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10)
80年12月 (文殊讲堂) 上慧 下律 法师主讲
第十三集
有音声的叫做语言,无音声的叫做文字啊,它都可以让你了解嘛。所以你一直说人家执著,你本身就是一个破佛的知见,这就是谤,诽谤的说法。所以见人所说,即便谤他言著文字,说人家:你执著文字,文字何罪之有啊?安排一个罪过的名。所以【汝等须知,自迷犹可。】自己迷还没关系,【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若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著相,执著外相来求这个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意思就是说执著自己的观念,没有通达有跟无的道理,开口闭口都是诽谤别人,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所以下面说:【但听,】你只要好好的,【依法修行,】下面再告诉各位错误的修行方法,【又莫百物不思,】枯坐着像死人一样,什么事都不去想,【而于道性窒碍,】道性是有神通妙用的东西,不是死板板的啦,而于道性的东西挂碍,产生障碍,若听说不修,【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意思就是说,有人会讲:不用修,本来就是佛。修反而吃力,所做的变成违背因果,所以令人产生邪念,有的人说:本性不用修。他就真的都不修了,整天就是跑出去玩,无修的意思不是说叫你不要修行,而是说修到最后是我们本来就有的,不是由修而来的,也没有得到是本来就举足的东西,令人反生邪念。所以【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不要执著一切相,行法的布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六祖顿悟之宗,【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有,譬如说:慧律法师你很有修行!没有,我没有修行。慧律法师你没有修行。有!我有修行。慧律法师你有了解佛法吗?你注意听哦!我不了解,也对啊!慧律法师你不了解佛法吗?我有了解佛法。他就愣住了!你想想看!这样是不是句句都正确?法师你有了解佛法吗?我不会佛法。对不对?对!佛法不能让你会的啦,对不对?它本来就具足,师父你不会佛法吗?你弄错了,我会佛法。为什么?不离开语言文字嘛,我当然会佛法。所以凡夫讲不赢修行的人,不可能辩不赢他的,遇到他大家都无言以对,讲不赢他,所以说有就以无来答问,【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互相做为他的因果,叫做二道相因,譬如圣道、凡夫,圣是凡的因,那么凡是圣的因,所以你要怎么谈,这就是指讲话的对立的因果,如果你讲圣,那么我讲凡,你讲凡,我就讲圣,所以【生中道义。】中道,【汝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按照这样去做,【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什么叫做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才是因,暗就是缘,【明没即暗。】所以每句话都不会有障碍,缘起法嘛,缘起法它就是说你有法有破,你有立有破,你不立一切法,一切法都不可破,立一切法,一切法都可以破。【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你为什么不来?因为我不去,为什么不去?因为它不来啊,这是老太婆常说的。不来亦不去,不来不去。【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其他的问题都是一样。【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迭相教授,】【迭相】就是互相,互相教来教去,【勿失宗旨。】下面,就是【付嘱流通第十】也就是知道六祖要入涅槃了,要开始交代了,高僧答德要离开世间时都会交代清楚,付嘱流通第十,【师于太极元年,】西元七百一十年,有时候要查这个年代也很麻烦。西元七百一十年,距离今天,一九九二快到了,还剩一天,明天就三十一了,一九九二来减,就是一二八二,距离今天一二八二年,今年快结束了,再过一天就一九九二了,【壬子七月命门人】门人就是他的徒弟,【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命促工,】加快速度赶工,希望【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要离开世间。这才是真正得道了,你看得道的高僧,他下个月要离开,他就提前告诉你了,所以不是相一贯道说的:先得而后修,说这样叫做得道,说得道结果临死的时候都不自在,卧床不省人事。人家真正得道的高僧,就是还没走时,就对你说得很清楚了,下个月他就要走了。不是像一贯道所说的,他先得而后修,说他已经得道了,结果临死前什么事都不知道,只有身体柔软而已,若是只求死后身体柔软,也不一定要信一贯道啦,我阿嬷往生时,我阿嬷没有信一贯道,我阿嬷往生时身体也很柔软啊,为什么?