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汉传佛教禅宗六祖坛经思想研究《六祖坛经》中的现实人生观及赞颂(明慧法师)

《六祖坛经》中的现实人生观及赞颂

明慧法师

从《行由品》第一品中,道出慧能大师家庭背景。当时广东岭南新兴,乃未开化之地,慧能不识一字而闻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若有所悟,因缘会遇,宿世善根开发。正如《金刚经》谓若有人能受持读诵此经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当知是人不一佛二佛而种善根,而以无量千万亿劫种诸善根。由是慧能遂萌求法之志,到黄梅礼拜五祖时,从一问一答中,吐语惊人。五祖慧眼识人,知是大器,有待锤炼,故令踏舂作劳。经八月,善用其心,语五祖云:“弟子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无所住生心故,大用现前。由是闻神秀偈,知未见性,乃自作一偈,而默契佛心,令众惊讶。

神秀为五百人教授,五祖谓其所讲经论,皆有所修有所证之有为法,未见本性,尚在门外,故未得衣钵。

慧能所作偈,契合佛心,五祖为之印证,三更传法,至无所住而生其心时,顿然大悟曰:“何其自性本来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五祖授衣钵,令向南行,谓衣为争端之物,止汝勿传。五祖送其至江口上船,慧能曰:“迷时师渡,悟时自度。”慧能得衣钵后,命如悬丝,为神秀门徒追赶,夺衣钵者接踵而来,遂藏于猎人队中。避难十五年后,观因缘成熟,遂出至法性寺(光孝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闻两僧争议风动幡动事,慧能当筵点破,非风动,非幡动,乃仁者心动,大众骇然,方知衣钵南来。由是印宗法师为其剃度,礼其为师,遂于菩提树下,开启东山法门,演扬顿教。

至《般若品》时,慧能大师开示谓道在于行,心口相应,本性是佛。佛性平等,迷悟有别。般若智慧如大圆镜,万相含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如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一切法从自性生,莫向外求,回光返照,当下即见。又作偈颂曰:“世人向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见自己过,于道即相当。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心即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免角。”从偈颂中,处处体现慧能大师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佛法在于平常日用,待人处世中之修养。正如太虚大师云:“人成即佛成,是名真佛道。”

于《疑问品》时,有人问梁武帝造寺、度僧、布施、供养,为何达摩祖师答实无功德?慧能大师开示功德与福德之别。谓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谓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谦恭平等乃慧能大师教化世人,自性清净而生妙用是真功德。又谓欲生西方,当除心中十恶八邪,心净土净,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当即能到。谓平直即弥陀,慈悲即观音,喜舍即势至,勿向外求玄之现实人生观。又教在家人修行方法,谓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定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此乃慧能大师开示佛法不离世间,以人为本之伦理道德。

《定慧品》开示大众谓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修行不在于诤,若不离四相,不断胜负,定慧不等。又谓一行三昧者即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直心是道场,心不住法,道即流通,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是定慧之妙用。又谓正教无顿无渐,而人有利钝之分。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于世间好恶,善恶冤亲并将为空,不思酬害。于诸境上心不染为无念,外离一切相为无相,念念不住名无住。无者无染劳之心,念者真如本性,如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方是定慧等持。

《坐禅品》中慧能大师开示,外离诸相为禅,内心不动为定。若开口说他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见境思境即乱,见境不乱是真定,性本清净故,动静一如,于现实生活应用自如。

《忏悔品》慧能大师开示谓忏其前衍,悔其后过,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罪性本空,故日:“罪从心起将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又开示自性三归,归依觉、正、净是真归依。所谓觉而不迷,正而不邪,挣而不染,内调心性,外敬他人,一体三身自性佛,自归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狂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不善之行,常见自己过,不说他人非,发四弘誓愿是自性自度,度自·心中众生,即烦恼无明,人我是非,贪嗔痴等等。断自心中烦恼,常生智慧观照,念念常生正念是真学,见法即见佛,法身、报身、化身三身一体,从体起用。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

于自性中,万法皆现,名清净法身佛。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无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不染善恶名圆满报身佛,谓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化为地狱,思量善,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名千百亿化身佛。慧能大师开示自性三宝,自性归依,三身一体,一切不离自性之妙义。所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如水波不二,波之体性即是水。众生俱有佛性,如矿中有金,当破人我山,取烦恼矿去除尘沙,金性自现。故曰佛性在众生中求。

《机缘品》乃慧能大师引接门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妙理。悟即心即佛,烦恼即菩提。开佛之见,示佛之见,悟佛之见,入佛之见。佛知见者即是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内外不迷即是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之见,入觉之见。三乘是权设,唯有一佛乘之理。转识成智,三身四智原同一体,门下十二人,经慧能大师指点,一一开悟。

又《顿渐晶》,谓法无顿渐,人有利钝,见有迟疾。神秀大师称赞慧能大师得无师之智,深悟大乘,自惭不如,派门人智诚前往听法。慧能大师破其住心观静,长坐不卧之执。又为开示戒定慧之要义,谓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又谓不识自心,学法无益,自性自悟,顿悟顿修,法无渐次。

《护法品》唐中宗派薛简奉诏,迎请慧能大师入京供养,祖辞疾愿终老林泉。薛简问坐禅法要,祖云:道由心悟,不在坐,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薛简转奏宫中,中宗有诏奖谕,并赐磨纳袈裟、水晶钵,并赐修故址国恩寺。由是顿教法门在京城弘扬。

《咐嘱品》乃祖将示寂时之开示,咐嘱门人,告诫说法当不离本宗,莫离自性,先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对法外境五对,法相语言十二对,自性起用十九对,谓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没即离两边。三科者,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从自性起用,善用即佛用,恶用即众生用,勿执空执有,自性动用,于相离相,于空离空,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不要谤法,但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作偈云: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能作此见,即是真如用。六祖处处阐明禅非不动,在生活用妙用之理,所谓平常心是道。无须着妄求真,离相即心真之妙理。

