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识
1.眼识 2.耳识 3.鼻识 4.舌识 5.身识 6.意识 7.末那识 8.阿赖耶识。
有情生命的身体是由四大物质假合而成的。依身体的功能可分为六大部分:1.视觉器官(眼根) 2.听觉器官(耳根) 3.嗅觉器官(鼻根) 4.味觉器官(舌根) 5.四肢躯干包括内脏(身根) 6.思维器官(大脑)。有情生命就是靠这六大器官,在世间对内外事物进行感知与了别,而做种种的心意活动的。
而这六根,是由四大物质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的。这六根本身没有什么精神力量,也没有什么功能。它们与宇宙中其他的物质形态没有什么区别。
那么是谁给予了它们对内外事物,进行感知与了别认知的精神力量与功能的那?这就是心识的力量!
由于心识力量的作用才使原本没有精神力,没有功能的六根,有了活力,有了对内外事物进行感知与了别认知的功能。心识的力量作用在不同的身体器官上,就会显现出不同的功能。心识力量作用在眼根上,眼根就有了视觉功能,就可以看到世间的各种事物与现象。同样的道理,心识的力量作用在耳 .鼻.舌.身.意,就会使生命体有了听觉.味觉.触觉.思维活动。
也就是说:心识的力量作用在不同的器官,不同的器官就会反映出不同的心识力。作用在眼睛上的就是眼识,作用在耳朵上的就是耳识,作用在鼻子上的就是鼻识.作用在舌头上的就是舌识.作用在四肢上的就是身识.作用在大脑的就是意识。
一定要把根与识区别开,不要混为一谈。
根:是物质现象,由四大物质假合而成。
识:是一种能力,分辨.了别.认知内外事物的能力。是有情生命对内外事物所起的,一种错误的认知与见解。
我们的四大假合的色身不能离开心识。有情生命的色身离开了心识,就不能在世间了别认知内外事物,就不能动身发语.做种种的思维与活动。离开了心识,那有情生命就与枯木朽石没有什么区别了,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而心识却不需世间的色身,也可以发挥他的力量!因为心识是纯粹的精神境界的现象,他不属于物质世界。
可心识也不是随意就可以放弃世间的色身,而任意独存的。
否则我们也就没有烦恼与痛苦的束缚了,也就没有修行的必要了。心识需不需要色身,完全取决于心识以往的业力与修行境界。如果是业力牵引他与色身而结合,那么心识就很难离色身而独存了。无论生命体以何种色身出现于世间,心识都会被强大的业力牵引而不能舍离色身独存。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这五识的共同功能是:对他们现前的外部事物,无需思量考虑当下就可以了别认知,并生起善.恶.非善非恶(无记)的反应。这五识本身没有思量考虑的功能,为什么还能当下生起善.恶等的反应那?这是因为心识在历世的生命轮回中,所积累的大量的经验,转变成了他们的本能反应(条件反射)。
五识可以让生命体在物欲的世间里,通过根身追逐世间色.声.香.味.触的物欲享乐。这五识各自负责各自的功能,与其他四识功能互不干涉。这五识的五种功能,可以在欲界的一切时空里,随缘起用。他们对外部事物的了别认知,都是片面的.不完全的认知。只有将他们五识对外部事物的认知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外部印象。能起到收集前五识,对外部事物的印象与整合功能的,就是第六识,“意识”。
第六识:意识(思维中枢)
意识才是真正的了别认知之识。意识好比一个情报部,而五识就好比分散各地,执行各种情报收集任务的特工。五识把各自收集的情报汇报给总部--意识。意识在把五识收集的情报进行分析.整理成一个完整的判断,并可以协调前五识,迅速地做出善的.恶的.非善非恶的(无记)三种反应。
(意识在生命体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那?)