她到过年时都布施米、物资给穷人,我听我父亲说过,师爷曾经告诉我,说我阿嬷心地很慈悲,所以有个地理师去看了风水后说:你们家族几十年以后,会出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现在我开始在怀疑这不知道是谁?这不知道是不是我?不过我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所以说不需要信一贯道 ,死后身体才会柔软,我阿嬷也没信任何宗教,人慈悲,死后身体就很柔软了,听说是坐在藤椅上往生的,坐在藤椅上往生的全身也是非常柔软。用这样来硬说他的道理是解脱的东西,这是很牵强的说法,很勉强的事,身体柔软,我的身体也很柔软啊,对不对?所以这种东西,得道的人就是说生死自如,他何时要回去,都对你说得很清楚,那才真正是得道的高僧,像广钦老和尚那种得道的高僧,他何时要回去都交代得很清楚,说一声要走了,脉搏就一直衰弱……他说声要回去之后,脉搏就渐渐渐渐一直减少了。而布施嘴上说:我要回去了,脉搏跳动依然很强,对不对?众生就没办法,想死也死不了,就这样拖拖拖,我也很担心,以后我要拖多久也不知道,我真的很担心,因为我也没有得道,也布施高僧答德,我实在好可怜,我好可怜!还是要赶紧念佛,不然真的可怜!下面,说八月就要离开世间了,【汝等有疑。】若是有什么怀疑,【早须相问:】要赶紧来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使你的迷惑赶紧除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就开始哽咽了。【惟有神会不动神情 ,】神会不动神情,神会在前面就介绍过了,神会大师。不动神情,那就是大彻大悟,本来就是这样。【亦无涕泣。】也没有哭泣。【师曰:】六祖说:【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神会小师,当然做师父的人,不能称自己徒弟为大师,不可能称他神会大师,做师父的人称他神会小师,算是谦虚,替他徒弟谦虚。他能够善不善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数年在山,】修如如不动,大彻大悟的境界,【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你是在担心什么人呢?六祖说得很有道理,下面那一句说:【若忧吾不知去处,你现在是在哭什么,你倒是说来听听看,这就像我常说的口气:你在哭什么,你倒是说来听听看?你若是哭我不制定去处,【吾自知去处。】那么你替我哭什么?我往生只会,我自己知道要去哪里。你们若是不知道我的去处,【吾若不知去处,】我也不可能先告诉你啊,意思就是说,我自己知道要去哪里,那么你在哭什么呢?【终不预报于汝,】所以说有一次广化法师很危急(假装生病),病得很严重,把大家都叫来,那时在南普陀,叫来只会大家开始助念,很多人就哭了,老和尚忽然就起身,非常生气:这是演习!惨了!不让徒弟有心理准备,今天老和尚演习,徒弟会信以为真,要是我也想来个演习,徒弟会说:师父那么年轻,每次都喜欢说笑,那不可能!真的死在房里时,尸体发臭了都没人发现,没有人发现。因为我平时喜欢说笑,现在师父说声:我要往生了。结果没有一个徒弟来为我助念,在我身上挠个痒,我马上就爬起来了。不可能,了解这么年轻,不可能这样就马上往生了。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这意思就是说,我不知道去处,为不知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所以【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尽坐,吾与汝等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同,以此修行,不失宗旨。众生作礼,请师说偈。偈曰:一切无有真,】这个世间没有一法是真实的。【不以见于真,】你不能把眼睛所见的东西,当作是真实的东西,眼睛所见的都是假相。【若见于真者,】你若是见到,认为说有真实的东西,【是见尽非真,】那么这就不是本性,你若见到认为说:若见于真者,你若是看到一切,认为这就是真的,那么你所见到的就不是真正真实的。【若能自有真,】你若是有本性这种光明的智慧,真正的东西,【离假即心真,】你就离开这个假相,不要去执著这个假相,不要落入两边,活在性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那个地方,离假就是真,就是离开这个对于假相的分别心、执著心,你不必追求本性,本性不可造作、不可追求,放下就是!再简单来说,离假就是放下就是你本来的面目。简单来说这句话就是这样。离假即心真,你放下就是你本来的面目,不要追求本性,【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我们的心是运用在一切,不离假,就是说超越的本性,它不能离开这个假相的现实,这句话就是这样。自心不离假,超越的这个适口的本性,清净心的智慧性的本性,不能离开这个现实的社会这个假相,不能离开,这样本性才是可贵。无真何处真,这个本性的东西若不真,那么你又要去那里找一个真正的东西?这就叫做:无真何处真。【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有情的众生,他能够了解、他会起心动念,若是无情,它就是不动。