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麟法师
壹、绪 论
世尊自证涅槃后悲心示教,随机为说诸饶益法义,策励佛弟子契入法性、同证涅槃,并咐嘱僧伽(指出家弟子,以下例同)住持正法令久存世间。而世尊入灭后,更突显了僧伽责无旁贷的“久住正法”使命。
在各项“久住正法”的遗教中,本文从戒律角度探讨其对佛教法运隆替的影响 ,以立足当今汉传佛教回顾过去史实和前瞻未来发展,思考戒律对僧伽的重要性。
贰、戒律意涵
首先从世尊结戒(施设戒)十句义(即“结戒十利”)深入量察戒律的精神意涵,虽然各广律的传诵大同小异,仅以《四分律》做说明依据。《四分律》:
与诸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一、摄取于僧,二、令僧欢喜,三、令僧安乐,四、令未信者信,五、已信者令增长,六、难调者令调顺,七、惭愧者得安乐,八、断现在有漏,九、断未来有漏,十、正法得久住。
约摄律文十义可分为五:1.断现在、未来有漏的修证义(摄八、九义),2.有罪令调顺、安乐的清净义(摄六、七义),3.使未信、已信资益善根的增上义(摄四、五义),4.能摄僧并令欢喜、安乐的和合义(摄一、二、三义),5.终极目的的“正法久住”义(第十义)。综观五义可明确把握世尊结戒本怀,既兼顾了出家弟子个人的清净与修证,及僧团共住的和合与安乐,还护念到资益众生的慧命与善根。再者,“依戒生定、由定发慧”的“三无漏学”中,属“无漏慧学”的无我、空性、识性、如来藏,与“无漏定学”的八定、灭尽、法华、首楞严,都是僧俗佛弟子同学、共证的行法,唯“无漏戒学”的三皈、五戒、八戒、十戒、六法、具戒,划清了男女僧俗的身分与伦理。
因此,笔者认为戒律意涵六义:1.是表发僧俗的条件(因戒体不同)。2.是修道的准备(资粮),护戒愈慎重严密(清净),行道愈顺畅无碍。3.必须契应法性、趣入涅槃(修证)。4.是维系僧团和合的共住纲纪。5.使群众增上善根的门槛。6.是圆满“正法久住”的要冲。
叁、鉴往知来
量察戒律意涵后,再将古今佛教现象思惟比较,作为未来发展的借镜。
一、夙昔典范
自印度佛教到各国佛教,历代多有宗师级的大德化世,例如:龙树菩萨、世亲菩萨、罗什大师、智者大师、鉴真大师、元晓大师 等,即使不是一代宗师,僧格能师范人天的也不胜枚举,探究原因,除了古德个人的善根悟性外,列举五项历史事实:
修道坚固:任何挫难困顿,坚守修证标的。
戒品清白:一切威逼利诱,严净毗尼为归。
僧尼别住:男女授受分明,僧尼各有梵刹。
白衣尊崇:朝野争相礼敬,社会地位崇高。
优质境教:山林水边田野,长养修道圣胎。
细审这五项因素,实为僧伽戒德与佛教法运、众生机感成辗转因果、善性循环的见证。
二、当今现象
反观今日汉传佛教,多有弘化布教、修福领众的佼佼者,佛法普及性也胜于古代,何以清净法运岌岌可危?依然列举概述:
修道力羸:各种烦恼障心,降低修证实力。
戒律隳弛:淫盗杀妄饮酒,破坏僧团风纪。
僧尼共住:僧尼共住伽蓝,影响梵行清誉。
比丘度尼:比丘剃度尼众,问题多而复杂。
僧俗杂居:僧俗杂居道场,七众伦理堪忧。
误解大乘:自诩菩萨行者,轻毁声闻毗尼。
同道愍责:南传佛教同道,愍念訾责吾人。
传媒污染:电视影带传媒,腐蚀僧伽道意。
