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法师法语现代法师开示梦参法师舍离的智慧

舍离的智慧


  学了佛之后,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又为什么要学佛?我们大家都是各人有各人的工作、家庭生活,我们学了佛,要怎样才能跟生活、工作结合起来呢?按照所学到的方法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的工作,那么我们学佛就会很有意义。如果是离开你的生活习惯,另外去做佛教的事情,这好像很不方便;我现在就跟大家讲讲,怎样能够使佛法跟你的生活、工作结合在一起。
  我们知道佛法中最究竟的了义,就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证菩提果的过程;但是发菩提心包括的内容很多,就说我们在家的学佛道友,工作忙,家庭事务也多,要怎么样发菩提心呢?怎样行菩萨道呢?怎样能证菩提果呢?如何把佛法跟你的工作、生活结合在一起来修行?因为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人、接触很多的事,在遇到每个人的时候你该怎么样处理?遇到每件事你又该怎么样处理?我想跟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首先要知道佛的涵义。佛是什么意思呢?在印度的原话叫“佛陀耶”,“佛陀耶”翻译成中文就是知觉的觉,觉悟的觉,就是觉悟;或是再浅显一点说,就是明白,你要是明白了,你就是佛,要是不明白、糊里胡涂的,你就是众生。我们学佛的方法就是学觉悟的方法,学明白的方法,用这个方法能使我们明白,能使我们觉悟,我们就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你的生活,运用到你的工作,要怎么来运用方法呢?
  发了菩提心之后,它包括很多的内容。第一个内容就是要有出离心,你要怎么样生起出离心呢?就是要认识这个世界,认识你当前所生活的环境,你要是认识了当前所生活的环境,你就不会受到环境的迷惑,受到伤害了;你能够随顺这个环境,使这个环境中生存的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人,都能够愉快安定,你就是行菩萨道了。
  我们现在讲课学习的地方是一所医院,这所医院里头所有的医生、护士、勤务人员、一切工作人员都是在行菩萨道,这就是菩提心中的大悲心;要能对一切人慈悲,医生对待病人要付出大悲心,这个大悲心里头就要有智慧,没有智慧,你这个大悲心生不起来,而且这个大悲心还是“爱见大悲”。当你看见病人,看见那些死亡的人,看见那些植物人,失去了工作能力了,甚至失去了生活的能力,你总能想到他们的痛苦。
  如果你又能设身处地的用佛教导的方法去爱护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认识病苦是怎么来的,那么这个工作、这个环境,对我们行菩萨道、发菩提心是一个特别好的环境,你对这个工作就有耐心。特别是学佛的人,这就是你行菩萨道最具体的、现实的一个环境。
  要发菩提心,首先要具足出离心,这个世界没有一样事物是快乐的,因为它不快乐,你就不会贪恋。面对这个世界所有的事物,不会争名也不会夺利,也不去贪恋,因为你的慈悲心生起的更大了,甚至对你的患者能爱护的更好一点,希望他能减少痛苦,你尽你的力量,帮助他减少痛苦,那么你的大悲心就生起来了。
  但是发大悲心要有智慧,必须观照。因为我们都是凡夫,我们的耐心是有限度的,如果碰见有些患者,他们的烦恼特别重,他们有时候会骂医生、骂护士,这种情况是常有的,这是一种。还有一种是每所医院里植物人非常多,他失去知觉了,你们如何爱护这些患者?这真正得要具足大悲心了。你要随时发愿,愿他们能够恢复知觉,我们在发愿,他们得不得的到是一回事,你的愿心又是一回事,因此这是走你自己的菩提道,发了这个心,这个心就是明白的心。
  我们刚才解释了,佛就是菩提,就是觉悟,菩提也翻成觉悟,是另一个名词。你要自己明白,也让一切众生都明白,但是从你发心走入菩提道,一直到达成就佛果,是很艰难的,路途非常的长,不只是我们这个地球上所说的十万里、百万里。我们大家知道念阿弥陀佛要往生到极乐世界,经过十万亿佛土,一个佛土有多大呢?三千大千世界!我们地球是小千世界当中的一个小洲,所以那条道路是很长的。而且你走这条道路的时候,也有很多种,有智慧的人,就有方便善巧,方便道就多了。比如说护士,你在照顾这位病人的时候,要想种种的方法减少他的痛苦,或者手术,或者麻醉,有很多的方法,这都是方便道,有了方便道你才能成就菩提果。
  我的意思是在你走菩提道的时候,有好多条道路都通向菩提果,佛所教导我们的,你要经常思惟,现在我们生存的现实生活以及周围环境的世界,都是苦的,这个世界本身就是苦的,而且在这里头忍受苦。
  为什么我们要忍受呢?这叫业不由己!不想忍受也不行啊!在忍受苦的当中,我们还要找各种形式的快乐!一般人认为是快乐的事,但是从佛学的道理上来讲并不快乐,这就是一个苦的因,将来要受苦的果,如果你在这种不快乐之中能产生一种快乐,是什么呢?是你求你的心安,心里的快乐,这就是佛所说的方便道,你要怎么样离苦?怎么样得乐?我们在观苦的时候,知道这个苦是无常的,但在受苦、生病的时候,或者受灾难、不如意的时候,你要用智慧的力量克服它。你晓得这个是无常的,它不会常在你身上这样压迫,它会很快消失的。假使说你没有智慧、没有大悲心,就会无法忍受,反而把你的苦转嫁给别人。
