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犍度之二
译文
那时,世尊离开王舍城,向南方游行,教化布道。在中途见有一块田地,哇径分明,田界整齐。世尊看到後对弟子阿难说:「你看到这块田了吗?」
阿难回答说:「看到了,世尊。」
世尊就问阿难:「你能为众比丘作这种样式的衣服吗?」
阿难回答说:「可以。」
世尊告诉阿难说:「那你就去教授众比丘吧!」
此时,阿难就从那裏返回王舍城,教众比丘做这样的割截衣:这是长布条,这是短布条,这是布叶,这是第一缝,这是第二缝,这是中缝,这片条叶朝著两面等等。这样,王舍城中,比丘大多穿著割截衣。
此时,世尊从南方布道後回到王舍城,见到众比丘大多穿著割截衣,高兴地说:「阿难真是智慧聪明,我仅为他简略地说了一下,而他却能体会其中的深义。过去诸佛及其弟子也穿像我们今天所穿著的衣服,未来世诸佛及其佛弟子也能穿上像我们今天所穿著的这样的衣服。用刀将布截成小布片,再缝合成沙门所穿的衣服。这种制法,可以避免衣服被怨贼盗取。从今以後,听任众比丘按此割截制衣法制作内衣、上衣和大衣。」
那时,世尊在闲静处思惟,想到:众比丘在道路上行走,大多担负著许多衣服,有的顶在头上,有的挑在肩上,有的系在腰中。世尊想:应该为众比丘制定所应受持衣服的多少,超过则不能留存。此时,世尊於初夜坐在露地,只穿一件衣服:至中夜,感到身上有些沦,便加了一件:到後半夜,又觉得身上寒冷,便穿了第三件衣服。经过这样亲身体验,当时世尊便决定:如以後善男子不耐寒冶的,可听任拥有大衣、上衣、内衣三衣。应吩咐众比丘不得超过三件衣服。
第二天,世尊即以此事为由召集众比丘,对他们说:「我先前在静处思惟,众比丘在路上行走,大多担负著衣服。或顶在头上,或肩上挑着,或系在腰中。见后我想:现在应该为众比丘制定应受持衣服的多少,超过则不能留存。於是初夜坐在露地,只穿了一件衣服:至中夜,感到身上有些一冷,便加了一件:到後半夜,又觉得身上寒冷,便穿了第三件衣服。然後我便想:以後善男子不耐寒冷的,有三件衣就够了。我现在作一规定,众比丘只准拥有大衣、上衣、内衣三衣,不得超过。从今以後,听任众比丘拥有三衣,不得超过。」
原典
尔时,世尊出王舍城,南方人间游行,中道见有田,善能作事哇畔齐整。见已告阿难:「汝见此田不?」
答言:「已见,世尊。」
佛问阿难:「汝能为诸比丘作如是衣法①不?」
答言:「能。」
佛语阿难:「汝往教诸比丘。」
时,阿难从彼还王舍城,教诸比丘作如是割截衣②:此是长条,此是短条,此是叶,此第一缝,此第二缝,此是中缝,此条叶两向。时,王舍城多著割截衣。
尔时,世尊南方人间游行已,还王舍城,见诺比丘多著割截衣。告言:「阿难聪明大智慧,我为略说,而能广解其义。过去诸如来无所著,佛弟子著如是衣,如我今日。未来世诸如来无所著,佛弟子著如是衣,如我今日。刀截成沙门衣,不为怨贼所剥。从今日已去,听诸比丘作割截安陀会、郁多罗僧、僧伽梨。」
尔时,世尊在静处思惟,心自念言:诸比丘在道路行,多担衣,有头上戴,或有肩上担,或有带著腰中。见已作如是念:宁可为诺比丘制衣③多少,过不得畜。时,世尊初夜在露地坐,著一衣;至中夜觉身寒,即著第二衣;至後夜觉身寒,著第三衣。时,世尊作如是念:当来世盖口男子不忍寒者,听畜三衣④足。我听诸比丘畜三衣不得过。
夜过已,世尊以此事集比丘僧,告言:「我在静处思惟,诸比丘在道行大担衣,或头上戴,肩上担,带著腰中。见已作如是念:我今宁可为诸比丘制农多少,过者不得畜。我於初夜在露地坐,著一衣;至中夜觉寒,著第二衣;至後夜觉寒,著第三农。我作如是念:当来世善男子不忍寒,畜三衣足。我今宁可制诸比丘畜三衣,若过不得畜。自今已去,听诸比丘畜三衣,不得过畜。」
注释
①衣法:即僧服的制法。
②割截衣:法服制法。首先割截成小布片,而後再缝合而成。这是为了杜防法衣挪为他用,并使僧尼舍离对服饰的欲心,以及为避免他人盗取而有此制衣法。依此方法所裁之衣,即称为割截衣。反之,若不依规定所裁之衣,则称缦衣。
③制衣:即比丘之三衣、比丘尼之五衣。是佛所制定须受持之衣,违者犯戒。
④三衣:指原始僧团准许个人拥有的三种衣服,即僧伽梨(大衣) 、郁多罗僧(上衣) 、安陀会(内衣) 。为比丘随身之物。
比丘尼犍度第十七
那时,世尊住在释翅瘦尼拘律园中。当时,世尊的姨母摩诃波阁波提带领五百名释迦族的妇女来到世尊的住处,向世尊恭敬作礼後站在一边,对世尊说:「世尊,恳请您允许女人出家修持佛法。」
世尊回答说:「且慢!瞿昙弥,请不要说想让女人出家修持佛道这样的话。为什么呢?瞿昙弥,因为如果女人在佛法中出家修道,会使佛法不久住世间。」
当时,摩诃波阁波提听了世尊的话,便恭敬作礼,绕佛而去。
那时,世尊与一千二百五十名弟子游行化导,宣说教法,从释翅瘦到拘萨罗国,又从拘萨罗国,返回舍卫国的只树给孤独园。当时,摩诃波阁波提听说佛已回到只树给孤独园,便带领剃除头发、穿著袈裟的五百名释迦族女子,来到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立在门外。因长途跋涉,脚底起泡流血,满身尘土,哭泣不已。
