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佛基础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法鼓法音心六伦 自然伦理
心六伦
 
   自然伦理
  
  观念
  
  自然,是指地球的整体大环境,原来不在传统的伦理之中。中国古代儒家提倡的五伦,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人际关系,这是儒家的人文思想,以人为主体考量。可是,从佛教的观点来看,万法唯心,无论是人的精神层面,或者人为的各种活动,乃至于自然宇宙之中的一切万物,都与人的心相关,因此,人与人的互动是「法」,人与自然的相处也是「法」,况且,人与自然应是更密切的关系。宇宙一切万物,都需要依赖自然来滋养,人类也是如此,不管是过群体生活或者单独的居住,都不能离开自然。
  
  自然伦理的关怀主体是自然生态,包括生物与非生物的资源和环境。非生物的资源,例如金属、石油、煤等矿藏,虽不是生命,但与生态有关。因此,这里所说的自然伦理关怀,除了直接保护有机生态之外,还包括间接保持各种资源之间的平衡与永续,凡是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块石头,都跟人类的生存有关,人类使用它们,就应该珍惜它们、保护它们。
  
  ·自然是人类共有的大身体
  
  许多人都知道地球正在暖化的现象,但是真正重视、探讨改善之道的人并不多。如果人类依然我行我素,对地球的破坏无动于衷,地球还能有多久的未来?过去人类写下了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往后人类还有另一个五千年吗?
  
  我们呼吸一口空气,喝一滴水,吃进一口食物,都是大自然供给;我们醒着的时候,睡觉的时候,移动的时候,安居的时候,也都与自然息息相关。自然就等于是人类共有的一个大身体,而人类居于此身之中,就应该善尽保护之责,使得这个大身体健康、长寿绵绵,让未来的子子孙孙也能够在地球的大环境之中,享有与我们此刻相同的生活环境和生存资源。
  
  可是,事实恰恰相反。人类非常聪明,尤其是二十世纪下半叶进入高科技时代以后,人类想尽办法以各种高科技的机械、技术,前进大自然、征服大自然,美其名是「开发资源」、「繁荣经济」,实际上,大多数的开发,不管是海洋、高山、林地、矿区等,每一种都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这种作法,不仅无法使得地球更健康长寿,人们也无法承诺留给下一代美好的自然环境,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对自然的无动于衷,对大地的不负责任。
  
  许多报导都指出,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地球上有许多地方的生态,均出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急遽变化。譬如原来终年积雪的高海拔山区,冰层已渐渐融化,降雪的速度远不及融雪;有些滑雪胜地,原来夏天也可以滑雪,现在只有在冬天才有足够的积雪厚度,春夏滑雪的光景恐已成历史;在某些地区,冰山正在消失之中。数年前的冬天,我到瑞士指导禅修,在白雪皑皑的山顶上,不远处可见一条冰川,当地人告诉我,这几年冰川融化的速度非常快,不到十年的时间,冰川已后退两百公尺,而且每年消退的速度愈来愈快,让人非常忧急。
  
  ·珍惜唯一的地球
  
  现在大家都有共识,地球只有一个,地球不能毁灭。也许有人以为砍倒一棵树、铲平一座山丘、捕捉几只保育类动物,地球尚不致因此而毁灭,然而这是井底之见。因为人类的家园就在自然之中,人类生存所赖以维生的条件,都是从自然所供给的。因此,当有任何一个人破坏、消耗自然资源,就等于浪费了全体人类的资源,即是把后代子孙的资源一并糟蹋了,更有甚者,当地球环境恶化之后,人类的健康将受其影响,而人类生命的保障,也会愈来愈脆弱。
  
  虽然自然不会说话,但是我们日常所用的物品、资源,不管是自己买的或者别人送的,都不应该浪费。关心自然伦理,不破坏、不浪费地球资源,要从每一个人做起,进而去保护、改善地球环境,使地球更具有未来,使人类的生存空间更有安全感。这种对自然资源及自然环境的关心和付出,就是我们所提倡的「自然伦理」。而我们提倡自然伦理,是希望大家重视自然环境改变的事实,更要时常想到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
  
  实践
  
  ·少砍树,多种树
  
  我主张少砍树,多种树。在法鼓山园区建设过程中,我们为了保护原生的树种,特别进行移树工程,前后历时两年有余。移树工程就是把工程预定地原生的树种,暂时移至专有的移树区,待工程完成以后,再移回原地种植。
  
  中国大陆在毛泽东的时代,主张大量砍树转作农耕用地,即使山林地也不放过。现在他们已经修正了,重新开始种树,在大陆的东北、西北地区,渐渐都在复育,虽然因为雨量少,生长速度慢,但至少是好的开始。台湾则听说已有相关的林务单位,分别在不同林区负责砍树和种树的工作。
  