  就像我们看到抢劫犯或者强暴犯,他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他想得到快乐,或许他缺钱,去抢别人的,那只是苦上加苦,解决不了问题的。如果人人都能够学一下这种明白的方法,就不会自讨苦吃,不会苦上加苦。
  要怎么样才能减少痛苦呢?你要观想。凡是我们所受的都是苦的,那么不受,可以不可以呢?可以不受啊!但是要如何才能达到不受的境界呢?不去贪求!少一点欲望!你需要心里观想,知道自己现在所处的这个环境里头,我应当安心的付出自己所应付出去的,得到自己所应得到的,不要另外去攀求,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遇到有人对我不好、侮辱我了,或者骂我、轻贱我,夺我的利益,损害我,我们应当忍他、让他。佛教导我们要忍,这个忍并不表示我们卑贱,这个忍并不是表示我们没有跟他奋斗的能力,这种忍是一种智慧,在让他的时候是在成就他,不让他再去造业,这里头就要有这种智慧。学习这种智慧的时候,你要先认识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并不是用你的贪瞋癡得到了就能保得住,保不住的。一切都是假的,人的寿命才多少年?最后不是什么也没有了。
  所以在医院里看的最清楚了,你认识到了,就不会被迷惑,这样能使你的出离心更坚强,大悲心更坚固、智慧心更增长;但是这里头还有很多的方便道路,所以你要想走这条道路,你如何能忍下去呢?这必须得学,看看我们四周的那些榜样,看一看那些有智慧的人是怎么做的,我们有一些道友并不一定是出家人,有的学佛很多年了,他怎么做的,他怎么付出的,我就向他学习,照样做。
  我们最大的榜样就是佛,因为他才是最究竟明白的人;为什么要学他说过的话呢?因为他所说的话,他所做的事,是告诉我们明白的道路,我们照着他的道路走,不会错的,这就是从发菩提心到证得菩提果的方便道。
  我们刚才说的大悲心,也是方便道的一种,不是全部。我们经常说“慈悲喜舍”,“慈”就是想办法让别人快乐,想办法让别人离苦,想办法让别人欢喜,想什么办法呢?佛就想了很多的办法,教你怎么样离苦,离开苦,你就得到乐,你对别人慈悲,照样是对自己慈悲。首先,你不烦恼,我们大家知道,如果说你经常笑脸迎人,对谁都不烦恼,谁惹你了,你也不烦恼,总是欢喜心。如果你看到一位向你瞪眼睛的人,你的心情如何呢?你看到人家恭恭敬敬的,欢欢喜喜的对你,你的心情又如何呢?
  “喜”就是欢喜,就是你对人内心永远保持欢喜,这就很难了。任何的忧愁事,任何的烦恼事,你知道这都是假的,是现象,会损害你的慈悲心,损害你的智慧心,这就要观照了。当你观照的时候,自己就能看的破,看一切事物是无常的,能够忍受,不去争不去计较,能看破这个就不容易了。看破了、明白了,还得放下,不要去执着,这样才能生起欢喜心。如果你看破了、放下了,你才能舍。佛教我们的方法,“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你要尽量的发挥这个心情,受用会是无穷无尽的。
  我们一听到“舍”字,大家可能说:给别人几个钱!舍一点衣物!这是最基本的舍。我说的“舍”不是这个,而是舍去你的知见,当你看问题的时候,不要以为自己说的都是对的,听听别人的声音,这也叫“舍”。舍掉自己财物的时候,你得量力而为,有些人舍完了,就生烦恼了,这就是自不量力,不要过份了,因为你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甚至于舍身,舍自己的家庭,舍自己的眷属,就更不容易了。
  就拿我们出家人来说,哪位师父未出家之前不是男众女众?单是这第一步的“舍”,就很不容易了。大家想想看,“舍”容不容易?当你落发的时候,最初落发的那一念,就很不容易了,但是这个“舍”就够了!我们和尚跟在家人差不多,烦恼照样在、照样增,照样贪名贪利,当这个“舍”没有全舍,只是换个环境,换个跑道,不在原来的跑道上跑。虽然是走上方便道,还是走得不够好。如果真能舍掉一切,不贪着,是很不容易的,大家可以试着做,特别是跟人家争执的时候,能够放弃己见不生气,是很难的,跟人家发脾气,你不要看成是小事。
  在我们学佛的人来讲,“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一百万个的障门都开了,因为这一念瞋恨心,一发脾气,丢身家性命多的很,你要舍呀!为什么把“慈悲喜舍”的“舍”字放到最后呢?就是因为“舍”不容易,
  特别是舍我们的身体,舍自己的看法,我们的主观意见通常是很深的,以为自己都是对的,我说这话是不是说看到别人不对也不争,不是这个意思。你得看因缘,你得有方便善巧、方便智慧,能帮助人得适当帮助,让别人能接受,不适当的帮助,更增加他的烦恼,还不如不帮。
  我们有些佛教弟子自己信佛了,看到所有的人都想帮助他脱离,劝他信佛。不要热心过头了,如果他没有那个因缘,你怎么度他也度不了。因缘得遇合,他先得有那个因,这样子你想要帮助他的缘才能成就,如果他根本没有那个因,就算信佛了,你又要怎么样帮助他,使他更进一步呢?