此时,阿难看见,便过来问道:「瞿昙弥,为什么要和释迦族的五百名女子剃除头发,身著袈裟,长途跋涉,伤腿破脚,风尘仆仆,立在此处涕泣流泪呢?」
摩诃波阁波提回答说:「因为我们女人在佛法中不得出家受具足戒。」
阿难说:「你们且不要哭泣,我为你们去向佛求情。」
当时,阿难便来到世尊的住处,向世尊恭敬作礼後站在一边,对佛说:「世尊,请求您允许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受具足戒。」
佛告诉阿难说:「且慢!不要想让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受大戒。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让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受具足戒,会使佛法不久住人问。阿难,好比说一户人家,男人少,女人多,那就可以知道这一家人是衰落了。同样的道理,阿难,如果让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受具足戒,也会使佛法衰微,不久住人间。又好比丰收在望的稻田遭霜雹而打。同样的道理,如果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受具足戒,也会使佛法不久住人间。」
阿难听後,对佛说:「摩诃波阁波提对佛有大恩。佛母谢世後,全仗她将世尊哺育长大。」
佛对阿难说:「是的,是的,摩诃波阁波提的确对我有大恩情。我母谢世後,全仗她哺育我长大。其实,我对摩诃波阁波提也有大恩。如果有人因某人而闻知佛、法、僧,此恩难以报答,并非以衣、食、床、卧具、医药等供养所能报答。我出家修道,让摩诃波阁波提闻知佛法,也是同样的道理。」
佛又对阿难说:「如有人因某人而信仰佛、法、僧,此恩难以报答,并非以衣、食、床、卧具、医药等供养所能报答。我出家修道,使摩诃波阁波提信乐佛、法、僧,也是同样的道理。」
接著,佛又对阿难说:「如有人因某人归依佛、法、僧,受持五戒,懂得人生是苦,造成苦痛的原因,断灭诸苦後的解脱境界以及灭苦的方法和途径。对苦、集、灭、道四圣谛坚信不疑,如能修得断尽见惑的须陀洹果位,断灭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入趣向湼盘的正道,经七次轮回便可根绝世俗诸苦,达到解脱境地。阿难,这种人的恩情是难以报答的,不是以衣、食、床、卧具、医药等供养所能报答的。我出家使摩诃波阁波提能发心受三归依,以至决定入正道修持佛法,也是同样的道理。」
阿难问佛说:「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受具足戒,是否能修得须陀洹初果,以至阿罗汉果位?」
佛告诉阿难说:「可以修得。」
阿难听後即对佛说:「如果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受具足戒、能够修得须陀洹初果以至阿罗汉果位,恳求世尊允许她们出家受具足戒。」
佛告诉阿难说:「如今为女人制定终生八不可过法,如能遵行持守者,即可以受戒。所谓八不可过法,即:
「一、虽百岁比丘尼,见新受戒比丘,亦应起而对面礼拜,给敷设净座、并请坐。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终生不得违犯。
「二、比丘尼不应骂詈呵责比丘,不应诽谤言:破戒、破见、破威仪。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终生不得违犯。
「三、比丘尼不应为比丘作举、作忆念、作自言,不应遮他觅罪、遮说戒、遮自态;比丘尼不应呵比丘,比丘应呵比丘尼。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终生不得违犯。
「四、式叉摩那学戒毕,应从比丘僧乞受大戒。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终生不得违犯。
「五、比丘尼犯僧残罪,应在二部僧中半月行摩那埵。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终生不得违犯。
「六、比丘尼应於半月中从比丘求乞教授。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终生不得违犯。