草木=一切无情的东西、石头,它是不动,这个‘不动’不是本性的不动哦,要注意哦!这个不动是无情的东西,没有感情,属于一种植物,身外的无情物,所以无情即不动。所以有情就是有感情的众生,他当然会了解一些事情,他会起心动念,但是若像草木、石头者,这是没有什么感情的东西,这是不动,而不是本性的不动。【若修不动行,】你若是要修清净本性,所谓定慧均等,就是本性不动之行。【同无情不动。】那么就是说跟无情不动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不动,如果修不动行,就是说,这一句有二种情形,如果你修不动行,就是说跟草木一样的不动的,那么就跟无情一样的不动,没有作用。所以如果你修这个不动的真如本性,换一个角度来说,你若是修真如不动的本性,那么就跟无情的不动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知见二个角度都可以讲。【若觅真不动,】注意!如果你要找到真正的本性,那个如如不动的本性,【动上有不动,】把笔拿起来,动上就是一切外在的假相,有不动,就是本性当下就是不动的东西。所以动上有不动就是说,若觅真不动,如果你要找你真正的清净心,本性的东西,你在一切外相现实的社会当中,你当下就是有空性的本性在其中,不动就是我们的本性,这句就是要这样解释,所以要解释清楚,要搞清楚。所以动上有不动,表示说,一切动态的东西,当下解释有如如不动的本性。【不动是不动,完全无佛种。】那么现在这二个字‘不动’是指无情的东西,不动这是不能成佛,不能成佛,当然这是禅宗的讲法啦,唯识解释不一样了,唯识: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唯识转识成智,那么一切物质现象都是由心转变而成的,所以无情也可以成佛,所以禅宗跟唯识宗不一样,不可以混淆。【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你若是能用清净心,能够好好的去分别,而不作分别想,第一义的中道道理,你就不动。【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努力,认真,要好好的用这个意。【莫于大乘门,】你不要于大乘顿悟法门,【却执生死智。若言下相应,】也就是大悟,言下大悟,【即共论佛义,】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这四句要划线,这是最了不起的修养,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在座诸位!你今天若是要学佛,这句话你要好好的记起来,那么你就没有敌人。若实在不相应,就是说那个人他就表示佛教徒,你硬要把他塞进这个佛教的观念,那么他就会叛逆、他会抗拒,这样对我对他都不好,所以这句话我觉得很好、很有修养,若言下相应,好好的跟他讨论佛的道理,若实在不相应呢?合掌令欢喜,不要给他漏气,就是这样子。【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我们这个顿悟入道要门,这种东西,六祖所说的道理,本来就是无诤,为什么无诤?因为不值得诤,一切法无相的东西,不值得这样诤,你诤,你谁赢也是一样,不赢。诤即失道意。所以【执逆诤法门,】‘执’就是固执,【逆】就是违逆,【诤】就是争论,固执自己的意见,违背了真理,又在那边争论这个法门。【自性入生死。】【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对六祖实在是五体投地,实在是佛,真的是佛,佛来!【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上座,法海听到后还是会哭,可怜!法海,我们这里也有一位,六祖门人有的法号,我们这里也有。【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师曰:】六祖说:【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把我过去到今天所说的抄起来,流行称为:【目曰法实壇经。】<法宝壇经>【汝等守护,处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现在不再传祖师衣了,等一下因为传衣下来,为了那件衣服门争,又有人要被杀了,命在悬丝,命如悬丝,对不对,像现在,想要祖师衣,人家若是告诉我:慧律法是由你得到祖师衣。有谁要我就马上给他,我就买一件给他。现在要衣很简单,一件几百元而已,买给你!【盖为汝等信根淳熟,】这个淳就是我们纯纯的【纯】,纯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掳先祖达磨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不能再传下去,不需要传,传下去为衣钵门争。付授偈意,【偈曰:吾本来兹土,】我来到中土,也就是说他来降生,当然他是佛再来的。【传法救迷情,】我来传法救众生。【一花开五叶,】就是六祖一人,开五叶就是将来分五大宗派,禅宗的五大宗派,叫做五叶。什么曹洞宗啊、云门宗、为仰宗等等,临济宗啊,那么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自然就成。