  一般人开始信佛的时候,他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希望佛能帮我解决困难,菩萨能救度我,我要是精进没有退堕,佛菩萨就帮助我发财;生病了,因为有佛菩萨的帮助,病苦就没有了,那他是没有明白佛法的意思。为什么求了,却没有得到福报?因为你过去就没有做过有福报的事,你今生想要有福报、想发财、想得富贵怎么可能呢?不可能!你得先从这些方法学起,等你真正明白了,不必外求,就在你自己的心,这点大家要特别注意!我们信佛之后,大家恐怕都是向外求,对不对?借着外来帮助,最后还得明白你自己的心即是佛。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句话必须经过几道解释,才能够使你相信自己的心。现在我们的心是妄心,不是真正的佛心。我们要先发菩提心,再行菩提道,直到证得究竟了,就是证得自己的心。所以要有信心,既然信你的心,就用你的心来对治你的烦恼,对治那些所谓的痛苦、危险、恶难。自己能够救度自己,自己能够解救自己,当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我们最初就是信佛,佛是已经修行成就的,他已经究竟明白他的心!我们要向他学,学一切的菩萨,怎么样能使这个心快一点明白,使我们不胡涂,为此我们才学佛。
  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开始我就跟大家说过,要跟你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譬如说我们家庭主妇,在家里得做饭、做菜给全家人吃,这是不是行菩萨道呢?是不是菩提心呢?如果你认为只是做饭、做菜围着锅炉转的时候,那就不是菩提心,而是迷惑;如果你认为这是行菩萨道,你要照顾周围的这些众生,你让他们吃了你做的饭,都能够明白、能够发心,能够没有三灾八难等痛苦,吃了你做的饭能够发了菩提心,渐渐行方便道,行菩萨道,渐渐能够成佛;那么,你做饭就不只是做饭,那是供养众生,乃至使众生都能得度。
  譬如医生治众生的病,治病只能去掉身上的痛,这是物质上的,随便你怎么治,他一定得死,不论任何人他一定得死,这一点是肯定的!你把这病治好了,只能减少他当时的一点痛苦而已,你不能让他不死,死是既定的,你应当怎么样呢?你应当帮助他,发心让他能够恢复原来的自信,消灭他一些妄想的烦恼,消除一些障碍。你除了治疗他的身病,还治疗他的心病,心病就得用明白的法去对治他的胡涂病。身病要用药物,但是没有药物能把病完全治好的,只能多延续时间而已,不论你的势力有多大、有多少的金钱,你想待在这个世界上不死亡,是不可能的。不过,另外有一种方法能够使你明白,能够永远不死,不是肉体,而是你的心灵。
  这个心灵就是我上面所讲的真正的般若心,当你有智慧,任何事都明白,都能够知道前因后果的一切过程,我们今生所受的,有智慧的人就会观察,现在我受的,就是过去我自己所做的。明白之后,你看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人,你会感觉到一切平等平等,没有不平等的,自己做的自己受,有什么不平等的呢?我们心里头有不平,为什么坏人还能那么享受?我们认为这个人不错,但是他的一生非常坎坷,因为我们没有智慧,不知道他过去多生以前做过什么,只是看到眼前这个样子。
  当你有智慧、明白了,你就知道原来这都是他过去自己做的;那么现在他所受的,是应该的,这样就叫平等。佛教所说的平等是这样的说法,在因果律方面讲平等,自做自受的平等。
  我现在说了很多的跑道,你自己去走!就好像不论你从哪一个方向都可以来到“荣民总医院”,不一定要走同一个道路,这就是一种观。但是我们并不是说这种观适合某人做,某人修一日,他就能成就,某人修,他就不能成就,因为他不是这个根机,他过去生没有学习过,那就换一个跑道,学另一种方法。修行,有的人是念佛,有的人是持咒,有的人是诵经,有的人是打坐、习禅观,有很多种方法。
  要选择适合你的,你认为很相应的,就去做,但不论是哪一种,都不要离开现实,不要离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不论你作什么工作,在你的工作本位上,把你所学到的佛法、所教导你的方法,运用在工作上,你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当你做任何事情,要专心一致的注意在这件事情上,不要这样做做、那样做做;手里做着这一个,想着那一个,那样子你的心不住,不住就是妄想心非常重。当你念经就住在念经上,学佛的时候就住在学佛上,当你护理病人的时候,你就去护理病人,这就叫念住。
  不论做什么,你的念头就住在什么上,这样事情就会做的很好。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住的念头,是你从佛那里学来的,这么做你就会得到一定的效果,这就叫“专心一致”。学佛如是,参禅也如是。
  你坐禅的时候,先把身调好,身调完了,再调你的呼吸,呼吸调好了再调你的心,这样子你才能静下来,才能渐渐的入。你念经的时候也如是,如果你读诵大乘的时候,或者你念《金刚经》,一句一句的念,清楚明了的念,不要念着经想到别处,妄想纷飞,你就不能契入,也不会进入。
  如果你看护病人的时候,一心一意的看护他,心里住在看护上,你要是佛教徒,就用佛教的观点给他回向,加持他,把念经的功德也回向给他,减少他的痛苦。有没有人不专心呢?还是有的,哪一行哪一业都有,尤其是我上面所说的;就是出家人,要是都能专心了,也早就成道业了,我说的这个方式,就是把佛所教导的道理,运用在一切时、一切处,这就跟你的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当中,你既不厌烦这个生活,也不贪恋这个生活。
  我刚才讲出离心,是厌烦的涵义,厌烦的涵义就是要你不贪恋六亲眷属以及世间这么多的众生,并不是说我要走了,我要出离了,他们干我什么闲事,我管不着,这就不是菩萨心了,大家能体会到吗?