「七、比丘尼不应在无比丘处夏安居。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终生不得违犯
「八、比丘尼僧安居竞,应往比丘僧中求三事自恣,即凡比丘僧对比丘尼有从见、闻、疑三种情形不得知的罪行,均可随意说出,即是三事自恣。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终生不得违犯。
「阿难,我今天制定此八不可过法,如果女人能遵行奉持,即可受大戒。就好比有人在大河上架设桥梁而渡。阿难,我今天为女人说此八不可过法,如能行持,即是受戒。」
当时,阿难听了世尊的话後,马上就到摩诃波阁波提的住处,告诉她说:「女人可以在佛法中出家受具足戒。世尊为女人制定了八不可过法,如果女人能够持守,便可以受戒。」阿难即把八不可过法说给摩诃波者波提听。
摩诃波阁波提听後说:「世尊为女人制定此八不可过法,我和五百名释迦族的女子应当顶戴信受。阿难,这就好比是青年男女,洁净端庄,如有人为他们洗沐头发,并在堂上将色彩艳丽、幽香芬芳的青莲花、婆师华等各色鲜花送给他们,他们一定会欣喜接受并系在头上。阿难,同样的道理,世耸为我们制定八不可过法,我和五百释迦族女子都当顶戴信受。」
阿难听後,即又返回世尊的住处,恭敬作礼後站在一边,禀告佛说:「世尊为女人制定八不可过法,摩诃波阁波提等女人听後欣然顶戴信受。就奸像是青年男女,洁净端庄,如有人为他们洗沐头发,并在堂上将各色艳丽的鲜花送给他们,他们一定会两手恭敬接过,高兴地系在头上。」
佛听後对阿难说:「这样,阿难,摩诃波阁波提及五百名释迦族女人都可以得受大戒。」佛转又对阿难说:「如果女人不在佛法中出家受戒,佛法可以多住世间五百年。」
阿难听後,闷闷不乐,心怀悔恨,涕泣流泪,向佛恭敬作礼,绕佛而去。
尔时,世尊在释翅瘦尼拘律园。时,摩诃波合波提①与五百舍夷②女人俱诣世尊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愿听女人於佛法中得出家为道。」
佛言:「且止,瞿昙弥③,莫作是言,欲令女人出家为道。何以故?瞿昙弥,若女人於佛法中出家为道,令佛法不久。」
尔时,摩诃波合波提闻世尊教已,前礼佛足,绕已而去。
尔时,世尊从释翅瘦与千二百五十弟子人间游行,往拘萨罗国,从拘萨罗还至舍街国只桓精舍。时,摩诃波合波提,闻佛在只桓精舍,与五百合夷女人,,俱共刟发披袈裟,往舍卫国只桓精舍,在门外立,步涉破脚,尘土坌身,涕泣流泪。
尔时,阿难见已,即往问言:「瞿昙弥,何故与舍夷五百女人剃发披袈裟、步涉破脚、尘土坌身,在此涕泣流泪而立耶?」
彼即答言:「我等女人於佛法中不得出家受大戒④。」
阿鸡语言:「且止,我为汝往佛所求请。」
弥时,阿难即至世尊所,头面体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愿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受大戒。」
佛告阿难:「且止,莫欲令女人於佛法中出家受大戒。何以故?若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受大戒,则令佛法不久。譬如阿难,有长者家男少女多,则知其家衰徽。如是,阿难,若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受大戒,则令佛法不久。又如好稻田而被霜雹,即时破坏。如是,阿难,若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受大戒,即令佛法不久。」
阿难白佛言:「摩诃波合波提,於佛有大恩。佛母命过,乳养世尊长大。」
佛语阿难:「如是,如是,於我有大恩。我母命过,乳养令我长大。我亦於摩诃波阎波提有大恩,若人因他得知佛法僧,此恩难报,非衣食床卧具医药所能报恩。我出世令摩诃波合波提知佛法僧亦如是。」
佛告阿难:「若有人因他信佛法僧,此恩难报,非衣食床卧具医药所能报恩。我出世令摩诃波合波提信乐佛法僧亦如是。」
佛语阿难:「若有人因他得归依佛法僧,受持五戒,知苦、知集、知尽、知道,於苦、集、尽、道⑤无有狐疑,若得须陀洹果⑥断诺恶趣⑦,得决定入正道⑦,七返生死便尽苦际。阿难,如是人恩难可报,非衣食床卧具医药所能报恩。我出世令摩诃波合波提受三自归⑨,乃至决定得入正道亦如是。」
阿难白佛:「女人於佛法中出家受戒,可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不?」
佛告阿难:「可得。」
阿难白佛:「若女人於佛法中出家受大戒,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者,愿佛听出家受大戒。」
佛告阿难:「今为女人制八尽形寿不可过法⑩,若能行者,即是受戒。何等八?