六祖因观门人善根成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故传法不传衣,衣钵至此止传。曰:“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六祖复再叮嘱门人,须一相三昧,一行三昧,于一切处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埸,真成净土。如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

至先天二年八月初三日,在国恩寺,与门徒告别,作最后开示,谓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当识自心众生是自心佛性。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若自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这一部《坛经》乃一大宝藏,当挖掘此宝藏而起妙用,求真务实。在现实人生中身体力行,互相尊重,平等待人,在五欲六尘中无染无执,于一切烦恼无明中把握住自己,摆脱思维逻辑概念,扫除自他相对,主客分离对立状态。突破迷情,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觉照无明烦恼本空,彰显妙用。通过般若观照,度自本心,见自本性,从平等中解脱,精神处于高度集中,超越对立面,便能随缘应物,任运无碍。以大悲心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和光接物,普利有情,真俗圆融,智悲双运。

《六祖坛经》之思想沿着达摩祖师西来之路发扬光大心性之学,贯通大乘佛教,融摄了中国传统文化,兴起了中国独特之禅宗,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顿教法门。把修行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无非是佛事,举手头足皆是道场,打破世间与出世间之界限,在现实中实践之禅风,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广东为禅宗发祥之地,五叶流芳,四海闻名。《六祖坛经》阐述了慧能大师朴实无华之禅风,大力提倡人间佛教,面向人生,面向社会,推动了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名垂青史,享誉人间。

六祖坛经总颂

乍听金刚感宿缘,应无所住契真诠,

五叶流芳遍四海,曹溪滴水洞渊源。

劈柴舂米心宗悟,传法付衣顿教演,

坛经一卷千秋诵,长镇宝林坐法筵。

一、行由品

(1)卖柴奉母猖獠身,忽听金刚悟宿因,

奔向黄梅求作佛,藏真抱朴做舂人。

(2)一句穷源衣钵传,猎中避难十余年,

当筵点破风幡论,法启东山顿教演。

二、般若品:

(1)口念心行道即通,贤愚佛性本皆同,

如如不动般若智,万相含藏不着空。

(2)万法源从一性流,般若好向内心求,

回光反照菩提现,佛即心兮不假修。

三、疑问品:

(1)度僧造寺孰为功,武帝攀缘不了空,

有漏之施求福果,欲言功德法身中。

(2)西方净土莫寻踪,三毒顿除道既通,

勿执西东迷自性,众生心佛体原同。

四、定慧品:

(1)一行三昧识情无,不二直心四相除,

定慧等观同体用,去来动静有何殊。

(2)真如无相体圆融,迷悟之分顿渐同,

无念为宗无住本,能生万法等虚空。

五、坐禅品:

(1)着净着心俱是妄,不离自性即为禅,

住无住处泯分别,如月含空影大干。

(2)外离诸相心无乱,念念不忘自性修,

清净本源随觉照,菩提当体莫驰求。

六、忏悔品:

(1)自净其心真忏悔,法身自证五分香,

四弘誓愿皈三宝,心佛众生自性藏。

(2)一体三身性本同,十方法界幻心中,

莫似修福求消罪,忏向真如罪即空。

七、机缘品:

(1)涅椠妙义非文字,悟解顿惊无尽藏,

士庶官绅咸敬仰,宝林重建法筵昌。

(2)即心即佛体湛圆,法海参师心佛研,

成一切相而离相,双修定慧悟真诠。

(3)法达执经不了义,循声空诵数千遍,

念随心转迷真性,心悟转经刹那间。

(4)因悟法华现世缘,开权显实会真诠,

门前莫觅三车乘,独卸白牛见性天。

(5)不达三身四智迷,智通求法问玄疑,

等观身智原同体,应物随形性本如。

(6)知见情存执着迷,智通说法智常疑,

豁然了达灵光现,即是明心见性时。

(7)涅架常乐非身受,智通强分执断常,

生灭之心求寂灭;凡情测圣妄思量。

(8)不为圣谛何阶级,直达真源祖器之,

分化一方敷教义,曹溪法宝付行思。

(9)执侍师前十五年,日臻玄奥契真诠,

禅风大阐开南岳,怀让法嗣天下传。

(10)永嘉解悟维摩经,暗合玄机求证明,

瞻礼曹溪一宿觉,发明心地会无生。

(11)定无出入体湛圆,执法拘身二十年,

谒拜曹溪无所得,智隍悟道感龙天。

(12)随心驻锡示清泉,方辩瞻师种福田,

偈举卧轮非见性,本无伎俩对机宣。

八、顿渐品:

(1)利钝因人顿渐分,南能北秀两名闻,

智诚九载蓦然悟,最上乘人心地门。

(2)两处宗徒爱憎分,行昌刺祖转归真,

常无常法闻开示,大乘涅槃妙义熏。

(3)少年神会露机锋,直达真源悟顿宗,

法分善恶名非实,实本无名一性中。

九、护法品:

(1)薛简迎师敕入京,林泉托病谢皇恩,

欣闻妙法心宗悟,辗转宣扬顿教兴。

(2)帝谕嘉师护国僧,如来慧命续心灯,

敕修旧址加恩赐,摩纳袈裟宝钵赠。

十、咐嘱晶:

(1)心宗后事付门徒,相对法门妙有无,

不执两边中道义,各方弘化法普敷。

(2)预知时至塔营工,神会泯情悟顿宗,

将尽法缘宣偈语,坛经咐嘱永流通。

(3)衣钵西传六代休,奄然迁化肉身留,

立碑敕赐千秋记,法表曹溪五派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