  还有我们要有爱心,但是这个“爱”可不是一般的“爱”,而是“大爱”。“爱”是慈悲心的一种,我们要如何发挥平等的精神,对一切人都如是。如果我们看到相貌长得很庄严的,就对他特别客气,看起来非常丑陋,又脏又臭,他往你跟前走,你就嫌他气味多,躲他远一点,这就不是平等心,学佛的人不应该有这样子的心。我讲“平等心”、“爱心”、“慈悲心”,这都牵连到“出离心”,念念想出离,念念度众生,念念的对这个世间不贪恋,念念的舍去这个世界。
  大家都知道“家家观世音菩萨”,在极乐世界不是很好吗?观世音菩萨怎么会跑到娑婆世界来呀?他本来是男相,为什么会现女相呢?这表示他的大慈大悲心,示现女相度众生更方便一些!观世音菩萨的“出离心”是具足了、成就了,他知道众生还没有“出离心”,所以他就到这个世界来劝众生,不要贪恋这个世界,要认识这个世界是苦的,在这个世界上找享受是没有的,一切受都是苦,你要“观受是苦”。
  我刚才讲的心是“真心”,现在大家用的心是妄心,是妄想。“念念在变,念念不住。”我刚才讲念住的意思,就是要把这个妄心止住,我们的妄心是念念不住的,所以心无常。
  “观心无常”是说我们的妄心,妄心不是住,不是常的,它的变化太大了。我们每一个人如果从早晨睁开眼睛,醒了之后一直到晚上睡觉的时间,你生起了好多的念头!你都想些什么!你自己也弄不清楚,不论是谁,除非是有定力的修道者,他才能定的住,不然的话,我们都会随着这个环境转!客观的、外面的环境是什么,你就变化成什么,随时在变,所以要“观心无常”。
  第四种是“观法无我”,“法”是指一切有形有相的,包括我们的身体在内。我说这个法是“有法”,不是“无法”。“法”者就是环境,各式各样客观的事物,不要把“我”摆进去,没有“我”,平常你在生活当中,我们也承认“一切法无我”的意思,但是就是不能悟入,不能领会,为什么说我们承认呢?我们说话当中,“我的眼睛,我的鼻子,我的耳朵”或者“我的,我的,我的”,全是“我的”啊!并不是“我”!“我的”并不等同于是“我”。
  所以说这个身体是我,这是整体的我,但这是因缘和合的,你不得不承认,“我的眼睛”不是“我”,没有眼睛成了瞎子,“我”还是存在的,聋子没有了耳朵,他只是听不见而已,那是“我的”耳朵聋了并不是“我”聋了,是不是这样的涵义呢?整个的身体,“我的”心、“我的”眼睛,不论哪一部份都是“我的”,每个人说话都是这样的,为什么呢?如果耳朵、眼睛不是“我”,这身体不是“我”,没有了这些,“我”在那里呢?因为这就是“无我”,根本就没有“我”,“我”是怎么来的呢?是一切法因缘和合而缘起的,这个不是真实的,当缘散灭了的时候,“我”没有了,如是观一切无我,“我”还贪什么!“我”还执着什么?