「虽百岁比丘尼,见新受戒比丘,应起迎逆礼拜,与敷净座请令坐。如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
「阿难,比丘尼不应骂詈比丘、呵责;不应谤言:破戒⑾、破见⑿、破威仪⒀。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
「阿难,比丘尼不应为比丘作举、作忆念、作自言,不应遮他觅罪、遮说戒、遮自态;比丘尼不应呵比丘,比丘应呵比丘尼。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
「式叉摩那⒁学戒已,从此丘僧乞受大戒。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
「比丘尼犯僧残罪,应在二部僧⒂中半月行摩那埵。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
「比丘尼半月从僧乞教授。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
「比丘尼不应在无比丘处夏安居。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
「比丘尼僧安居竞,应比丘僧中求三事自态,见、闻、疑。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
「如是阿难,我今说此八不可过法,若女人能行者,即是受戒。譬如有人於大水上安桥梁而渡。如是阿难,我今为女人说此八不可过法,若能行者,即是受戒。」
尔时,阿难闻世尊教已,即往摩诃波阎波提所,语言:「女人得在佛法中出家受大戒。世尊为女人制八不可过法,若能行者,即是受戒。」即为说八事如上。
摩诃波阖波提言:「若世尊为女人说此八不可过法,我及五百舍夷女人当共顶受 。阿难,譬如男子、女人年少净洁庄严,若有人与洗沫头已,止於堂上,持优鉢罗华⒃蔓、阿希物多华鬘、瞻婆华鬘、苏曼那华鬘、婆师华⒄鬘授与彼,彼即受之系置头上。如是,阿难,世尊为女人说八不可过法,我及五百舍夷女人当共顶受。」
时,阿难即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已,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为女人说八不可过法,摩诃波合波提等闻已项受。譬如男子、女人年少净洁庄严,若有人洗沐头已,止於堂上,持诸华鬘授与彼,彼即两手受之系置头上。」
「如是,阿难,摩诃波合波提及五百女人得受戒。」佛告阿难:「若女人不於法出家者,佛法当得久住五百岁。」
阿难闻之不乐,心怀悔恨,忧恼涕泣流泪。前礼佛足,绕已而去。
注释
①摩诃波阁波提:又作摩诃卑耶和题,或略称波阁波提。意译作大爱道、大胜生主、大世主。又称波提夫人。即佛母摩诃摩耶之妹,释迦牟尼佛的姨母。释尊出世七日,母摩耶夫人即谢世,由姨母代为养育。
释尊成道後第五年,释尊之父净饭王命终,大爱道遂率耶输陀罗及五百释迦族女,请求从释尊出家,为佛门有此比丘尼之始。出家后,新自统理比丘尼,住於精舍附近的尼院,为请求出家之女束授具足戒,助佛陀化导四方。
②舍夷:佛陀出家前有五种俗姓,即瞿昙、甘蔗、日种、舍夷、释迦。舍夷为五姓之一。据《佛本行集经》卷五载,净饭王六代之祖被射杀,从血块中生二茎甘蔗,後更由甘蔗生一男一女,姓为甘蔗,别称为日种,其四子移於此,倡释迦姓,复别称为舍夷。
③瞿昙弥:又作情昙弥、瞿答弥,或作翟夷,为释迦族女子的通称。在诸经中,特尊称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闳波提为瞿昙弥。
④大戒:即具足戒,为比丘、比丘尼所守之戒。
⑤苦集尽道:为四种真实不妄、正确无误的真理,称为四谛、四圣谛。㈠苦谛,是对社会人生以及自然环境所作的价值判断。以为世俗世间的一切,本性都是苦。㈡集谛,亦名习谛,指造成世间人生及其苦痛的原因,即佛教通常所谓的业与惑。㈢灭谛,尽即灭。指断灭世俗诸苦得以产生的一切原因,是佛教一切修行所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根绝集谛所包括的一切业与惑,达到涅盘解脱的境界。㈣道谛,指超脱世间因果轮回关系而达到出世间涅盘寂静的一切理论说教和修习方法。
⑥须陀洹果:为声闻乘四果中最初的圣果。又称初果,即断尽见惑的圣者所得的果位。全称须陀般那。旧译入流、至流,新译预流。入流,意指初入圣者之流;预流,指初证圣果者,预入圣道法流。
⑦恶趣:又作恶道。趣,为往道之义。即由恶业所感,而应趣往的处所。一般以地狱、饿鬼、畜生称为三恶趣、三恶道。依瞠恚而趣往地狱,依贪欲趣往饿鬼,依愚痴趣往畜生。
⑧正道:指中正之道,即趣向涅盘的正直大道。广义而言,与邪道、恶道相对的佛道即称正道;狭义而言,即指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的八正道。
⑨三自归:又作三皈依、三归、三归戒。三自归即归依,依靠佛、法、僧三宝,并请求救护,以解脱一切苦。三自归为成为佛教徒所必经的仪式。
⑩八尽形寿不可过法:又作八敬法、八重法、八尊师法、八不可违法、八敬戒,单称八敬。即比丘尼尊重恭敬比丘之八种法。如来成道後,姨母摩诃波阖波提等五百女人要求出家,佛不允许因为正法千年,若度女人,则减五百。阿难代为三请,佛制定八敬法,若彼等能遵守,则听彼等出家,摩诃波阁波提等顶戴信受,遂得戒。八敬法为㈠虽百岁比丘尼,见新受戒的比丘,亦应起而迎逆礼拜,与敷净座而请坐。㈡比丘尼不得骂谤比丘。㈢比丘尼不得举比丘之罪,说其过失。㈣式叉摩那(学法女)学戒毕,应从来僧求受大戒。㈤比丘尼犯僧残罪,应於半月内在二部僧中行摩那埵。㈥比丘尼应於半月中从僧求乞教授。㈦比丘尼不应於无比丘处夏安居。㈧比丘尼夏安居竟应於比丘僧中求三事以自恣忏悔。
