我们现在所经验的苦乐感受,都是前世、前前世、乃至无量世以前,所作过的善、恶之业的果报。

  有关这层道理,如经中有偈亦云:

  一切众生从业生。

  诸业周遍具力故,

  一切具身之苦乐,

  应宜知为是诸业。

  这一切众生啊,

  他们都是从“业”

  而显现出来的。

  因为这些“业”,

  在各个方面都是强有力的,

  所以,我们应该了解,

  一切“具身”{73}众生的这些苦与乐,

  也都是各种“业”作用的结果。

  以上是通过引证经论,来成立“因果不虚”这种观点的;就算是借助于理智方面的逻辑思维,来进行分析推度,因果也一定是真实不虚、确凿无疑的。

  比如说,就算他人的农作物,大都表现为岁凶,而曾经积福之士的庄稼,年成却往往会较好;就算他人的畜类长势很差,而曾经积福之士的畜类,却往往也会膘肥体壮。对于未曾积福者而言,纵然他人的作物,年成很好,而他自己的,却也往往会表现得不尽如意,诸如此类的不愿看到、不吉利的倒霉情况,往往都会莫名其妙地降落在他的头上。

  其实,这倒也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因为这一切都端赖于自己的福德之力,所以,这些吉凶状况的发生,也都是前世所作善恶业行的果报啊!

  由此可见,(因为前世的某些定业,)我们既无法断除今生的(由定业产生的某些)痛苦,也无法成办今生的(定业中没有的某些)安乐,因为二者之因,早已种下了呀!

  打个比方说,这就如同我们先已播下了“种子”这种成熟果实的根因,一旦充分具备了这类种子生长的某些条件,我们便无法阻止它结出丰硕的果实来呀!

  借助于这些事例的分析,我们在心中应该确信,因果是绝对真实、绝对不虚的啊!

  教授之二:通过如此思维,心中应该深信:因果是绝对真实、绝对不虚的;借由对于“过去因果”所产生的确定了解,就应该对于“现在因果”,知道进退取舍,而如法地修持实践。

  大体而言,一切因果之法,总起来说,都有两种时间分位:

  一、感果之时;

  二、造因之时。

  ◆ 第一,“感果之时”:就是我们现今正在经验的苦乐感受——因为这是源于过去所作业因之力,所以,现今的苦乐果报,也是无法中止的。

  ◆ 第二,“造因之时”:因为现在所作的善恶之业,又将造成来世的苦乐之因,又因为没有谁不希望来世离苦而得乐,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应该实践善行,摒弃不善的恶业。

  假如已能如此断除了不善恶业,那么,在未来世中,是不可能感受痛苦之果的——这是因为,“无因之果”,在整个宇宙万物之中,是绝不可能出现的事情呀!

  由此观之,对于极其细微的不善恶业,也应该戒怵谨慎、千万不可贸然轻忽,应该记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啊!

  对此,有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也未必,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现在一味与人为善之人,还是有的生活得极其痛苦;而一味与人为恶之人,还是有的生活得幸幸福福呀!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解释不通的。因为今世所经受的各种苦乐,都是前世所作的业因之果;而今世所作善恶的果报,则会成熟于来世啊!

  依靠现在所作的善业,那么,过去生中所作过的那些不善恶业,难道不可以得以净化吗?

  对于这样的想法,我们应该知道,其中又有两种情况:

  一、种子位;

  二、果报位。

  ◆ 第一,“种子位”是说,位于阿赖耶识中的、前世所作过的不善恶行的种子,依靠当今所作的善业现行之力,可以使之废止,这是因为,(经中说)在这种情况下,恶业的种子,是不可能生出果报来的;

  ◆ 第二,“果报位”是说,我们现今正在感受的、已经成熟的苦乐果报,是无法断除的,因为我们正在经受啊!