【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意思就是说:六根、六尘、六识,都是无一物,【皆是本心生万种法。】看你的心怎么作用。【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意思就是说,看你的念头怎么想啦。所以我才一直告诉诸位,什么事情要往好的一方面去想,早就对你说得很清楚了,任何事情你都要往好的一方面的角度去想,你的烦恼都会减少,【若欲成就种智,】你若想成就一切种智,种智就是佛智,你想要成就一切种智,就是佛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利益成坏,就是说一切都用平淡去处理,你的心境就慢慢一直升华,因为你不会被这个外境所束缚嘛,你就【安闲恬静,】安闲就是无事,所以就像广钦老和尚说的:不来亦不去,没有事。完全没事,安闲恬静,你就能清净无为,完全没有事。【虚融澹泊,】虚融的意思就是融一切法,虚就像虚空,虚空就可以融,就是混合的意思,融就是混合,虚空不必去破坏一切相,可以容一切的相,容天容地,容天容地,容这个光,容这个暗,明暗、男女、老幼,虚融,虚可以融一切。澹泊,为什么澹泊?一切法不可得,不无原则要去追求,放下就有无量无边的智慧,澹泊名利,所以我才告诉诸位,我们今天学佛人的伟大,就是说会赶紧利用时间做功德,像师父现在成立这个录音带基金会,绝对能救很多人,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无量无边!譬如说有一些团体当中经费缺乏,来!一次送四箱、五箱一百套放在那里,你看能度多少众生?不计其数!我这一生能来出家,我非常安慰,能够使佛教兴盛,包括牺牲我的生命都在所不辞,百年之后也得死啊,我常常问我自己:你慧律法师你不替佛教做一些事,也是替自己做事,那你来做什么?所以有些人讲钦师父:师父你发大心!我也觉得很好笑,那本来就是我要做的工作,那有什么发不发大心?不然我问你:我要做什么?我问你:宗教家你要做什么?整天去买录音带,一百,一百这样赚钱吗?不然要做什么,我赚那么多钱做什么?三餐也已经能温饱了。我也常常告诉徒弟,你若是从现在开始都不讲经不化缘,一生也不愁吃穿,你相不相信?不愁吃穿,我只管自己修行,你会让我饿死吗?你也不可能让我饿死啊,对不对?何必每天这么辛苦,肠炎、腹泻、呕吐,就是一定要讲经说法,对不对,虽然一切都是假相,如梦幻泡影,但是要如梦幻泡影里面做佛事,你就是要做佛事啊,佛事就是弘法利生,这样才有意义。所以我告诉你,人到临命终值得留恋的地方,等到你人临命终的时候,这一生你用十分钟,你就可以回想你今生今世的一切,你留下能够怀念的没有两件事情,没有一件事情,唯有留德,尽心尽力,我将死时我也能说:我很安慰了,我影响整个佛教对不对?我尽心尽力。不过也不要有这种观念,只是说以世间法的语言来说就是说:我已经很安慰了。人的一生当中,能够遇上有机会来做有德行的东西,这也要有因缘,也要有因缘。所以你摸摸我们自己的良心,你三餐温饱,好好的过日子,那么剩下这么多钱,你要做什么?你冷静,你要做什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德,德行,德行,这样才有意义,到我们百年之后,我们也能说:我这一生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这样才有一个怀念,不然这个身体要做什么?做骨头标本吗?所以【此名一相三昧。】所到之处都没有爱恨、取舍,这叫做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一直心就是通达本性。这个直心不是说别人无知的时候我与他,而自认为有直心,我为人很直心啊。把脾气坏叫做直心,你错了!那个叫做行动,不叫做直心,那叫无知,不叫直心。直心叫做通达本性,没有扭曲、错觉、误会的东西,意识型态会扭曲跟错觉跟误会啊,本性不会啊,本性有大智慧啊,所以没有扭曲叫做直心,那么没有扭曲,那就是本性才没有扭曲,对不对?只有本性才不会扭曲一切事相。不动道场,【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所以【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这都是由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而来。所以说如果有人具二三昧,就如地有种。【如地有种,含藏长养,】因为一行三昧、一相三昧,可以开展无量的三昧。所以说不管二种三昧、三种三昧,那个就象地有种子一样,有无量无边的三昧就可以产生,叫含藏长养。【成熟其宝。】意思就是说你若是修一相三昧、一行三昧,所以三昧统统具足,这句话就是这样的意思。就象地有种子,一切都能生长。【一相一行,】也就是一相三昧跟一行三昧,这叫做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普润大地,就象下雨一样滋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那个【洽】也是跟【沾】的意思一样,滋润,滋润的意思,大地滋润,种子就可以开花结果。【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所以我才一直鼓励诸位,你要诵《六祖坛经》一千遍,那就不得了了,然后认真念佛。