⑾破戒:又作犯戒,与「持戒」相对。即毁破所受持之戒律。所犯之戒法不同,治罚亦异。《四分律》卷五十九载,有破戒五种过,称为破戒五过,即自害、为智者所呵斥、恶名流布、临终生悔、死堕恶道等。
⑿破见:指以邪见破坏正见。意义与谤法相同,在佛法则为至极重罪。
⒀破威仪:受戒者若犯戒所制止的罪过则为破戒。据《四分律》卷四十六载,犯波罗夷、僧残、偷兰遮等重罪,称为破戒;若犯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恶说等轻罪,则称破威仪。
⒁式叉摩那:又作式叉摩那尼、式叉摩尼、式叉尼。意译作学戒女、正学女、学法女。为七众之一,出家五众之一。即未受具足戒前学法中的尼众。受具足戒前,凡二年内,须修学四根本戒和六法,学习一切比丘尼的戒行,借此二年时间,以验知是否有姙,并借修行戒法磨练其性情,使习惯出家生活,以坚固其道心。
四根本戒即戒淫、戒盗、戒杀、戒大妄语等四重戒。六法指染心相触、盗人四钱、断畜生命、小妄语、非时食、饮酒。据《瑜伽师地论》之说,女人多烦恼,故须行此渐次受戒之法。
⒂二部僧:比丘与比丘尼,合称二僧伽,又作二部众、二部僧、二众。
⒃优鉢罗华:优鉢罗,即睡莲。意译为青莲花。
⒄婆师华:婆利师迦花的略称。又作婆利师花、婆师迦花,产於印度,属木犀科植物 ,乃素馨的一种,花白色,甚香。
译文
那时,有一些女人想受大戒,比丘尼就领著她们去世尊的住处,中途遇上贼人,遭贼人的侮辱戏弄。从比丘尼即去告诉了从比丘,从比丘又去禀告了佛。
佛对他们说:「从今以後,允许在比丘尼中即可使其出家受戒。如果是在比丘尼寺里剃发者,应先当众告知,或一一告知众比丘尼,然後才可剃发。应这样告白说:诸位大姊僧听,此某甲欲从某甲求剃发,如现在僧众已集齐,众尼忍听,为某甲剃发,告白大家。这样告白後,便可剃发。
「如果是想在比丘尼寺内出家者,或当众告知众比丘尼,或一一告知,应这样告白说:诸位大姊僧听,此某甲从某甲求出家,如现在众僧已集齐,众尼忍听,准许某甲出家,告白大家。这样告白後,便可准其出家。
「出家仪式应是这样:先教出家者穿著袈裟,然後右膝著地,恭敬合掌,这样说:我某甲归依佛、法、僧,我如今随佛出家,某甲为和尚,如来无所著正等正觉是我世尊。第二、第三次也这样说。我某甲已归依佛、法、僧,我如今已随佛出家,某甲为和尚,如来无所著正等正觉是我世尊。这样说三次後,便可以授戒。
「终生不杀生,是沙弥尼戒,如能持守者,回答能。终生不偷盗,是沙弥尼戒,如能持守者,回答能。终生不淫欲,是沙弥尼戒,如能持守者,回答能。终生不妄语,是沙弥尼戒,如能持守者,回答能。终生不饮酒,是沙弥尼戒,如能持守者,回答能。终生不涂饰香油花鬘,是沙弥尼戒,如能持守者,回答能。终生不听视歌舞,是沙弥尼戒,如能持守者,回答能。终生不坐高广大床,是沙弥尼戒,如能持守者,回答能。终生不食非时食,是沙弥尼戒,如能持守者,回答能。终生不蓄金银财宝,是沙弥尼戒,如能持守者,回答能。这就是沙弥尼十戒,终生不应违犯。
原典
时,有余女人欲受戒者,彼比丘尼将往佛所,中道遇贼,贼即将毁辱戏弄。诸比丘尼语诸比丘,诸比丘白佛。
佛言:「自今已去,听彼比丘尼即与出家受大戒。应如是与出家。若欲在比丘尼寺内剃发者,应白僧,若一一语令知,然後剃发。应作如是白:大姊①僧听,此某甲欲从某甲求剃发,若僧时到僧忍听,为某甲剃发,白如是。应作如是白已,为剃发。
「若欲在比丘尼寺内出家者,应白僧,若一一语令知。应作如是白:大姊僧听,此某甲从某甲求出家,若僧时列僧忍听,与某甲出家,白如是。应作如是白已,与出家。
「应作如是出家,教出家者与著袈裟已,右膝著地合掌。教作如是言:我阿姨某甲,归依佛法僧,我今随佛出家,和尚某甲,如来无所著②等正觉是我世尊。第二、第三亦如是说,我阿姨某甲,归依佛法僧竞。我今随佛出家已,和街某甲,如来无所著是我世尊。如是第二、第三说已,应授戒。
「尽形寿不杀生,是沙弥尼③戒,若能持者答言能。尽形寿不得偷盗,是沙弥尼戒,若能持者答言能。尽形寿不得淫,是沙弥尼戒,若能持者答言能。尽形寿不得妄语,是沙弥尼戒,若能持者答言能。尽形寿不得饮酒,是沙弥尼戒,若能持者答言能。尽形寿不得著华鬘、香油涂身,是沙弥尼戒,若能持者答言能。尽形寿不得歌舞倡伎,不得往观,是沙弥尼戒,若能持者答言能。尽形寿不得高广大床上坐,是沙弥尼戒,若能持者答言能。尽形寿不得非时食,是沙弥尼戒,若能持者答言能。尽形寿不得捉持生像金银宝物,是沙弥尼戒,若能持者答言能。如是沙弥尼十戒,尽形寿不应犯。
①大姊:对妇女的称呼。於经典中记载是对比丘尼,或出家人对在家女子的尊称。
②无所著:为佛十号之一。异译为应供,音译为阿罗汉。意指应受人天之供养。因佛不著尘染,故称无所著。
③沙弥尼:全称室罗摩挚理迦。意译为勤策女、息慈女。出家五众之一。指初出家受持十戒而未受具足戒的女子。与沙弥、式叉摩那合称三小众。其受持十戒与沙弥相同。
译文
「听许十八岁未嫁女出家,受沙弥尼十戒,又经过两年学戒的阶段,年满二十岁者,便可受比丘尼戒。如果是年龄十岁的曾嫁女,也要经过二年的学戒阶段,到十二岁时,才可以受比丘尼戒而成为比丘尼。有欲受两年学戒法的沙弥尼,应到比丘尼僧中,偏袒右肩,脱去鞋子,向比丘尼僧行礼後,右膝著地,合掌恭敬地说:大姊僧听,我某甲沙弥尼,从众尼僧乞受二岁学戒法,和尚尼为某甲,愿僧慈悲怜悯我,与我二岁学戏法。同样说三次。
「应将沙弥尼带至眼见耳不闻处,众比丘尼中应差派能胜任作羯磨者,这样告白:大姊僧听,此某甲沙弥尼,今从众尼僧乞受二岁学戒,和尚尼为某甲。如众尼僧已集齐,众尼僧忍听,与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尚尼为某甲。告白说:大姊僧听,此某甲沙弥尼,今从众尼僧乞受二岁学戒,和尚尼为某甲,众尼僧现在授予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尚尼为某甲,哪位大德同意授与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和尚尼为某甲,请默然;哪位不同意,请提出来。这是初羯磨,同样第二、第三次也这样说。众比丘尼同意授与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尚尼为某甲,羯磨师宣布,众尼僧默然无语,此事就这样处理。
