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的入门方法
四、调息和调心
气息和顺舒畅,心境才能平静安稳。心情与呼吸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并且,要想调心,必先从调息入手,不论管它叫什么名字,中国的道家、印度的瑜伽、西藏的密宗、中国的天台宗等,讲到修行禅定的次第,必定重视呼吸与气的问题。因为人体生理的动静以及心理的动静,与呼吸的气和息,有着依存关系。就原则的定义而言,「呼吸」,是指普通人每分钟十六到十八次的出入息。修行者的呼吸在渐渐地缓慢深长微细之时,称为「息」。由于息的力量,推动血液制造能源,由能源产生赋活生理机能的作用,称为「气」。当修行者感受到由气所产生的作用时,称为「觉受」,有了觉受经验的人,便会觉得坐禅对于他们,确是人生的一大幸福和恩惠了。
(一)呼吸的方式
呼吸的方式,大致上可分成四类:
1.风:在激烈的运动之时,或者刚刚做完激烈的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等时,呼吸的速度及强度如刮风,均不宜打坐。
2.喘:在感到恐惧、紧张、病痛、虚弱、兴奋、疲倦之时,必定情绪低落,心神昏暗,也不宜打坐,要躺下或坐下休息而至平静舒畅之后,始可打坐。
3.气:是指普通人的平常呼吸,每分钟十六至十八次呼吸,而自己可以听到呼吸声。此为初心打坐者最低的要求,也是安全的呼吸的速度。
4.息:此又可分为四等:
(1)鼻息:打坐时用鼻孔呼吸,是基本的方法,最初的速度也是每分钟十六至十八次。与气不同者,是听不到呼吸声,呼吸是平常的速度,所以吸气及呼气,主要是靠肺的自然的律动,不得以注意来控制它,否则速度快了,会头晕,慢了会胸闷。如发觉呼吸有困难,例如头晕或胸闷之时,当注意调息,宜以四秒钟左右作为一呼一吸的时间长度,最有效。
(2)腹息:仍用鼻孔呼吸,但其呼吸的重心不在肺部,而在小腹部了,初学时不宜勉强用控制及压气的方法,把吸入的空气逼入丹田(小腹部)。通常学打坐的人,经过一段时日之后,呼吸气必然自动地通过横膈膜而到达丹田,那时,修行者的身心,会突然感到轻松舒软起来,呼吸也越来越慢,越来越长,越来越深,越来越充足,不仅感到肺部充足,丹田充足,乃至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感到充足。渐渐地呼吸的自然律动,不在肺部,而在小腹了。但那不是把小腹隆起,而是以小腹取代了肺部的功能。
(3)胎息:胎儿在母胎内时,不用鼻孔呼吸,是以与母体相连的循环系统来呼吸。修行禅定的人,由于腹息的更进一步,便不用鼻孔呼吸,每一个毛孔,都可能成为呼吸器官。此时脉搏,若有若无,但其仍须仰赖体外的氧气来补给身体的所需。此时以大宇宙作母胎,自己的身体即是胎胞中的婴儿。
(4)龟息:动物之中,有的乌龟,寿命极长,甚至将其埋入地下数百年,无饮食,无空气,也能继续活下去。打坐而至第四禅的程度,自然不需呼吸空气,甚至心脏也停止跳动,不同于已死的尸体之处,乃在于不腐臭烂坏,其生理组织仍是活着的人。
此便介于胎息与龟息之间,定力越深,则越近于龟息乃至全住于龟息的状态。此时,修行者的身体,已自行形成了一个个别的小宇宙,以其体内的气或能的运行,自给自足,不必再从体外吸取氧气来供给体能的消耗了。
当然,初学打坐的人,不可好高骛远,操之过急,应该先把鼻息练好,再能到达腹息,已不错了。
(二)调息的方法
调息的方法,在中国的道家,称为「吐纳」,纳天地日月之气以养生,吐身内的混浊之气以保命,乃是修炼丹道的方法。印度的瑜伽行者,特别重视各种呼吸法的锻炼,且以生命能之产生与超常能或绝对能(与神合一的自然大能)的引发,就是要用呼吸的方法作为重点的训练。佛教修行的起点,与外道无多差别,所不同的是,调息是入门方便,并不以调息为根本法门。调息的目的,在于调心,心既调伏之时,有没有呼吸的方法,便无关紧要了。
我所教的调息法有两类:
1.数息:在数息之前,先做深呼吸三次,深呼吸时,将两手置于小腹,先用鼻吸第一口气,引入小腹,使小腹隆起,再收小腹,继续吸气,使肺部隆起,肩微耸,尽量吸入,然后闭气十五秒钟,才慢慢地把气用口吐出,同时身子下弯至不能弯时为止。三次深呼吸后,把姿势坐稳,开始数息。数息也有数种不同的方法:
(1)顺数:又有两种,一是数出息,这是通常用的一种,把注意力集中在数出息的数目上,每呼出一口气,数一个数目,数到第十,再从第一数起,反复连续地数下去,数到心无杂念之时,身心便有异常愉悦的感受出现了。二是数入息,方法与数出息相同,只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入息的数目上。由于通常人的呼气较慢,所以数出息,较易阻止杂念的入侵。
(2)倒数:当修行者,用顺数之时,渐渐变成机械化,心中把数数目变成了无意识的或下意识的行为之时,杂念便趁机活跃起来,所以不妨把数目倒过来,从十、九、八而至一。
(3)隔数:倒数又成了机械化时,不妨顺着数单数或双数,单数数到第十九,双数数到第二十。也可以倒着由第二十起数双数或由第十九起数单数。
2.随息:当以数息的方法,修行到了杂念渐渐减少之后,便可把数目省掉,但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出与入上面,对于每一呼吸的出与入,都明明白白。此亦可分两种:
(1)随鼻息:注意力在鼻端,感受呼吸的出入,不用注意呼吸到达的部位及处所,但要你达到呼吸与心,相契相忘的程度就好。
(2)随息想:每吸一口气,便想:「一口吸尽千江水」,每呼一口气,便想:「一口吐出万里山」。将自己的身心,随着呼吸的出入,而与外在的山河世界,连接起来,打成一片。当然不是要你吸入的都是水,吐出的全是山,而是要你把内在的身心和外在的世界,随着呼吸的出入而融和为一个全体。其实,这已是从调息的范围,跨进调心的领域中了。
(三)调心的方法
佛法被称为内学,所以佛所说的一切法,无一法不是教众生向己身的内心用工夫的调心方法。佛法的总纲,称三种无漏之学,那就是戒、定、慧。其中以禅定为修道的根本方法,戒是修道的基础方法,慧是修道所得的效果。如果没有戒所规定的有所不得做及有所不得不做的生活态度,修定就无法成就;纵然有了成就,也会落于邪道而自害害人。所以戒是道德规范的佛教教义,也是调心的基础方法;作为哲学理论的佛教教义,是由调心方法所得的结晶。本文的重点,则在于说明修习禅定的方法。
以修道的立场而言,不可以说唯有修禅定才是修道,修禅定则确是修道的主要方法。调息为修定的入门,调心则是修定的主要方法。佛的十大德称之一,名为「天人调御师」,意即是他已是天及人类之中的一位将心完全调伏和驾御了的人,也是天及人类之中最能帮助众生调摄身心的一位大师。从修禅定的方法而言,调心可以用如下的数类观想:
1.观想身外的东西:挑选身外的任何一物,作为集中心念的对象;或者以分析身外的任何一事一物,作为转变心念的对象。前者如月观及日观,后者如因缘观及不净观。
2.观想地、水、火、风的功德:将自己的心,观想成地、水、火、风的任何一种功德,化除烦恼妄想,进入凝然不动而又朗朗清明的定境。例如地能化腐朽为神奇,容受一切而又生长一切,然其本身始终寂然不动。水能洗净诸垢,汇百川成大海,滋养万物,变化万象,而又不争功、不诿过。
3. 以身体的官能接受身外的对象:用眼看颜色及形色,用耳听各种声音,用鼻呼吸,用舌舐上颚,用身体感受粗细及冷暖等。其中以用鼻呼吸的方法最基本有效,眼睛看及耳朵听,最好要有老师指导得法,始能安全有效;舌舐上颚是打坐的基本要求;全身的部位太多,初学时不易用上力量,仅以观想冷暖或热的感受,也容易发生不能调和的毛病。
4.观想身内的五脏:中国的道家用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代表五脏,所作的五行归一而观想丹田的方法,或以五行相济相生的方法,导引脏器的功能,增长肉体的健康。印度的瑜伽所说的六个或七个灵球(chakras),也是以五脏为主的观想法。