白衣讥嫌:白衣舆论讥嫌,教内普受羞辱。
再思上述现象,虽然也有僧伽个人善根悟性的因素,而戒律的认知、受持与戒德的重整、清净,又是与佛教法运、众生机感成辗转因果、循环势力的历史见证。总之,撷取过去辉煌经验,吸收今日珍贵殷鉴,务实地“提振戒律”可扶济倾圮的法运。
肆、因应刍言
对法运的关怀与努力、奉献,是每一位佛弟子的天职,法运兴盛则是所有佛弟子“集体创作,众志成城”的结果。笔者就“提振戒律”的因应方法,胆敢陈述管见刍言,期能引起共鸣,同兴法运!分解如下:
一、统整理念共识
理念是一切行为/行事的主导,有纯正理念才能开展后续纯正的缘起(例:方法、资源、结果 等),僧伽若能强化四项理念并形成共识,便掌握了逆转机变。以下一一叙说:
(一)涅槃为出家本怀
以“契应法性、趣入涅槃”为剃染出家的成长目标,时时忆念,对境练磨,形成对生命自觉、自发、自爱、自律的修道性格。
(二)戒律为行者共基
从世尊教诫比丘五夏依止和尚学律,及比丘因废学毗尼受呵责,可清楚确定戒律在一切行法的地位。就“机教相宜性”而言,固然允许个人或僧团特别好乐与提倡,却不是“曲高和寡、一枝独秀”,应当是出家五众〈还可推衍到僧俗七众〉同遵、共修的学处。所以,太虚大师的名言“戒律为三乘共基”可说为世尊的教诫做了精准注脚。
(三) 毗尼为尽寿奉行
声闻毗尼本为尽形寿的学处,只要不“作法舍(意乐舍戒)、命终舍、二形生舍(具男女二根)、断善根舍(犯重罪、灭摈)”,理当尽一期生命遵守奉行。然而世尊的一句遗教“小小戒/杂碎戒可舍”,竟成了后世弟子或因心性烦恼、或因师友劝诱、或因政经压力、或因灾变诸难 等,极具开放性、选择性地受学戒律的“充分理由”,这种独立于“绝对全分奉行”的“相对部份持守”,提供了释放、转还、随方施设的心灵空间,也造成了戒律隳弛、似是而非的必然效应。譬如一棵大树,本当根、干、枝、叶俱全,因个人/团体的爱、恶、取、舍差别,或剪、或修、或接、或补,必成另类风姿,甚至有枯萎断根祸患。
如果出家同道都能忍可声闻毗尼是尽寿绝对全分奉行的学处,在面对心性烦恼与因应时代间题时,必有更智慧谨慎的权衡与善巧灵活的运用,来相应戒律意涵(cf.“贰、戒律意涵”)与圆满“轻重等持(轻戒、重戒平等受持)”的本分事。
(四) 声闻为菩萨资粮
汉传佛教属大乘佛法机感,向来有仰慕效法菩萨者,胸怀“大乘行人”志气,誓学“清莲出泥”圣洁,却往往在入世随俗中迷忘声闻学处(指出家律仪);或以“活用菩萨学处”轻毁声闻毗尼。殊不知“菩萨声闻(指受菩萨戒并认真学修的僧伽)”的初学者,还会有因入世利他受“非威仪”讥嫌的近忧(例:为救解而抱触异性),何况是无知随俗者,又如何避免身心俱毁的远虑?
如果菩萨学处确实用声闻律仪奠基,在慈心热肠里运入冷眼慧光,试著导向
“两利(自他两利)双全、二乘(大小二乘)双美”的理想,既能关照健全道次第增益“全梵行(五分法身圆满)”,又可贯彻戒会“三坛大戒”先小后大的用心,落实大乘国土、菩萨行者的盛名/胜名。
整体汉传佛教要统整理念、凝聚共识,在没有德重一时的思想/精神领袖出现以前,的确是极大的考验!可喜的是“法洲以法依”给吾人展望光明未来的信心,出家同道若真能依皈“以尽形寿奉行声闻毗尼为基础,再进修菩萨学处,后归趣究竟涅槃”的理念受持,这不求统整而自然统整的效果,会像水到渠成般指日可待!