  可能有人知道,加拿大生产的原生纸浆很有名,但是大家不一定知道他们每年的种树量也相当可观。在欧洲地区,凡是砍树的地方,就会有种树的配套计画,在一批树木砍伐之前,一定是先种下另一批新树苗,待其成长,务必做到最基本的环境平衡。台湾也应该见贤思齐,在砍树之前,先有种树的计画。
  
  ·美化环境
  
  此外,法鼓山园区中许多原本芜杂的荒地,经过整理和整体的景观规画,现在已是一处处井然有序、令人赏心悦目的公园、步道,植物花卉四季盎然。这是我们对自然的一份用心,使自然环境更整洁、更美化,而让所有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自然的一份境教,在每个脚步之间,生起与自然对话的感动。
  
  有一次,我在美国的道场主持禅修,当中安排了出坡的劳务时间,有人负责去除草。禅修结束之后,有位学员特别来问我:「师父说地球上的万事万物,都各有角色与任务,这些杂草也是生命,也有一份任务,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拔除它们呢?」他这么说也没错,但问题在于道场不是荒野,功能不同,而我们是以整理、美化的方式来爱惜大地。拔杂草是为了环境的整洁、美化,使同一区里的高级植物,如树木等能顺利成长,也达到绿化、清净空气的功能。居家可在阳台种植盆栽,或者有较大花园的家庭,则可多种树。
  
  所以,人和自然的相处,不仅要避免破坏,也要进一步培养、美化自然,这是积极的自然伦理。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珍惜各种自然资源。事实上,自然资源是不可能永续使用的,因此当更加珍惜。
  
  ·保护水资源
  
  我刚到台湾的时候,在南部乡下经常看到人们在地上打一个小洞,就有地下泉水涌出,对农地的灌溉相当好用。但是现在,地下水已愈来愈少,主要是因长期过度使用,水源已经枯竭。现在政府正实施地下水源的保护政策,一方面限制、减少水井的开挖,另一方面,封井的数量也逐渐增加。
  
  水资源是台湾非常珍贵的资源,可是很少人意识到这一点。台湾的水资源,除了地下水之外,其余可用的水,一种是海水,另一种是雨水。海水需要淡化,雨水则需要水库的储存,才能运用。然而受地形限制,台湾能够建筑水坝和水库的地点并不多。现在台湾有两千三百万人口,将来可能更多一些,相形之下,水资源就更不足了。反观夏威夷也是一个海岛,同样也有水资源限制的问题,当地政府因此以限制人口的居住,来达成水资源的有效管控。台湾如果再不珍惜水资源,用水毫无节制,说不定将来也要采取限制人口措施,或者人口必须外移,才能解决用水的问题了。
  
  ·重视水土保持
  
  台湾的地形多起伏,秀美的山林之地已不多见。过去政府鼓励农民种植高冷蔬菜、水果,藉此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此用意虽好,但是多年后发现,高冷蔬果固然鲜美,然而高山山坡地遭开垦破坏,林木被大量砍伐,导致水土保持功能丧失,一遇豪雨,经常演变成灾难。此外,农民耕种使用的肥料,也造成土壤的污染,经雨水冲刷而下,对下游居民的民生用水,也是一大问题。
  
  像这种情况是非常严重的,一定要设法改善,否则等到水土保持出了问题,山形结构渐渐改变,灾害的发生也就无从避免了。过去台湾很少出现土石流,现在一到豪雨季节,山区民众就担心爆发土石流。原因是什么?因为山林地被过度开发,致使地质松动,一遇暴雨即无法负荷,也就爆发了土石流。有人说这是大地的反扑,在我认为,这是人类破坏大自然的结果。大地如慈母,只是承受再承受,而人类对大自然予取予求,开发、破坏、污染等,极尽能事,等到大地承受不起、发生了灾变,却说是自然的反扑,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说法。
  
  此外,有些不法商人盗采河川砂石,造成河川地形改变,影响河川的稳定性,也是极自私的行为。
  
  ·以身作则,带动他人
  
  因此我要呼吁,保护自然是每个人的责任,不是少数几个学者去关心、研究就罢了。学者的研究是提醒我们,人人都要本着良知来保护自然,自然和你、我的生活息息相关。
  
  有人问我:「升斗小民如何保护自然?」一般人既没有能力去开发自然,更不可能破坏海洋、空气、森林、土地等资源,顶多是浪费几张纸、一点汽油,多制造些日常垃圾而已,可是再怎么浪费,也比不上那些靠权力、财力、政治力的人,用大型器械开发山林、破坏河川、污染自然。
  
  但是我认为,保护自然,重要的是从自己做起。那些大财阀、大国家所进行的生态大破坏,一般老百姓也许无法阻止,可是大家不要气馁,至少我们可以不去响应。至于个人如何保护环境?就从不浪费资源开始。
  
  自然伦理,是从自己做起,除了不浪费、不破坏自然环境,更要爱护、珍惜有限的自然资源,同时,透过一己的影响之力,也让身边的人认识自然环保的重要,共同对我们所寄住的自然大身体,尽一份保护、照顾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