【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解释一下,我们的本性含种种得法,种种的智慧。普雨悉皆萌,萌就是发芽,下雨后普受滋润,它现在就会发芽。你若是顿悟花情已,顿悟花情就是说这个无情的东西,花情,春观百花间,秋睹黄叶落。悟到什么?悟到生灭,当体就是空,没有所谓的生灭,所以说顿悟花情已,那叫声色无边,般若无边的意思,你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花,或者是一切众生,一切的有情,或者是无情,花是无情嘛,情是有情嘛,你若是悟到有情、无情的当下一切的真正的情形,这句话也能解释成,如果你看到一朵花,对花的真相当下悟到了,那么这个色法就无边,就会产生无量无边的般若。简单来说,顿悟到花的真相,你的般若就具足。菩提果自成,就是说,你自然就可以信受奉行,菩提果自成的后面加四个字:也就是【信受奉行】的意思,你就可以信受奉行,自自然然的成就菩提果,就是信受奉行,菩提果自成。【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静,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你们不要观察一切静静……再来将这个心空掉一切法,【此心本净,】我们这个心是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尔时徒众作礼而退。】【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新州是广东新兴县,【汝等速理舟楫。】舟楫就是这个桨,楫就是桨,那么这个桨就是用来划船的,也就是要门人准备船只。所以【大众哀留甚坚。】一直要请六祖住世。【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磐。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一定要归于一个地方。【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众人说:你去那边没有关系啊,但是你有时间:早晚就是有时间可以回来啊,不是早上去晚上回来,有空可以回来,就是早晚可回。【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无口就是说,当初我来到这里时,我无所说法,也是这样沉默,来时无口就是无所说法的意思。落叶归根,我也没有所谓的说法,意思就是无生的意思。【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你若是有道的人,你就得到,无心就是你若是无妄想的人,有智慧心的人你就通达。【又问后莫有难否?】有难否?是不是有什么灾难?【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要来拿我的头,所以【听吾记曰:还没有发生的事他就先预言了,听吾记曰,这【记】就是预言。我先为你们预言,五、六年之后会发生什么事。【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这段要注意听!韩国有一个出家人叫做金大悲,这个名字你一定要记起来哦!他羡慕六祖的伟大,他想要迎请六祖的头回去韩国供养,那么他就请了一个会舞刀弄枪的人,为了钱、需要钱的人。请了一个劫贼叫做张净满,因为他要吃饭啊,为了三餐所以就受雇于他。在开元十年八月初三的半夜,这个张净满就来了,来了就要取六祖的头,那么因为六祖早就有预言了,所以六祖入涅磐之后,颈部就被安装了铁片,所以张净满来时,刀子一砍发出锵一声,刚好被负责大殿的人,被看管六祖金身的人听到声响、发现了,所以他就知道事迹败露了,就赶紧逃走,逃走之后经过一番追捕,后来被抓到了,遇到这个县令叫做杨侃,刺史叫做柳无忝,就是说【杨】就是县长、县令,那么【柳】就是刺史。后来就要审判张净满,结果给他判了重刑,有人就出来说话了:六祖早就预言了,在他死后五、六年会发生这件事,所以不要判他的罪。那么这句话我来向诸位解释,这个故事听完之后,现在你就看得懂这句话了。注意看!头上养亲,【头上】就是六祖的头会被砍去,【养亲】就是当做自己的父母亲礼拜,叫做头上养亲。他的意思就是说,韩国的这个出家人要来砍六祖的头,砍六祖的头做什么呢?要拿去韩国要供养,韩国人的心地也是很坏,把我们中国人的头砍去供养,心地真坏,幸好没有被砍走,不然六祖的真身就没有头了。口里须餐,就是张净满他需要吃饭,他为了三餐,为了三餐而接受指使,被派来砍六祖的头,遇满之难,遇到张净满。这就是我的灾难。杨柳为官,这个时候的判官,一个姓杨,一个姓柳,六祖真了不起,连将来谁会当官都说得很清楚,太厉害乐!【又云:】又这样说:【吾去七十年,】六祖实在太厉害乐了,连死后六、七十年的事情他都知道,很惊人,很惊人!【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就是马祖道一禅师和庞蕴居士。这两个都是大彻大悟之人,一个出家,就是马祖道一禅师,一个在家,那就是庞蕴居士。【同时兴化,建立吾宗,】也就是顿悟的宗旨。所以马祖建丛林,百丈建清规,这个马祖禅师是不得了的。【缔缉伽蓝,】缔就是建造,缉就是补修,修补为工作。缔缉伽蓝简单来说,就是建造、修补的意思,就是建筑这个寺庙,伽蓝就是清修的道场。【昌隆法嗣。】嗣就是后代,一代传一代。所以佛教最重要的就是栽培下一代,要做僧伽的教育,佛教最重要的,一定要栽培这些下一代的徒弟。师父总有一天要回去,他若是回去之后,看到徒弟一个一个这样子成熟,他就会很安慰。像我这些徒弟,有几个也能说法了,有的甚至讲得比师父更好。所以说这个栽培僧材还是列为最重要的,要有后代嘛。【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以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毘婆尸佛,】所以我们过年礼三千佛就会唱到这些佛名了。【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第一尊佛是也,【拘那含牟尼佛,】