5.观想身体的某一部位:如观想眉心、鼻端、脚心等。初学打坐的人,若没有明师指导,大概只能以修数息法来调心,也可以用随鼻息法;为了安全可靠起见,最好还是由已有经验的人指导。至于其他各种如上面所介绍的方法,若未经有经验的人指导,最好不去摸索,所以本文也未作明细的说明。这是技术的问题,仅靠书面������述的来练习的话,是不够安全的。
我在美国所教的初级班,仅教一或两种调心法,上完中级班,可能已学到六或七种调心法;但是能够每种都学得有效的人,并不多见,原因是打坐的基础不够,光学方法没有用处,学了若不勤练,也没有用。练习之时,发生了困难,有的可以自行解决,有的则必须老师指导,始能克服。
(四)调心的历程
我们的心,经常处于两种极端的状态之下:精力充沛之时,思绪极多,不易安静,更不易凝定,否则,在无事可做之际,就不会感到寂寞无聊;在精力疲惫之际,便会陷于困顿、陷于晦暗、昏沉呆滞,否则,在工作了一整天之后,就不会需要睡眠。前者病在散乱心,后者病在昏沉心,此两者是修习禅定者的大敌。轻微的昏沉,有法对治,比如睁大眼睛,注意力集中于眉心等法,用之可以见效;重昏沉则唯一的最佳方法是干脆闭上眼睛,睡一会儿。大多数的调心方法,是用来对治散乱心的。我将调心的历程,分作七个阶段,以数息作例子,用符号来表示其心态如下:
1.数呼吸之前,没有集中心力的对象,心念随着现前的外境,或回忆过去、或推想将来,不断地、复杂地、千变万化地起伏不已、生灭不已。
2.数呼吸之初,数目时断时续,妄想杂念,依然纷至沓来,但已有了集中注意力的主要对象。如下图:
3.数呼吸之时,数目已能连续不断达十分钟以上,但是仍有许多妄想杂念,伴着数息的正念。如下图:
4.数呼吸之时,正念不断,杂念减少,偶尔尚有妄念起落,干扰正念的清净。如下图:
5.数呼吸之时,唯有清净的正念,不再有任何妄想杂念,但仍清清楚楚地知道,有能数呼吸的自我、有被数的呼吸、有用来数呼吸的数目。实际上,虽到如此的心无二用之时,依旧至少还有三个连续的念头,同时活动着。如下图:
6.数呼吸,数到把数目及呼吸都忘掉了,感到身、心、世界的内外间隔没有了,人、我对立的观念没有了,客观与主观的界限没有了,那是一种统一的、和谐的、美妙的无法形容的存在,那是充满了力量和愉快的感受。此时,至少尚有一个念头在。也唯有到了此时,始为与定相应的现象。如下图:
7.数呼吸,数到身、心、世界,全部不见了,时间与空间都粉碎了,存在和不存在的感受消失了,进入了虚空寂静的境界,那是超越了一切感觉、观念的境界。我们称之为悟境。
没有符号能够表示,一切语言、名字、形相,到了此处,均无用武之地了。
以上七个阶段,第一是散乱心,由第二至第五是集中注意力的过程,第六、第七是定境与悟境。若细论,第六尚不是深定,而是一般宗教家、哲学家,乃至艺术家,都能多少体验到的所谓天人合一和与神同在的冥想。
(五)杂念、妄想、念头
从修行禅定者的体验而论妄想、杂念与念头,也大有分别说明的必要。大致上,妄想杂念,可有两类,一是粗重的,一是细弱的。粗重的之中,又有杂乱无味而且不连贯的,名为杂念,有条理的则名为妄想。细弱的之中,又有容易察觉在动而未必有意味的一群波动,仍称妄念,以及非在相当宁静时不易察觉的一个一个的波动,任何一个波动,都无法代表任何意味的,便称为念头,若用线状的符号加以说明,也许是这样的:
1.杂念群:
2.妄想群:
3.妄念群:
4.念头群:
5.定境:
其中的念头,起灭极为迅速,坐禅工夫相当好的人,能够发现在一秒钟间,有十来个念头。对治杂念妄想的最好方法,便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当你发觉你有杂念妄想时,那个杂念妄想已经过去,不要再为它而烦恼。勿怕杂念妄想打扰你,如果你老是为着杂念妄想之像五月的苍蝇,挥之不去而烦恼,那会为你带来更多的杂念妄想。应该知道,当你能够发现你有很多的杂念妄想之时,正可证明你在调心的工夫上,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收获。
(本文现收录于《禅的体验‧禅的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