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佛基础学僧文选比丘记事比丘记事(之九)
比丘记事(之九)
 
9、
  有一个中年人,自幼就与父母关系紧张,抱怨父母,乃至于成家后不肯要孩子。后来去寺院里,见到一位比丘法师,讲述了自己的心结所在。原来,他的父母是上海知青,支边去了新疆,在那里有了他,为了他能有更好的教育,就把他送回了上海的亲戚家抚养,直至成年。
  一直缺少父母关爱的他,始终对此难以释怀。与父母关系冷漠,甚至也影响了自己的人生。
  法师告诉他,你来到这个世界是你自己的因缘,你的父母当年也没有打电话、发短信告诉你,让你来投胎。所以,这纯粹是你自己事情。而且,父母在那个时代条件下,为你做了所能做的,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抉择。不是吗?
  一席话,让这个中年人心开意解。
  这个小故事,看似简单,但却隐含着深刻的人生经验,我们对于生活中的种种痛苦、逆境,往往会找到很多外在的原因。当然,首先不能否认这个中年人从小到大所承受的内心的苦屈,一定是有深深的伤害,否则,不会有如此深的心结。
  但是,我们忽略了,成就我们的欢乐和痛苦,是由种种的因缘造成,佛教提供给我们一个更为妥当的思维方式和理清这些因缘的手法,那就是主因是自己。对生死轮回、前生后世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对生活的本质进行更全面和深刻的探索,以获得更好的人生。
  佛教告诉我们,一切的问题都可以在自己的内心里找到答案。
  而世间人则习惯将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外在,甚至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因缘的事情,怎么可以去抱怨父母呢?但,我们就是会在一些小事上,跳不出来。
  在我接受的早期佛法教育中,慢慢学懂得了一个词“观过”。
  这个词大致的意思是,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去观察别人的过失,然后对别人的所谓过失耿耿于怀,最后导致自己的内心产生很多问题,而不能自拔,错误地看待和对待他人,看待和对待生活,乃至酿成悲剧等种种严重的后果。
  无论是家庭成员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团体之间。互相之间不能理解,不能包容,大多是因为片面地执取别人的过失,不肯回过头看自己的问题,不肯多观察别人的优点。就造成众多的矛盾冲突和对立。
  上面的那个故事,是受戒期间,在一位福建佛学院毕业的比丘法师讲课时讲给我们听的。我记得我所在的龙泉寺有法师去东北考察佛教建筑时,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参访了一个寺院,那里的法师恰巧也是福建这里的佛学院毕业的,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弘扬佛法和传统道德文化,帮助村民进行心灵建设。
  授课法师讲,十多年前,他们读佛学院的时候,每年三个月吃白菜,三个月吃苦瓜,还有半年吃花菜,因为戒律的原因,佛门里有人不吃晚饭,即便是吃也只是吃简单的稀饭,这对正在长身体的年轻出家人确实是个考验。很艰苦,虽然生活条件差,但非常多的人都坚持了下来。而且,寺里为了培养人才,创业的老和尚们的待遇比小和尚要差。
  尽管这样,几年下来,从沙弥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比丘法师,经济上需要投入的钱也不少,广化寺、佛学院就这样默默地培养了很多人才,然后默默地输送到全国各地。
  很遗憾,自己当年没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成人、受教。白白荒废了许多光阴,混到今天,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