第二尊,【迦叶佛】第三,【释迦文佛。】就是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上一劫三尊,这一劫四尊佛,加起来【是为七佛。】所以【释迦文佛首传摩诃迦叶尊者。】在灵山会上拈花微笑。【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这些祖师名不能用台语来念,因为这是印度梵文所翻译过来的东西,所以你读国语比较好听,【第四优波鞠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驼难提尊者,第九伏驼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 这不得了,马鸣大士,作《起信论》的马鸣大士。【十三迦毗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八宗共祖,不得了的!【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罗侯罗多尊者,十七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罗多尊者,二十阇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摩挪罗尊者,二十三鹤勒那尊者,二十四狮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菩提达磨尊者,此土是为初祖。】也就是从印度一代一代……一直传下来,传到我们中国,所以是由达磨尊者传来到中国,正是在梁武帝的时候。【二十九慧可大师,三十僧璨大师,三十一道信大师,三十二弘忍大师】弘忍大师是六祖的师父,三十三就是六祖惠能大师,三十四就没有了,到三十四就中止了。没有,谁要接也不知道,到现在也没有听到第几代祖师了。【惠能是为三十三祖。从上诸祖各有秉承。汝等向后远处流传,毋令乖悟。】不要违背或者是有悟。【大师开元元年】西元七一三年,【葵丑岁八月三日,于国恩寺斋罢,】供养,吃饱饭之后,【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也就是坐好。【吾与汝别。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师言:汝等諦听。】你们好好的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要成佛,必须要在众生身上下功夫,意思就是不能离开众生而有佛。众生就是一切烦恼,你离开烦恼,你就不能找到菩提,意思就是说不能离开众生。你若是了解众生那么这个就是佛,你就找到佛性了。你若是不了解众生,众生就是当下你就是,当下你就是。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能离开你自己的意思啦。你就是众生啊!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也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我让你了解你自心的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你若是求见佛,你要先了解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众生是迷佛,迷了的佛叫做迷佛,不是佛迷众生,佛不是迷众生,是我们众生不了解佛,那么而不是佛对众生不了解。【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也就是不正,【即佛在众生中。】佛变成被盖覆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心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下面这句在《六祖坛经》里讲过很多遍,【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外无一物,简单来说,都是以心为主,皆是我们的本心生万种法。既然是我们的心生万种法,那么我们的观念都用好的一面去看,都用好的一面去看,这样心就能清净了。使人快乐的人,他没有时间烦恼自己,所以自古以来所说的话完全一样,使人快乐的人他没有时间烦恼自己。这也是对自己有好处。【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成佛,自成佛性。