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思立足禅波罗蜜形成天台止观雏型
圣凯法师: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大智度论》又称为《大智度经论》、《摩诃般若释论》、《大智释论》、《释论》、《智度论》、《智论》、《大论》等,因此在隋唐佛教著作中,研习《大智度论》的学者经常被称为“智度论师”、“北土智度论师”、“关东智度论师”、“北释论师”,如吉藏《大乘玄论》说:
天台宗的创建,与《大智度论》关系深厚。天台宗的中心理论是诸法实相论,这是南岳慧思的创造,一切诸法当体即是实相,而万有差别的事相皆是显示法性真如的本相。这种思想的渊源,则是来自《大智度论》。同时,《大智度论》的禅观等思想,无疑为天台的止观并重思想提供了基础。《大智度论》译出后,僧睿请鸠摩罗什讲授禅观。如湛然《止观义例》说:“所用义旨以《法华》为宗骨,以《智论》为指南,以《大经》为扶疏,以《大品》为观法”。
中国佛教的初期,大小乘并弘,《大智度论》强调般若空与菩萨行,庞杂的思想与辞典的作用,无疑为中国佛教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作用。而且,经过北朝、隋朝的发展,最后以国家形式确立了“大论众主”,可以看出《大智度论》对隋唐佛教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天台宗,继承了智论学派的许多思想,同时又进行了批判与诠释,从而获得了开宗立派。从慧文、慧思至智顗,都从《大智度论》中汲取思想的营养,天台教学体系的丰富与完善,《大智度论》则是重要的依据。
同时,慧思思想体系的经典依据主要是依《般若经》与《法华经》,但是依《大智度论》的“秘密教”思想而以《法华经》为优、《般若经》为劣,同时依《法华经》而有《法华经安乐行义》,依《大智度论》而建构了丰富的禅观体系。《诸法无诤三昧法门》、《随自意三昧》的篇名、禅法名目皆来自《大智度论》,而且根据《大智度论》对“一心具足万行”的“非次第行”与“次第行”的解释,建立了“圆顿”与“渐次”止观;但是,《大智度论》是立足般若波罗蜜而探讨诸禅观,但是慧思是立足于禅波罗蜜,依禅定建构万行差别。而“随自意三昧”即是“不定”止观,从而形成了天台三种止观的雏型。
《大智度论》自从鸠摩罗什翻译以来,中国佛教对《大智度论》进行研究、讲说等创造性的诠释活动,于是出现智论学派的传承与发展。《大智度论》对中国大乘佛教意识的树立、禅观体系的构建、佛窟的修建、大乘佛教思想纲要等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对天台宗、三论宗等隋唐宗派的建立亦有相当程度的作用,所以深入探讨《大智度论》的思想及其与中国佛教的交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