意识的作用
意识在生命体中能起现量.比量.非量的作用三种作用。
一.现量的作用:
意识在对具有实质存在的事物,根据以往的经验,不加思考地做出判断的能力。
二.比量的作用:
意识对没有实质存在的事物,根据以往的经验,迅速做出比较.测度.推论,也能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猜谜语)狗. 孩. 花生
三.非量的作用:
意识对根本没有存在的事物,无中生有,并做出错误虚妄的认知。这就是意识的三种作用。
意识作用的局限
六识不是对所有的外部事物都能了别认知的。六识的作用是有局限的,他只能对性境.独影境.带质境三种外境进行了别认知。
性境:
就是实实在在的外境。
独影境:
能为意识了别认知的,没有实质存在的幻境。(海市蜃楼.梦境等等)
带质境:
意识对实质存在的外境,不能做出恰如其分的了别认知,把他误认他物而不自觉。意识
错误的了别认知的这类外境,就叫带质境。
(比如:鱼 以前人类认为是水里的就是鱼————)
意识的功能:
意识具备全部的五十一个心所有法,就是五十一个心理状态。这五十一个心理状态,就是意识的功能。
1.作意 2.触 3.受 4.想 5.思 6.欲 7.胜解 8.念 9.定 10.慧 11.信 12.精进 13.惭 14.愧 15.无贪 16.无嗔 17.无痴 18.轻安 19.不放逸 20.行舍 21.不害 22.贪 23.嗔 24.痴 25.无明 26.慢 27.不正见 28.忿 29.恨 30.恼 31.覆 32.诳 33.谄 34.骄 35.害 36.嫉 37.悭(qian ) 38.无惭 39.无愧 40.不信 41.懈怠 42.放逸 43.昏沉 44.掉举 45.失念 46. 不正知 47.散乱 48.睡眠 49.恶作 50.寻求 51.伺(审视.伺察)。
第六识--意识,具备所有的五十一个心所有法,因此,有情生命的起心.动念.身.口.意的活动,全是由意识引发的。
虽然意识具备所有的五十一个心所有法,但是他有他的局限性。第六识,它是依经验惯性地,使生命做机械的反应,不需要太多的思量。(比如: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冷了穿衣等)它只是起到对外部事物了别认知的作用。它对内外事物的了别认知一结束,它也就停止了活动。
它不需要对外部事物做比较复杂地思考.度量与推理,因为第六识在历世的生死轮回中,积累了大量的,对内外事物的了别认知的经验。它只需要将现前的内外事物,与往昔的经验进行简单地对比.度量与推理,并机械.本能地做出反应就可以了。反应结束之后,它也就停止了活动。
最重要的一点是,六识在对内外事物的了别认知的过程中,便产生了对内外事物的“妄想分别之心”,可以说:六识就是妄想分别之识。我们的妄想分别心,就是由它的活动而生起的。这就是第六识---意识。
第七识:末那识
第六识是依经验.本能做机械的活动,而第七识是较为自觉.主动.着意的心理活动。他才是生命体真正掌管思量活动的部分。
他具有:贪.痴.不正见(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慢四个根本烦恼心所有法。
具有: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恐惧.激动.失去内心的安宁)
失念(忘记).不正知(愚昧无知).散乱八个随烦恼心所有
法。
具有:触.作意(寻找.取境).受.想.思(思量.比度)五个遍行心所有法。
具有一个:慧.别境心所有法。(十八)
末那识一但遇到外缘,便生起相对外部事物,恒起差别的您我之想(我执),他无时无刻不在把持着这个我执。无论前六识那一法.那一作用的生起,这个我执都会同时并起。无论六根做什么样的活动,他都认为是他所做.是他的行为。(--)
他能不断地主动.自觉地审察.思量内外事物,而生起善.恶等念头。这些念头.想法直接影响第六识,令六识指挥前五识做出种种反应与行为。所以末那识一但活动,他就可以指挥我们的色身,发语.动身做种种的身.口.意的行为。
可由于末那识具有很少的一部分心所有法,所以他的力量很是有限,本来他才是真正掌管思量的。可由于六识强大的惯性.机械的活动力,使七识多数时间是被前六识而左右。所以我们的生命活动,多数都是在依惯性,机械的生活,很少动脑。