  这样能使你看破一点,帮助你看的破、放的下,你能看的破、放的下,在日常生活当中会活的愉快一点,不必很烦恼。我们如果起烦恼了,就坐下想想,为什么我这么苦?为什么我要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心里不安定的人、烦恼很重的人,都不肯静下来想一想,如果他静下来想一想,就不会烦了。
  还有,我们总爱想过去的事,过去都已经没有了,还要回忆把它拉回来,特别是年纪大的人,总把三、四十岁,精强力壮的事拿来回想,“当年我怎么样、怎么样!”、“过去我又如何等等!”过去的,早就过去了,已经死亡了,何必拉到现在来呢?不要再把它拉到现在来,你不能够看破、不能够放下,对这个世界、这个现实生活没有认识,才会贪恋不舍。因为你贪恋不舍的缘故,就看不破、放不下,你没有生起出离心,没有出离心,你的大悲心就不可靠。
  因为你的大悲心是从贪爱心出发的,如此怎么能生出智慧来呢?因为你的心念尽是贪爱,是长不出智慧来的,你得先消除这些贪爱,你才能渐渐的觉悟,才能“明”,怎么能生起“明”呢?这要用你的观照了,你先观想你的心,当每个人做事的时候感觉很烦闷,有些事情现前的时候,脑筋要先静一下,让我想一想,想一想就是沉淀一下,让心静下来,才能生出智慧。如果说你想学一点智慧,要跟随佛的教导,就要明白佛所说的那些法。
  佛就是觉悟的觉,觉悟者教我们怎么样去觉悟的方法,你学习的时候,就要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论你做哪一行哪一业,都有方法使你觉悟的,只是你认识不认识这一切法都是无常的,都是无我的。你这样观想思惟久了,自然渐渐就能“明”,并不是我们非得坐在那里念经、参禅、打坐,非得念佛才能“明”。你做任何事情,如果能找到事物的真实,你就能明瞭了;当你没有找到事物的真实,你就明白不了,不论你做哪一件事,都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一定要找到事物的真实,你去找吧。
  因此,我们要从自己的心里开始建设,用我们的心指导我们日常的生活,指导我们的行动,指导我们的工作。把心里建设好了,再从内向外,这样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就能与佛法结合起来。结合起来之后,就渐渐的能掌握一切的事物,我们经常说真理,讲道理,其实,我们讲的不是理,理有很多种。以人的感情来说,朋友有友情,家庭中的父子、夫妇,都有亲情,这些情感是感性的,不是理性的。
  你出了社会,社会上有一定的规范,有一定的法律,各个国家不一样,它有法理、有法律,合乎法律,这个道理就是合法,不合法的事就是犯法,犯法就接受制裁。这些法是合理的吗?这个国家是这个法,那个国家是那个法,当权者今天可以变法,明天还可以改法,情理法,这些理都是虚妄的,哪一个道理是对的?
  当我们要去某个地方,一定得要通过特定的道路,才能到达,但是现在我们由空中可以去,海里也可以去,这条道不通,可以改走另外一条道!道路经常阻塞,你可以坐飞机呀!我们讲的道理没道可讲,佛教中讲的真理,是什么真理?等你把妄心全歇了,那就是真理。真理没理,理归于真,没有理。虽然讲理,从来都没有讲到理。
  我们佛教有一部《华严经》,讲一真法界,说一切法都由你心生的!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这是真理,一真法界的真理,几个人能通达这个真理?成佛了,佛跟佛是相通的,我们众生跟众生是通不了的!通不了就有障碍,凡是能通的就没有障碍,不能通的就有障碍。等你达到了那个心,那个心就神了,那就是神通。神了就通,神是什么呢?神就是我们自然的真心,不是我们现在的妄心,心是空的,那叫性空。
  这个性空的究竟,就是我们一真的心,也就是我们众生的心。你要是能掌握这个缘起性空的道理,再运用到你的日常生活当中,能达到这么样的一个境界,一切就无障碍了,谁都不用求,就求你自己好了。到那个时候,才真正明了了,那时再回来度一切众生,才真的能度他。现在我们大家都还在迷惑当中,我说了半天,连自己也还没度,我也度不了你们。
  不过跟大家讲讲这种道理是可以的,我现在跟大家说的也就是我自己几十年的体会!但是我也没有通!你要是想放下就得看破,要想放下看破,就要从你的日常生活当中着手,不论你做什么工作,就从这个入手,没有什么奇特的方法。你做什么工作,就全心全意的找,究竟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个工作做好,怎么样才算做的圆满!先找到这个真理,你的心也才真正的明白!如果没有找到这个真理,你还是没有明白,连一半也没有明白,能够明白十分之一就已经不得了了,真理是要渐渐明白的。
  因此在你的生活当中要这样锻炼,你的烦恼就会逐渐减轻,待人处事不要严格要求别人,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的大悲心,增长自己的智慧,这样子才能渐渐的入,入什么呢?入佛所教导我们的法,但是我们最初掌握这个方法的时候,他有很多的跑道,八万四千都算少,我们不是常说佛法有八万四千种法门吗?门门都可以通!跑道很多,看你自己适合哪一条道。
  如果你初入佛门,感觉到念佛很好,你就念佛吧!念了两年、三年、八年,你就生起怀疑心!有没有佛啊?那是你自己心里起的念头,你就改变去念经,碰见了喇嘛师父,听说持咒好,就又去受灌顶持咒了,因为你心有所求,想有所得,所以你不论哪一门弄了几年,没有得、没有求。
  从前有位道友问我说:“我信佛的目的,就是想使生意能好一点,能发财,结果我信了佛,比以前更穷!”我说:“你没有走对路,发财不是这样求的!”他说:“怎么样求啊?”我说:“你要布施舍呀!”他说:“我是求发财的,怎么会舍呢?”我说:“你不舍怎么会发财!”大家想想看,你不给人家,人家会给你吗?说我做生意,做生意不是人家给你的,所以任何一件事,你要找它的原理,譬如说做菜,那位夫人做菜做的很好,我说:“不好吃!”她说:“你为什么这么说啊?”我说:“因为你先生是北方人,你做的菜咸一点,你先生吃得好,别人吃的不见得觉得好,有人爱吃甜的,有人爱吃辣的,你很难满足各人的口味!”
