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汉传佛教俱舍宗俱舍宗简介俱舍宗 肆、《俱舍论》对中国佛教各宗影响

肆、《俱舍论》对中国佛教各宗影响


自古以来,佛教学派繁多,但总不出于大、小二乘之别。就小乘教而言,在印度有二十部派之多,但可归纳为空、有二宗,传到中国,即成为代表"空"的成实,以及代表"有"的俱舍二宗。主张"法体实有,三世恒存"的《俱舍》,虽古来被判为小乘教,但所包含的大乘教义甚丰。以法相唯识宗来说,狭义仅及唯识,广义则兼贤首,同属有宗系统。《俱舍》首明(界品),以究诸法的"体";唯识就(界品)的因义,标立"种子",作为受熏、持种的根据。又《俱舍?业品》,说明业感缘起;唯识由能藏、所藏,我爱、执藏之义,扩大?quot;赖耶"。二者虽立义有精、粗的不同,但研究之点,却是相同的。就思想演变进化上而言,说《唯识》导源于《俱舍》,也有其根据。

再说法性宗与《俱舍》的关系。法性狭义指般若三论宗,广义则兼天台,彼亦同等源流之故。虽然《俱舍》详明法相,似无关于性宗,但实质上"性"、"相"二者,非一、非异,"性之相"与"相之性",如果能于"法相"无谬,"法性"亦随之契悟矣。又性宗在破相上,必先明白所破之相,如同法官审案,必须详审原、被两告,始能明白真相。且性宗所破之义,大多出自于《俱舍》,若不事先有所明白,就如同虚空射箭一般,徒劳无功。

《俱舍》对于大乘各宗的影响,及其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实有其卓著的贡献。综观俱舍一宗教义,旨在说明诸法因缘的正理,破外道凡夫着我的执见,以断惑入圣,永离三界系缚。为说明三界诸法,于是将其大别为有为、无为二类;又区分为五位,细析成七十五法。也就是有为法包括色法十一种、心法一种、心所有法四十六种、心不相应行法十四种,无为法三种,总成七十五法。有为法是指万有中众缘聚集所作为,有生灭变迁的部分;无为法则指非因缘所作为,无生灭变迁,湛然常住的部分。此外,并立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诸法门。此宗批判一切有部所说?quot;三世实有"论,依经量部之义,主张"不许法本无今有,有已还无则三世义,应一切种皆不成立"。认为生灭乃是剎那相续者,灭为现在必然的推移,不须其它的因缘促成,而生则必有生因,并以六因、四缘、五果等法门来说明。又概括迷悟的因果为苦、集、灭、道四谛,并以十二因缘法门说明生死相续无穷之理;立七方便、四向、四果以阐明转迷开悟的因果阶次。此外,特别论证在禅定状态下静悟四谛之理,可以达至解脱。最后则导示诸法无我的真理。

此宗所依主要论典为《俱舍论》,世称"聪明论",其组织结构严谨,对于诸法的分析,虽千头万绪,却有条不紊。虽曾光辉一时,影响大乘诸宗,然自唐会昌法难 后,此论随着唯识学的不振亦乏人研习,尤其今日过问者更有如凤毛麟角。《俱舍》的理论,在阿毗达磨论集中,是最富科学性、哲学性与分析性,因此,佛教思想欲在科学昌明的今日及未来发展,此一聪明论的深研与发扬光大,是有其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