二、 培养研律人才
要“修证自利、利他增善”并济,善巧灵活运用大小乘毗尼,如法因应时代问题,必须先培养能正确解读律典与研究、发明的德学俱优人才,而培养人才得配合师资、课程、同学、馆藏与环境的整体教育。
环境教育待后文发抒(cf.“肆、五、创造优质境教”),先谈课程、馆藏部份 :汉传佛教虽以《四分律》为本,行事时若检阅各部广律兴废与古德孤诣成就(例:南山三大部、灵芝三大部 等),更能助进思择持犯、轻重、偏圆 等问题。
因此,遴聘精学厚德的师资,号召欢喜意乐毗尼、心性德品贤善的僧伽,以现存三藏典籍为范本,参酌信实可靠的近代研究,有计划地设计课程与学程,融合法性、心性、止持、作持、仪轨 等,渐次探赜、逐步深入,学修完成后,这些经过教育计划统一栽培的人才,将是戒律师资或戒律咨询人选,对佛教会有1.统整理念共识、2.端正戒律视听、3.人才输送十方、4.互通佛教资源的实际贡献。
三、建构法依制度
教内有“铁打常住,流水僧”的警句,在时节更迭、人事交替的无常法则里,要巩固僧团道风,永续佛教命脉,就得倚重与“理念、人才”鼎足而三的“法依制度”。
制度施设范围可宽、可狭,若广览律藏或丛林清规,依循“法性、涅槃”的理念检索,将可汇编严密周详的僧团制度,笔者仅把制度内容举要略述,供养诸家参考:
僧团方向:僧团方向攸关二众(僧俗二众)教育、僧团发展等各项实务,以僧团中心理念为标的,纲维制度、统领大众,推动僧团前进。
法门修行:法门修行是一切佛弟子慧命所寄,从经论提列可实作、可传承的禅法,成为僧团止观运心的依据与宗门。
共住规约:范限僧、尼道场,简别共住条件,及净人、信众入寺仪规 等,严持僧尼别住、僧俗区隔,以护梵行、正伦理。
摄僧度徒:规定僧度僧、尼度尼,与从俗到僧的养成次第及公约,制导僧团和僧伽素质。
人事行政:人事请职、升迁,僧团交流、酬酢 等事宜,分担僧团庶务,共创光明法运。
财务经济:单金、水电、衣食、庆吊 等收支管理,护持安乐办道。
奖惩处分:奖励功绩、惩戒忏罪,住持真理、正义。
僧伽福利:休假、退职、进修、外参 等福利,使“休养生息”,开展潜能。
僧伽安养:医疗、送终 等安养,令无后顾之忧,正念正知。
依法建构的制度化僧团,不但终结恶性循环(cf.“参、二、当今现象”),并有逆转为善性循环的强大势力。
四、 组织专责戒会
组织专门负责传戒的常设戒会,遴聘熟谙大小乘、二部(僧尼二部)毗尼的律师与僧伽,依法如律地结界、问遮难、授戒、教授 等,严格执行三皈、五戒、十戒(以两年为基数)、六法(沙弥尼加受六法成式叉摩那)、具戒(式叉摩那于二部僧受具戒成比丘尼)、菩萨戒的道次第与受学时间(例:式叉摩那须实满两年六法清净),戒期中著重戒律的讲解与实作(例:随机羯磨),加强戒子正知戒律及正行毗尼,陶塑修道习性。
所以,深谙毗尼的常设专责戒会,不但能辅正各僧团制度的健全,并有1.统一戒律理念、2.提升传戒品质、3.制约受学年限的功能,其公权力与公信力是捍卫佛教僧格、僧制、法运的尖兵。
五、 创造优质境教
苏东坡曾用“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点明环境的助道潜力,提示一切见、闻、觉知都是环境教育的领域。在林总多元的境教领域里,笔者仍然举要略述,供养诸家参考:
生活伦理: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与人际往来 等,都在示范身言二教。
活动事务:佛事法会、文教慈善 等各类活动流程与运作实况,能激发慕道赤忱。
建筑规划:殿堂楼阁、寮廊林池 等如律配置(例:经像法物安奉室内、僧寮不在佛堂 法堂上方),可引导对三宝用地尊卑上下的规划正见。
器物设备:橱台桌椅、法器物品 等相关设备(例:盥洗室配备洗净用具、净鞋 等),有“无情说法”的隐义。
文化宣导:图画警句、偈咒法语 等文宣品,全是诸佛、贤圣化身。透过正知经法、戒律应用于生活一切事项,僧伽即使没有经教、师友开解,长期受眼见耳闻的视听濡染,也会因为正面的修道环境教育,净化和深化成学佛正见与修道性格。
伍、结 论
僧伽修道实力有二:1.义解、2.实证,身心实证佛法(法性、涅槃)仗凭义解三藏教理(经、律、论),义解三藏教理贵在身心实证佛法,这就是“解行相应”的道理。吾人身处当今佛教,受用古德、长辈建树的成果,应在安逸平顺的黄金时代里,以“解行相应”感恩谢德。
笔者认为:从“提振戒律”的五项方法,依技术难度高低,由近程、中程、远程循序圆满,便是“解行相应”的表现。基于此,评估了四项预期发展:
从毗尼学处知解僧伽的修道意义、进退分寸。
完全回应戒律意涵(cf.“贰、戒律意涵”),如法因应时代问题。
造成强势的修道人文,发挥“显正即破邪”的作用。
继承先贤、启迪后进,近报四恩、远济三途,创开未来光明法运。
所以,戒律对僧伽的重要关系个人修道、佛教法运、众生机感,笔者投诚殷请师友同道 为道、护教、愍众生勉力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