  要对了因缘,才能得到利益,一切法都如是,佛所教导的方法也如是,你自己选择能相应的法门。你要是有福德,过去生修的多,你今生就会遇上大善知识,他有神通,可以知道你过去的因缘,知道你过去是念佛的,或是修念佛三昧的,或是修观的,他就教你一个方法,你一修很快就能进入。如果你没有那个福德,没有那个智慧,你遇不见佛。
  佛在世的时候,佛为什么说那么多法?他为什么要说法?就跟大家是一样的,大家为什么要来这里听?我为什么又要说?我有我的目的,你们有你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愿望而来的。你们来听这位和尚说的怎么样,那位和尚说的又如何,都听一听,看哪一位和尚跟我最合缘的,有缘了,我就取一点,没有缘就算了,大家来听的目的可能是这样的。
  佛当初讲经也是这样!他为什么要讲经?他看这个世界太苦了!众生在水深火热之中,他想要利益他们、救他们,给他们说一些方法,可以离开这个苦。这个方法对这位众生适用,对那位众生就不一定适用,他就对那位众生另外说一个方法,八万四千个法门就是这么来的。现在我们在台北甚至整个地球,众生很多,哪个方法适合你呢?你先得具足正知正见,我上面所说的那四种原则,如果都能符合了,就是正知正见,认为这个世界是苦、空、无常、无我,这是正知正见。
  如果有人说:“这个世界不苦,很快乐!你们去享受!去卡拉OK,去跳舞!”那个不是快乐!或是有什么方式让你长生不老,你别相信他,哪有这种方法呢?本来就是无常的,如果不符合这四种原则,你不要相信;符合这四种原则,不论谁说都可以信。佛之所以说这么多的方法,那么多的法门,是因为大家的爱好不同!
  为什么在世间上有这么多的行业?因为各人有各人的爱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习惯,在其它地区做餐馆业的,换个地区他还是做餐馆业。我们在美国看见那些做餐馆业的,都是在台湾、在大陆或在香港做过餐馆业的,因为习惯的力量,做过什么,他还是会做什么。贪瞋癡慢疑,这也是众生的习惯,一生下来就带来了,你看小孩才一、两岁就知道“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他的贪心自然具足,这是多生带来的,我们想除掉多生带来的习惯,容易吗?不容易!
  所以我在前面跟大家讲过,不论在哪个行业做什么事,你要认识清楚,认识之后,你就要找到究竟,一追就究竟,这里没有,你就另外再去找,你再根据佛所说的,你看他说的究竟不究竟,你也多学学多听听,这样你会得个入处。
  因此大家在开始学佛的时候,要有系统的一步一步的去做,就是在你做的工作当中,或者在你的生活当中,你要研究研究。你想,就这么一个生命,今天是这样,明天是这样,到什么时候是结论?死了,就是结论?有没有什么解脱的方法?你做这个烦不烦?或是做人烦不烦?在人生病的时候苦不苦?你当然要找个解脱的方法!如果在你的生活当中,从头到尾都找不到解脱的方法,你或者对照佛经,或者请问跟你有缘的师父,自己再对照一下,这样你渐渐就能契入,也许你要学一年、两年才能契入,但是不要一下子学很多。
  现在我们道友们学佛的时候,一下子学的很多,什么都学,结果十年、八年下来,学是学很多,可是收获很少,这个时候你自己会产生问号,反而不知道佛究竟要教导我们什么?如果你学佛一、二十年了,烦恼还是这么重,这就说明了你没有把学来的东西运用在生活当中。比方说我晚上睡觉,白天醒了,醒了又照样工作,一天就这样轮转,有没有起过问号?或者说生病了,为什么会生病?人吃五谷杂粮,四大不调自然会生病,但是要怎么样调?像我看见有人跑步,从事各种健身运动的、吃各种健康饮品的,这就是找方法调,但这些方法永远调不成的,最后还是死了。
  是不是有另一种方法可以调?使你的身心能安顿?少贪、少欲、知足,这些方法都是可以用的。佛教我们“观身不净”,观我们这个身体是不清净的,你一天洗多少遍澡,你洗完了,一出汗就又脏了,一定要观它是不净的,你能观成功了,确实认识它是不净的,你就不会另有贪求了,就不会为它作无谓的忙碌。
  “观受是苦”,你尽量的减少享受好的,当你减少受的时候,你的身体可能还健康一些。你最初开始能这样子想,观就是想,你要先这样去想,想完了去做,做完了你就印证一下。佛教导我们饮食要知足、要定量,你就练习一下!练练看是不是这样子?我们要是有病的时候,感觉不舒服就少吃,甚至不吃,试两天确实很好,你还可以再做下去。当你有病的时候,用饥饿疗法,使你的肠胃空一下,不让它成为负担。
  这只是一种方法,我只是举例,不是每个人都适用。你也可以从很多的教导方法来试,但是领受多了,就知道确实是苦的,不论哪一种受,你受多了都是苦的,我们认为很快乐,快乐一过去,苦跟着就来了!乐是苦的因,苦是乐的果。那可不是种高梁长高梁,种豆子结豆子,你种的,你认为是乐的,以后产生的是苦果,你可以这样观想一下,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观心无常”,你的心是不是常的?你是不是能住在一个事物上,不生起其它的念头,能住多长的时间?我们出家人的术语就是“入三昧得定”,你能得到吗?你能六、七天就坐着,不吃不喝,什么也不动,能做得到吗?为什么他能做到,为什么我不能做到?因为他心里无牵、无罣、无碍!你心里的贪爱多,你的罣碍就多,你心有所想,心有所思,心有所求,这不就是罣碍吗?有罣碍就有恐怖!也许得到了,也许得不到!最初的时候你运用佛所教导的方法,就会通向觉悟的道路。当你第一天、第二天运用的时候会很生疏,三天、五天之后就不会陌生了,用上一年、两年、八年、十年就好多了。譬如你生病的时候很痛苦,你就去参悟这个病苦,追索这个痛到底是哪里痛,谁知道痛,你想一想吧!