「然後授与六法戒,应这样授与:某甲谛听,如来无所著正等正觉说六法,不得犯不净行,不得行淫欲法。如式叉摩那行淫欲法,即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与有淫欲意的男子的两膝以上、头发以下的身体部位相摩触,则犯戒法,应更与戒,此戒终生不得违犯,如能持守者,回答能。
「不得偷盗,乃至一草一叶。如果式叉摩那盗人五钱,或超过五钱,或自盗,或教唆别人盗,或自砍伐,教人砍伐,或自破坏,教人破坏,或烧,或埋,或染坏色,则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如盗取五钱或低於五钱则犯戒法,应更与戒,此戒终生不得犯,如能持守者,回答能。
「不得故意杀害有生命的动物以至虫蚁。如式叉摩那故意自手杀害生命,将刀授与别人,教人死,劝人死,赞誉死,送与别人致命的药,教人堕胎,教人厌弃生命的咒术,自己作,教别人作,则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如杀害不能变化的畜生性命则犯戒法,应更与戒,此戒终生不得违犯,如能持守者,回答能。
「不得妄语,以至戏笑。如式叉摩那还未修得正果,却自称是修得上人法,修得静虑,已获解脱,得禅定,得正受,修得须陀洹果位以及阿罗汉果位,天、龙、鬼神来供养我,则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如果在众人中故意说妄语,则违犯戒法,应更与戒,此戒终生不得违犯,如能持守者,回答能。
「不得非时食。如式叉摩那过午而食则违犯戒法,应更与戒,此戒终生不得违犯,如能持守者,回答能。
「不得饮酒。如式叉摩那饮酒则犯戒,应更与戒,此戒终生不得违犯,如能持守者,则回答能。除了是给比丘尼送饭时以及自己再取食时外,所有比丘尼应遵行的戒法及律仪,式叉摩那都应随时学。
「式叉摩那在求比丘尼作自己的戒和尚时应这样说:大姊,我某甲现在恳求阿姨为和尚,愿阿姨给我作和尚,我依止阿姨即可得受具足戒。第二、第三次也这样说。
「和尚尼应回答说:可以。如果式叉摩那两年学戒期满,或年满二十,或年满十二,应授与具足戒。要经白四羯磨,然後才能授与具足戒。先将受戒人带至眼见耳下闻处,戒师差派教授师,向众比丘尼告白说:大姊僧听,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具足戒,如众尼僧已集齐,众尼僧忍听,某甲为教授师,告知大家。
「然後教授师就来到受戒人面前说:这是内衣、上衣、大衣、覆腋衣、覆肩衣,这是鉢。这是你自己的衣鉢吗?你听好,现在是庄严的时刻,我来问你,你应如实回答,有便说有,无便说无。你叫什么名字?你的师父是谁?你年满二十岁吗?是否具足衣鉢?父母及丈夫允许你受戒吗?你是负债人吗?你是别人的奴婢吗?你是女人吗?女人有这样的病:癞病、白癞、瘫疽、乾痔、癫狂、具男女二根、大小便道合道、常漏大小便以及涕唾常出等。你有这些病吗?如果回答没有,便应再告诉说:现在我问你的这些话,过一会在众尼僧中还要问,你是怎样回答我的,在众尼僧中也一定要怎样回答。
「教授师问完後,便又回到众尼僧中,如平时威仪,站在与众比丘尼伸手相及处,这样告白:大姊僧听,此某甲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如众尼僧已集齐,众尼僧忍听,我已教授完毕,请唤她前来。这样告白後,教授师应唤受戒人上前来,并帮其拿鉢,教其行大礼,礼拜众比丘尼。受戒人在戒师前,长跪合掌说:大姊僧听,我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具足戒,我某甲现在从众尼僧乞受具足戒,某甲为和尚尼,愿众僧慈悲怜悯、拔济我。这样说三逼。
「此时,戒师即作一白羯磨说:大姊僧听,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为和尚尼。如众尼僧众集齐,众尼僧忍听,我现在向受戒者询问诸难事。
「戒师向求戒者说道:你听著,现在是庄严神圣的时刻,我现在向你提问,你要如实回答,有即说有,无便说无。你叫什么名字?你的师父是谁?你年满二十岁吗?是否具足衣鉢?父母及丈夫允许你受戒吗?你是别人的奴婢吗?你是女人吗?女人有这样的病:癞病、白癞、瘫疽、乾疮,癫狂、具男女二性根、大小便道合道、常漏大小便以及涕唾常出等。你有这些病吗?回答说没有。
「戒师应告白说:大姊僧听,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从众尼僧乞受具足戒,和尚尼为某甲。此某甲自说清净,没有诸多难事,年满二十岁,衣鉢具足。如众尼僧已集齐,众尼僧忍听,为某甲授具足戒,和尚尼为某甲。
「这样告白:大姊僧听,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从众尼僧乞受具足戒,和尚尼为某甲。某甲所说,清净无染,没有诸多难事,年满二十岁,衣鉢具足。现在众尼僧授某甲具足戒,和尚尼为某甲。哪位大德同意授某甲具足戒,和尚尼为某甲的,请默然:哪位大德如有异议,请提出来。这是初羯磨,第二、第三羯磨也如上说。众比丘尼同意为某甲授具足戒,和尚尼为某甲,羯磨师就宣布:众尼僧默然同意,此事就按这样处理。
「然後,受戒者再同众比丘尼来到众比丘僧中,恭敬作礼,右膝著地,合掌说:大德僧听,我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具足戒,我某甲今从众比丘僧乞受具足戒,和尚尼为某甲,愿众僧慈悲怜悯、拔济我。这样说三遍。