偈曰:真如自性是真佛,】那就是真正的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见又加上贪嗔痴这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你若时邪迷时,众生的邪迷就是无明的时候,你就是著魔,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你若是正知正见时,佛就是在你的心中,把这个心当做是一个殿堂。【性中邪见三毒生,】你的本性当中若是转变,被邪见污染了,三毒就产生了,【即是魔王来住舍,】侵入我们这间房子(心)。【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魔就变成佛,这就是真,就不是假的了。因为这些文字很简单。【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就是说,三身本来就是一身,要向我们的本性,自己能见到我们本来的面目,这才是真正成佛的菩提因,若是不了解,千百万劫修行也绝不能成就。【本从化身生净性,】本,就是说我们本来的清净,就是说我们的这个本性,从这个化身当中生清净的法性。所以本从化身生净性,这个【本】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我们本来的面目从哪里来的呢?从我们化身当中去产生清净的法性,清净法身性,所以生清净的法身性,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化身。所以【净性常在化身中,】我们清净的本性,常常在我们这个变化的身体当中,所以【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我们的本性,能使我们这个化身,这个身体行正道,当来你就能圆满来完成你的佛道,真无穷,佛道是福慧无边嘛,所以圆满真无穷。【淫性本是净性因,】这就是说,为什么特别提出来呢?因为一般人一直想断这一关,可是断不了,这一关断不了他就烦恼,所以就一直痛苦、一直自责,他虽然知道要修行,但是断不了,所以他很苦恼,变成欲望根本性在交战,理性根感性在交战。所以他一方面感到很罪恶感,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是修行人,又一方面又没有它的办法。所以六祖了解众生的根器,就是说,淫性虽然是烦恼的东西,但是你若是能观照,当下就是空,这就是我们的佛性,所以特别举出:淫性本是净性因,也就是说,你不必为了这种事而感到很烦恼,你若是透得出此关,你就是出尘罗汉。所以凡夫用离开得办法,当然这也是一种办法啦,若是大彻大悟的人,离跟不离完全一样。譬如庞蕴居士娶妻生子,维摩居士也娶妻生子,他照常是佛,没有他的办法,对不对?为什么?这对他没有作用。简单来说,你若是有大智慧,这一关对你没什么差别,你若是不会运用,那么这就是生死法。所以说:淫性本是净性因,因为这一关特别难断,六祖也了解,众生大家也了解,这一关特别难断,所以说:【除淫即是净性身,】你若是放下这个念头,你当下就是清静的本性。因此修行的人应该在修行好好下功夫,尽量减少,是不是?本性中应各自离五欲六尘,【性中各自离五欲。】本性当中应该渐渐渐渐马上离开这个五欲,也就是说渐渐淡薄。【见性刹那即是真。】与我们的本性相应,刹那间这就是真。【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世尊’就是指我们本来的面目,今生若是遇到顿教法,忽然间悟入了,见到自己的世尊,就是我们的如来,就是我们的本性。【若欲修行觅作佛,】想要寻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拟不知道要从哪里找,我告诉你,【若能心中自见真,】你若是了解,心中就是有佛,【有真即是成佛因,】若是有真实的智慧,找到悟性,那么明心见性,这就是成佛的因。【不见自性外觅佛,】你若是不了解你的本性,想要找佛,【起心总是大痴人,】起心动念要找,总是大愚痴的人,佛不能找,放下就是本来面目。【顿教法门今已留,】现在已经留下来了。【救度世人须自修,】救度世人就是要利用他,想要利他,要须先自利,自修就是自利。所以救度世人先自修,你若是想救度世间,要利益众生,一定要先自修自利,叫做要须自修自利。【报汝当来学道者,】也就是很诚恳的告诉大家,想要学道的人,【不作此见大悠悠。】不作此见,把笔拿起来,此见就是顿教法门,你若是不用这个顿教法门,那么大悠悠,就是悠忽的度日,想要成佛了无止期,了无期,就是没有精进的功夫,悠悠就是懒散懈怠的意思,散兵部队,懒散懈怠。你说我是有在听,我却不去行持。所以说:大悠悠,不作此见大悠悠,没有精进的功夫。【师说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我灭度之后,【莫作世情】像世间的人情世故,【悲泣雨泪受人 间】做一些仪式让人 间,【身着孝服,】孝服就是像孝男所穿的,【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你若是了解你的本来面目,【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你看六祖的慈悲,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就像师父在讲经一样,怕你们听不懂,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来解释常、无常的东西。