  病痛跟知道痛的人是两个还是一个?大家好像没有注意过这个问题,以后你注意一下,你能觉得痛的这个觉,它不会痛,想一想!每个问题就这么追,我为什么说修行要在你日常生活当中?你弄明白你的日常生活,就有了道理。我们是糊里胡涂的生活,我也如是,糊里胡涂的活着,像我们打坐的时候,就感觉到痛,这个我是用过的,两条腿子盘起,刚坐还好,一坐到二、三十分钟,腿痛了,有的人刚一盘上就痛,你哪里痛?你的腿好好的也没割伤也没干啥,为什么痛啊?每个问题都牵涉到能知、所知。所知是境,能知是心,就是能觉的那个觉。
  等你观久了,有功夫了,能知和所知合为一个,能知的那个心寂静,所知的那个境也寂静,到了“能所合一”的时候,痛也没有,觉也没有,你才能入定。因为你静下来,定下来,能生出一种明,这就是有智慧,就是认识这个问题的明。
  已知面更扩大了,以后你就会运用自如,我们最初开始做的时候并不能立即就得到的,所以要有耐心,耐心就是忍耐、克服。你在做这些事时会有障碍的,遇到障碍,就要克服坚持;时间久了,熟练了,那时候才能逐步的进入,你才能得道。《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做不到这个境界,这部经是给须菩提、阿罗汉说的,他们已经断见思惑了,佛要他们再断无明。所以那一个法给那一类众生说的,那一类众生才得到利益!
  像我们是对境生心,要对到外头的环境,才生起了这些念头。要是没有什么环境,连睡觉也会做梦,那是你心里的法尘。梦中所现的境界,全都留下来影子,等你静下来又显现,你的意识心又去分别。所以我们从早上到晚上,从晚上到早上,从来没有停息过,这就是妄心!这个不停观察事物的心,把妄想分别跟事物尘境相结合在一起,在意识中留下影子,明觉才无法产生,要明觉生起来了,你才能无罣碍!无罣碍才无有恐怖!
  我们每个人都会害怕,都有恐怖,怕什么?各人怕的不同,说的简单一点,就是顾虑特别多。“未来怎么办?”总有这么个问号,“怎么办?怎么办?”总有这个问号,等你去掉这个问号,过去的已经过去,希望它消失不要存在,不要拉到现在,不要后悔,那个时候我该怎么做,我要是那么做,以后就不会受这种困难了,都过去了,现在你怎么说也不行。未来还没有来,不要现在就安排怎么样怎么样,不能都按照你安排的,不要计较过去未来,要把握住现在,怎么样把握住呢?不随它转,你自己做主,我现在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三心二意,我把心住在这个上头,心住意静,念住一处。
  当你念住,换个跑道,说念经,就住在念经上,念佛就住在念佛上,你的念到哪里都能住,这必须要锻炼,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完了,等你念头专一,用到哪住到哪,就很容易得定,心很容易沉静下来。
  沉静下来以后,你就渐渐会有智慧,就明白该怎么做。等你明白该怎么做了,你所做的都是对的,自然的就不会造业,不会受到坏环境的影响。不会造业的意思,就是你今生不会造不好的业,都是造好的,而成佛不是一天可成的,是要经过无量劫的,明白如何修道也不是一天的事,要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
  只要大家能慢慢的修习,就能够渐渐的入门。一旦你已经入门了,你才能更深入,但是最初的时候,眼观色,耳闻声,舌知味,身接触,你的每一个念头都有很多很大的分别,等你把它锻炼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分别心没有那么大了,只要能够定于一个事物上,做任何事都能够专心,做什么事都能够有明觉。明觉就是知道我这个事该如何做,而且做出来都是对的,如果没有这个明觉,你做出来都是错误的。或者有时候碰上了,那不是真对。
  不论你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找出原因,找出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凡是对于伤害别人的事,不要去做,这是个基本原则。伤害别人的不要去做,只对自己有利、对别人没好处的,不要去做,对别人有好处、对自己的好处不大的事,多做一点,甚至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做了也可以,因为这个能使你善心有所增长,帮助你快一点的明白。等你明白了,明白一点就能多做一点善事,这就是大悲心。明白的多,就做的更多,这是逐渐形成的。
  最初学佛的时候不要贪多,也不要贪大,也不要贪一下就能成就,不可能的,不是说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吗?不是说念一个咒就立即成佛吗?这就是贪求快!我们应该自己先认识一下自己,是不是这样的根器,如果你不是这样的根器,你要认识自己,就得一步一步来、渐渐来,不是一下就能成就的。
  希望大家要在日常的生活当中,锻炼自己,使自己的心能够变得纯善,使自己的心能够静下来,这有什么好处呢?能减少你的烦恼,你也不去希求非份之想。和人接触的当中,有人要是冒犯你一点,你就忍受,不跟他计较,你烦恼能轻一点。如果别人说你两句,你还他三句,越说越多甚至动手动脚,这类事发生的太多了。我上面所讲的这些都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保护自己什么呢?保护自己真心的清明,使你明白的快一点,不糊涂,不胡涂就不做错事,你自然就与佛心相合,“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你的心跟佛心、众生心都没有差别了,今天我就跟大家说这些吧!

