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藏传佛教历史上重要传承善知识教言冈波巴大师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第十一章 总说六波罗蜜多


行菩提心学处有三;
一、增学上戒学,
二、增上心学(或禅定学);
三、增上慧学。
菩提道灯论云:
“行菩提心者,其要有三种,戒定慧三学,应勤学修习。”
增上戒学是指布施、持戒和忍辱等三种行持。增上心学是指静虑(或禅定之)学处。增上慧学是指般若(或智慧)之学。精进则可属于五度中任何一种。庄严经论云:
“能仁以六度,说戒定慧三学,前三度属戒,后二为定慧,精进遇三者。”
摄颂云:
“布施持戒及忍辱,精进禅定及智慧,
如斯六种波罗蜜,行菩提心学处也。”
妙手请问经云:
妙手!菩萨*?*诃萨为速*话*证得圆满菩提,故应恒常圆满修习六种波罗蜜多,何者为六?布施波罗密多,持戒波罗蜜多,忍辱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静虑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
下面讨论六波罗蜜多之要义及其推衍。前者有颂曰:
“六度之数目,及其程序等,皆有决定量,其性相自体,
以及决定句,推演其要义,如是演六度。”
六波罗蜜多之数目是决定的。(那就是说只有六度,而不是七度或八度等)六度之决定数是因为着眼在“生上趣”和“得决定善”之二种功用上来说的。生上趣指前三度,“得决定善”指后三度。
(一)为了得到受用故而行布施。
(二)为了得到健美之身体故而行持戒。
(三)为了得到善妙之眷属故而行忍辱。
(四)为了增长各种功德故,而行精进。
(五)为了止息(妄心)故而修静虑。
(六)为了获证胜观故而行般若。
以上皆为庄严经论中所言者。
六度之次第必须如此安排者:第一先从生起的过程观点来说明:因为慷慨布施的缘故,所以对于一切享用之物,才能够心无贪恋。惟其如此才能够持守戒律。因为能够持守戒律,所以才能过成坚毅和忍辱。能够坚毅忍耐才能精进,因为精进才能使三昧生起,能入三昧等持,才能如量的证到实相。
再从深浅和粗细的秩序观点来说:六度之安立是先开示较粗、较浅、轻易者,再顺序进入较深较细较难的行法。如庄严经论中所言者:
“以先而立后,以劣而立优,以粗而立细,以如是次北*?*,建立六度法。
菩萨所行之六种波罗蜜多法,每种皆具有四重意义:
(一)能减少或消除逆缘,
(二)能帮助生起无分别智,
(三)能成满一切所欲,
(四)能成熟一切众生。
庄严经论有颂曰:
“施等能除诸违缘,获证无分别智慧,
圆满一切诸所欲,成熟一切诸众生。”
六波罗蜜多之体相者:
(一)能消除贫穷故名布施,
(二)能获得清凉故曰持戒,
(三)能忍受嗔恚故名忍辱,
(四)能作诸胜行故名精进,
(五)能持心于内故名静虑,
(六)能知胜义实相故名般若。
由此六度可以超越轮回,达于涅磐彼岸,故名波罗蜜多。如果再仔细分别每一波罗蜜多,皆可含摄所有六种波罗蜜多,如:布施之布施,布施之持戒,(布施之忍辱)…等,共六六三十六个波罗蜜多,如现观庄严论所明:
“施等六度法,各各能摄集,其他波罗蜜,
如披甲自然,成六六之数,如是而宣说。”
就二种资粮的类别来说,布施和持戒属于福德资粮,般若属智慧资粮,忍辱、精进及禅定则可属二者之任何一种。庄严经论云:
“布施及持戒,属福德资粮,般若属智慧,
忍辱及精进,禅定波罗蜜,属福亦属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