  总的来说,断除应该断除的负面的“所断品”,这种情形,都会损害恶性的习气种子;而在身心相续之中,依止正面的对治品,这种情形,都会长养善性的习气种子。

  教授之三:在如此断恶行善之时,也应以正见,将所有因果的真实义趣,决断为“不二”。

  这是说,就总体而言,一切轮回、涅槃之法,在没有息灭世俗的迷谬现象之前,都是以互相依赖、普遍联系的因果缘起的方式存在着。

  正如上文所述,这种因果关系,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有为轮回因果;

  二、无为涅槃因果。

  ◆ 第一,所谓的“有为轮回因果”,正如上文所说,是指依着每个人所作善恶业因的不同,而感受不同的苦乐果报。因而,那些希望离苦得乐的人们,就必须断恶修善。

  ◆ 第二,所谓的“无为涅槃因果”,是指借助于串习远离一切边见戏论{74}的诸法甚深空性之因,而证得三身一味的“大乐身”的果位。因而,那些希望证得正等圆满佛果的修行人,就必须串习诸法甚深空性这种“因”啊!

  在串习诸法甚深空性的时候,又该如何修持“轮回因果”呢?

  对于这种疑问,答案是这样的:

  ◆ 在尚未证悟法尔实相的真义、尚未净化迷谬的显境之前,“如是因”,一定是得“如是果”的,在这期间,“因果”绝对是真实不虚、毫厘不爽的,因而,我们必须断恶而修善;

  ◆ 在已然证悟了法尔实相的真义、净化了一切迷谬的显境之后,因果(之结)就会在诸法本性中自然地开解了,这个时候,纠纠缠缠的因因果果,也就因此而自自然然地得以净化了啊!如果是这样的话,在这种证悟了法性的状况下,(因为“因果”之结,已经自然地解开、自然地净化了,在此超越二元对立的状态下,所以,自然)就没有什么“恶”可断了;(因为“善”、“恶”是相对存在的,所以,)若无“恶”可断,自然也就无“善”可修了,从而,也就远离了“取”、“舍”(等二元对立之法)。在“因”位上,若能如此地远离了“取得”和“舍弃”的概念,那么,在“果”位上,也就自然会远离“希冀”和“忧虑”的想法了,这是因为,在这种状态之中,“冀忧之心”,是不可能产生的啊!

  何以如此呢?

  这是由于,从“因位”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所造做的一切善恶,是自己的心在造做;所有苦乐之果的感受,也只是自己(的心)在感受,而绝对不可能存在于除心以外的其他什么地方。

  然而,如果我们进一步地反观自心,就会发现,此“心”既不成其为实体,也不成其为形貌,犹如虚空一般。

  在如此证悟的情形下,就“因”而言,“善”、“不善”不二;而就总体来说,“因”与“果”不二。

  在不二的状态之中,心识除了应该直截了当地安然放下之外,便再也没有其他的状况了。

  教授之四:透过如此地观察、分析,就能够把存在的一切,都决断为自心;再经过分析此心,就会发现:心既不成其为实体,也不成为形貌,从而,应把自心决断为犹如虚空一般的清净法身;经由如此地决断之后,应该再将决断之义,转送到“离心意识”之界。

  这是说,因为把“善”、“恶”两种因,都已经确断为“心”了,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就既远离了“增长善行”的念头,也远离了“断除恶业”的想法;在果位上,也会将显现出的“苦乐”二者,在心中明确地了知为“一味”了。

  也因为理解了此“心”,既不成其为实体,也不成其为形貌,犹如虚空一般,所以,也就既远离了“断除痛苦”的念头,也远离了“成办安乐”的想法。

  一言以蔽之,就是在“因”这个方面,既无“取舍之念”,在“果”这个方面,也无“冀忧之想”。

  在如此地远离了所有的思虑之后,现在,就应该“不离‘离心意识的真实义趣’”,而来脚踏实地地体会实修了啊!

  ──怙主月光童子教敕之《吉祥荟萃第二辑·倾城佳丽》第三则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