「然後,戒师再次询问以上所说的诸多难事。问完後,应问受戒者说:你是否已学戒?你是否清净无染?如回答说,已学戒期满,行持清净。接著转而问众比丘尼说:她已学戒吗?是否清净?众比丘尼证实说:已学戒期满,行持清净。
「然後戒师向众比丘告白:大德僧听,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和尚尼为某甲。此某甲所说清净,没有诸多难事,年岁已满,衣鉢具足,学戒期满,行持清净。如僧已集齐,众僧忍听,僧今为某甲授具足戒,和尚尼某甲。
「再告白说:大德僧听,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大戒,和尚尼为某甲。此某甲所说清净,没有诸多难事,年岁已满,衣鉢具足,学戒期亦满,行持清净,僧今为某甲授大戒,和尚尼是某甲。哪位长老同意众僧授与某甲具足戒,和尚尼是某甲者,请默然:哪位长老有异议,请提出来。这是初羯磨,第二、第三次也这样说。众僧同意为某甲授具足戒,和尚尼为某甲後,羯磨师宣布:众僧默然同意,此事就按这样处理。」
「听童女①十八者,二年中学戒,年满二十,比丘尼僧中受大戒。若年十岁曾出嫡者,听二年学戒,满十二与受戒。应如是与二岁学戒沙弥尼,应往比丘尼僧中偏露右肩,脱革屣,礼比丘尼僧足已,右膝著地,合掌白如是言:大姊僧听,我某甲沙弥尼,从僧乞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愿憎慈愍故,与我二岁学戒。如是第二、第三说。
「应将沙弥尼往离闻处著见处已,众中应差堪能作羯磨者,如上应作白:大姊僧听,此某甲沙弥尼,今从僧乞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若僧时到僧忍听,与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白如是:大姊僧听,此某甲沙弥尼,今从僧乞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僧今与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谁诸大姊忍,僧与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如是第二、第三说。僧已忍,与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竞,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应如是与六法②。某甲谛听,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六法,不得犯不净行,行淫欲法,若式叉摩那行淫欲法,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与染污心男子共身相摩触犯戒,应更与戒,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若能持者答言能。
「不得偷盗,乃至草叶,若式叉摩那取人五钱,若过五钱,若自取,教人取,若自斫,教人斫,若自破,教人破,若烧,若埋,若坏色,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若取减五钱犯戒,应更与戒,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若能者答言能。
「不得故断众生命乃至蚁子,若式叉摩那故自手断人命,求刀授与,教死,劝死,赞死,若与人非药,若堕人胎,厌祷咒术,自作,教人作,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若断畜生不能变化者命犯戒,应更与戒,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若能者答言能。
「不得妄语乃至戏笑,若式叉摩那不真实,无所有,自称言得上人法,言得禅,得解脱③,得定④,得正受⑤,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天来、龙来、鬼神来供养我。此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若於众中故作妄语犯戒,应更与戒,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若能者答言能。
「不得非时食,若式叉摩那非时食犯戒。应更与戒,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若能者答言能。
「不得饮洒,若式叉摩那饮洒犯戒,应更与戒,是中尽寿不得犯,若能者答言能。式叉摩那於一切比丘尼戒中应学,除为此丘尼过食,自取食食。
「应求和街作如是言:大姊,我某甲今求阿姨为和尚,愿阿姨为我作和尚,我依阿姨故得受大戒。如是第二、第三说。
「和尚应答言:可尔。若式叉摩那学戒已,若年满二十、若满十二,应与受大戒。白四羯磨应如是与戒,将受戒人离闻处著见处,是中戒师应差教授师:大姊僧听,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若僧时到僧忍听,某甲为教授师,白如是。
「教授者应至受戒人所,语言:汝此安陀会、郁多罗僧、僧伽梨,此僧竭支⑥、覆肩衣⑦,此是鉢,此是汝衣鉢不?谛听,今是真诚时,我今问汝,有便言有,无当言无,汝字何等?和街字谁?年满二十不?衣鉢具不?父母若夫主为听汝不?不负人债不?非婢不?是女人不?女人有如是诸病:癞、白癞、瘤疽、乾疮、癫狂、二根、二道合道、大小便常漏、大小便涕唾常出,汝有如是诺病不?若答言无。应语言,如我向者所问,僧中亦当如是问汝,汝亦当作如是答。