【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就像我在的日子一样。所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复说偈曰:兀兀不修善,】兀兀把笔拿起来,兀兀,就是真如本性是不动的,也不必去修什么善,它本来就是清静的东西。兀兀就是不动,不动不修善,也不必去修什么善。【腾腾不造恶,】腾腾就是自在无所为,自在无挂碍叫做腾腾,他也不会去造这个恶。意思就是说,本性本来就不动,也不必修什么善,本性本来就自在,也不会去造什么恶。【寂寂】就是安静,以在这个寂静当中【断见间,】断见就是说,一切见间都是烦恼的来源嘛,你在清静心的当中,定慧均等的当中,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当中,寂寂就是安静。你内心只要拥有一颗如如不动的安静的心,那么这些见闻觉知就对你没有什么作用,断这些见闻,你就没什么烦恼。【荡荡心无着。】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不用再解释了。师说这首偈之后,【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端坐就是正坐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吾行矣,我要去了。【奄然 化,】奄然就是忽然、忽然,忽然间就往生了,也就是断气了。【于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属就是连,天空的这个白虹连在这个地上,属地就是白色的光连在地上,【林木变白,】因为一代祖师入涅磐了。【禽兽哀鸣。】十一月广,在十一月的时候,也就是开元元年十一月的时候,这个法性寺、国恩寺。【十一月广韶新】把笔拿起来,广州有法性寺,我们法性师的这个‘法性’法性寺。韶州有宝林寺,新州呢有国恩寺,这三间寺庙在争夺,现在要争夺六祖的真身。【三郡官僚洎门人】也就是弟子,【缁白】缁就是出家人,黑色衣服叫做缁,所以就是指出家人。‘白’就是指俗家人,出家、在家【争迎真身,】都抢着要迎接六祖,【莫决所之。】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因此就点香,【乃焚香祷曰:】也就是求指示要归于何处。【香烟指处,师所归焉。时香烟直贯曹溪。】很灵验!一燃香,就知道欲归于何处,【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龛并所传衣钵而回。】神龛就是在从前的时候,现代人是没有了,从前在修禅时,都钉一个小小的这个龛,人就坐在里面,六祖往生了,就将这个龛,那么他所坐的小小的龛、所传的衣钵,把他迁回来。【次年】经过一年,【七月二十五日出龛。】【弟子方辩以香泥上之。】也就是为他塑造金身,【门人忆念取首之记,】取首,就是六祖的头回被砍走,张净满回来砍头。【逐先以铁叶】铁也就是铁片、铁片,把铁片放在里面,再用【漆布】安在这个六祖的颈部,【固护师头】固定保护六祖的颈子,【入塔】再安放于塔中。【忽于塔内白光出现,直上冲天,三日始散。】所以韶州奏闻,【韶州奏闻。奉敕立碑纪师道行。】所以皇帝就立这个石碑,纪这个师,六祖得道,他的一生一世的经过。【师】就是六祖,【春秋七十有六。】也就是七十六岁。春秋,一个春秋就是一年嘛,所以就是七十六岁。印光大师活到八十岁,那么六祖活到七十六岁,我已经四十了,若是像六祖的年纪,只剩三十六年可活了。【年二十四传衣,】也就是得到衣钵,经过十几年之后,【三十九祝发。】祝发就是剃度、剃度。【说法利生,三十七载。】所以他也是很认真的说法。得旨,得到顿悟入道要门的宗旨,传法者,嗣法就是传法,后代接衣钵的叫做嗣法,【得旨嗣法者,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数。】六祖太厉害了!【达磨所传信衣,中宗赐磨衲宝钵,】磨衲宝钵,‘衲’就是所谓的袈裟,宝钵就是这个水晶钵,所以说磨衲宝钵就是袈裟跟钵,【及方辩塑师真相,】就像六祖生前一样端坐着,【并道具等,】以及其他六祖修行所用的叫做道具。【主塔侍者尸之,】‘尸之’就是负责的人,就是负责,要他来负责、组织。交代这些人负责,看谁负责,叫他好好的来看管。【永镇宝林道场。】所以他是回到这个韶州的宝林寺,【流传坛经,以显宗旨,】来显示这个宗旨。兴隆三宝,【兴隆三宝,普利群生者。】这个道场现在还在,他们去大陆的人有去看,还在、还在。那么讲这个《六祖坛经》,是要让大家了解本性的东西,悟到本性要用功就易如反掌,很简单的就能完成我们的道业。我们若是没有悟到本性,我们每天拼死拼活的,以分别心来修行,是非善恶都放不下,那么我们就没办法修行,所以最基本的修养也是要做到的。因此讲《六祖法宝坛经》也就是说能够悟道这是很好,若是不能悟道,最基本的修养,放下,那么泥的日子也比较好过,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所以《六祖法宝坛经》就讲到今天,总共讲了十六卷录音带,所以想买的人要预约的,去孙太太那里预约,或是玉清师姑那里预约,今天就到此结束。祝大家早日开悟,大彻大悟成佛道,以后大大的普度众生,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