  【问答篇】
  问:师父远从大陆五台山回来,直到今天才能来给我们开示,今天在座的各位非常有福报。师父跟我们提醒,如何将佛法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从四念处着手,怎么样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从这四点之中如何去做任何事情,我想在这些体验中各位可以把自身的问题提出来,请师父开示。
  另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师父,我听说师父在开刀的过程中,没有打过止痛针,师父刚刚讲到“能知”跟“所知”,说“我的身体”不是“我”,“我的眼睛”也不是“我”,问题就是如何将“能知”跟“所知”运用在生病的病人身上,如果跌倒了或是任何的外伤所带来痛苦的时候,要怎么样的转,观这个痛不是“我”在痛,怎么样的转,请师父给我们开示。
  答:这个在佛的教导当中是有的,刚才我们说“观受是苦”,像开刀就是受,病苦是很苦的,如果你念念是苦,它能不苦吗?唉呀!我痛的不得了,打麻醉针,麻药过去了还是痛,药力是有时限的,你天天打,不把脑子打傻,打成植物人了,虽然不痛苦了,变成傻子也很麻烦。我也不是不痛,我一样是人,开刀的时候割开也是痛,忍受一下就是了。
  因为我以前受过很多痛苦,受苦也得锻炼,在监狱受痛苦的时候,像是在空中倒吊的那种苦受过,我就想到那时候的苦跟开刀时候的苦差不多。开刀,我也是苦,哪有不苦的?都是苦,打麻药针是这样的,开刀手术当然是先打麻药针,你不打麻药针,医生他敢给你开刀?哪有不打麻药针开刀的!我是打过麻药针才开刀的,后来麻药过去了,还是痛苦的,但是没有继续再打麻药,这个时候就要观想。
  我刚才讲,不要把注意力都摆在这上头,你想它痛不就更痛吗?你不想痛,转移一下注意力,就会比较好一点了。这得靠平常多忍受,这也得锻炼的,忍苦是锻炼出来的,你平常有一点痛苦就忍受不了,等到痛苦真的来了,你当然忍受不了,小痛苦无所谓,它会过去,就是这样。
  我刚才讲“有觉觉痛,无痛痛觉。”就是这个涵义。你觉得痛,谁觉得痛?你多问几个问号,在观想的时候,你心里注意力一集中,谁在痛?谁觉得痛?你找哪个觉,觉不痛啊!转移目标,注意力一集中就好过一些。这是一种方法,要经常运用,临时用来不及,它还是痛。还有一种是痛得昏过去了不痛,痛厉害了昏了,它不痛;你是听谁说我开刀不痛?哪有这种事!这是谣言,我要纠正,我照样痛,因为是肉体,一样会痛的。
  问:请教一下师父,刚刚听师父的开示,要大家去体验那个苦,但是人往往在遇到无常之后才会想到修行,怎样去忍,因为我也是众生,苦的时候是很苦,苦过去了就又忘了,又去享乐了,所以能不能请师父针对三苦开示的更明白一点,谢谢师父。
  答:都是这样的,我也是这样的。现在的苦一过去,过了两年,没有事就忘了,时常想那个苦,能使心精进,修道心就切。这苦来受不了,我赶紧修行,解脱吧!解脱了就不苦,就这样。知道苦,知道就别再造,不再造就停止做,心里就向道,就精进修行。
  知道苦,就要断苦,怎么断?好好修行,就行了。苦的境界很多,你刚才说我自己的苦忘了,别人还在受苦,特别是在医院里,你看每个病房里都有苦,你经常看会随时给你警惕,警告你别懈怠!你看看这位病人才出院,那位病人又来;随时有人死,随时有人住进来,一天当中不知道进来多少出去多少,有立着出去的,有倒着出去的,随时做个警觉,就好了。


 

上一篇:缘起性空
下一篇:观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