「彼教授师问已,应还至僧中,如常威仪至舒手及比丘尼处立,应作白:大姊僧听,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若僧时到僧忍听,我已教授竞,听使来。白如是,彼应语言来,来已,应为捉鉢,教礼比丘尼僧足,在戒师前,胡跪⑧合掌,白如是言:大姊僧听,我某甲从和街尼某甲求受大戒,我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众僧拔济我,慈愍故。如是第二、第三说。
「是中戒师应作白:大姊僧听,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若僧时到僧忍听,我问诺难事。白如是:汝谛听,今是真诚时,实语时。我今问汝,有当言有,无当言无。汝字何等?和街字谁?年满二十不?衣鉢具不?父母若夫主听汝不?汝非负人债不?汝非婢不?汝是女人不?女人有如是诸病:癞、白癞、癃疽、乾疮、癫狂、二根、二道合道、大小便常漏、大小便涕唾常出,汝有如是诺病不?答言无。
「应作白:大姊僧听,此某甲从和街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某甲所说清净,无诸难事,年满二十,衣鉢具足。若僧时到僧忍听,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
「白如是:大姊僧听,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大戏戒,和尚尼某甲。某甲所说清净,无诸难事,年满二十,衣鉢具足,僧念授某甲大戒,和尚尼某甲。谁诸大姊忍僧受某甲大戒,和尚尼某甲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竞,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僧已忍,与某甲受大戒竟,和尚尼某甲,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彼受戒者,与比丘尼俱至比丘僧中,礼僧足已,右膝著地,合掌作如是言:大德僧听,我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我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愿僧拔济我,慈愍故。如是第二、第三说。
「问已应问言:汝学戒未?汝清净不?若答言,已学戒清净。应问余比丘尼,已学戒未?清净不?若答言,已学戒清净。
「即应作白:大德僧听,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某甲所说清净,无诸难事,年岁已满,衣鉢具足,已学戒清净。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为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
「白如是:大德僧听,此某甲从和街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某甲所说清净,无诺难事,年岁已满,衣鉢具足,已学戒清净,僧今为某甲受大戒,和街尼某甲。谁诺长老忍僧与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僧已忍,为某甲受大戒竟,和尚尼某甲,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①童女:即未成年的少女。
②六法:式叉摩那受持的六种学法。又作六法戒,正学律仪。六法即:㈠染心相触。㈡盗人四钱。㈢断畜生命。㈣小妄语。㈤非时食。㈥饮酒。能遵守此戒法达二年者,始能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尼。律典对六法有不同的说法。
③解脱:又作木叉、木底,意谓解放,指由烦恼束缚中解放,而超脱迷苦之境地。广义说,摆脱世俗任何束缚,在宗教精神上感到之自由,均可用以称之。《显扬圣教论》卷十三:「能脱种种贪等系缚,故名解脱。」但特殊地讲,指断绝生死原因,不再拘於业报轮回,与涅盘、圆寂的含义相通。
④定:亦译为等持,音译为三摩地、三昧。指心专注一境而不散乱的精神状态。佛教以此作为取得确定认识、作出确定判断的心理条件五般分为两种:一谓生定,即人们与生俱有的一种精神功能;一谓修定,指专为获得佛教智慧或功德、神通而修习所生者,亦即作为三学之一的定学。定之意义在大小乘中种类繁多。在中国,定往往与禅相连称,成为含义广泛的禅定。
⑤正受:亦译为等吏、正定现前,远离邪想而领受无烦恼之境的状态。亦即入定时,以定力使身、心领受平等安和之相。定心而离邪乱称为「正」,无念无想而纳法在心称为「受」 。
⑥僧竭支:为五衣之一,意译掩腋衣、覆腋衣、覆肩衣。略称竭支,或只支。在印度,僧团规定比丘尼除三衣外,尚有穿在三衣裏面覆盖两腋、胸部及左肩,长至腰下的长方形内衣,称为僧只支。亦可另加著裙,与三衣合称比丘尼五衣。以後,比丘亦准许用之。
⑦覆肩衣:即比丘尼五衣之一的僧竭支。亦有认为覆肩衣与僧竭支并非一物,而有差别。
⑧胡跪:亦即胡人之跪拜。开於胡跪有种种说法:㈠指胡跪为胡人之屈膝敬相。㈡指长跪,即双膝著地、坚两足以支身。㈢指互跪,即右膝著地,坚左膝危坐。古时印度、西域地方总称为胡,故胡跪意味一般胡人跪拜的敬仪。然以经中所说右膝著地为正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