而六识在无数次地生死轮回中积累的大量经验,原本是由七识的自觉.主动.着意的思量而来。现在由于六识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使的生命主要依靠经验,来惯性机械地生活,反使六识成为了生命活动的主导。而当下.今生末那识对内外事物的思维.思量的活动,又会成为今后六识的经验。六识今后在依现在末那识的思量经验而惯性.机械的活动。就这样,七识与六识彼此相互薰习,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也是生命,生死轮回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八识:--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是七识--末那识的本体,为七识所依。他有很多的叫名字,我们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阿赖耶识的本质与功能。
阿赖耶:
在生死轮回之中,长处而不败坏.失散。
藏识:
因为他具有能藏.所藏和执藏的三种功能,所以叫他“藏识”。
能藏:他能把前七识的所有生活经验储藏起来,而且不会忘记或丢失。他不但能储藏今生的生活经历,而且能储藏前生与未来生的生活经历。八识他能把我们所有的果报种子(还没得到果报前)储藏起来,在今后的生命活动中随缘引发现行。
所藏:我们众生的业报种子与生活经历,都是以他为储藏之“所”,在没有其他的地方可藏。这就是所藏的功能。(业报种子的唯一仓库)
执藏:他能把我们的生活经验与业报的种子,牢牢地执着而不忘失。这就是执。
这就是八识的三种蕴藏功能。
出生识:
因为他具有创造力,能现行生出各种法。
和合识:
因为他能把各种真伪.染净.善恶之法夹杂揉和在一起。
薰变识:
因为他能被六.七识所作的业薰习,而生起变化,又能互为因果地薰习六七识,使业报出现。
本觉识:
因为他隐藏着众生的觉性,如果能显现出来,众生就会得到真实的究竟智慧,从烦恼.虚妄中解脱出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真识:
因为他与宇宙万法的本体真如相通,与最终极的真如,至真.至善的法同体。
家识:
因为一切法都是由它的活动而生起,一切心物都是从他体内流出,为一切心物而依,如同我们的家一样。
本识:
因为他是一切法的根本,除他以为诸法在没有其他可依。
体识:
因为他是一切法的本体(法性)。
寂灭识:
因为他有动而能够创造万物的能力,也有寂灭而不起相对的能力,能够处在清净无生无灭的状态之中。
金刚智识:
因为他储藏了一切无上的智慧,能由众生开拓使用。
一切种智识:
因为众生从他那里,就可以得到一切种种的究竟智慧。
这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他只具有触.受.作意(寻找.取境).想和思(思量.比度)五个心所有法。他的本性是非善非恶.无覆(不隐瞒自己的行)的。他是七识所依的本体,他行相细微,不起我执,又不主动作业,所以他是一般的凡夫所不能觉知的。(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也就忽略了他的存在,众生只知道一个恒思量.执着我的第七识,动身发语的第六识),和做种种行为的前五识)。而真正主宰我们的却是这个阿赖耶识,他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在幕后主持着我们业报的引发与精神力的供应,主持着根身形象的维持。
虽然阿赖耶识行藏甚深.细微,但他蕴藏了一切法的种子。他一但遇到适当的外缘,他就会立即以种种的形相.种种的时间与空间.种种的际遇,遍满宇宙现行。然后由前七识去经历.去感受.去承受业报的果实,直到所有的业,都得到果报为止。
为什么果报非要前七识承受那?
因为:一切的业皆由前七识所做所为,当然就由他们来承担业的果报。所以我们修行只能修我们自己,只有修行人本身才能享受到修行的果,他人是取代不了的。我经常遇到.听到一些人常说:“我儿子不好.或者家人有病苦,我要好好修行,替他修一点,替他消业”。那是不可能的,不修行的人也能享受到修行人的果报,那是不劳而获,那就让一个人替所有的众生修行得了!不修行的人也能享受到修行人的果报,这不就是颠倒黑白了吗?对修行人也是不公平的。
因此,修行的果报只能由修行者本人来享受,其他人是不能占得丝毫利益的。
八识在生命体还没有成立之前就已经存在,在我们的色身败坏后却是最后一个离去。而他把我们这一期生命所有业的果报种子.经验储藏起来。等待我们下一期生命时,遇到适当的外缘引发,使我们的业报现前。
我们的一生看似出于被动与意外.身不由己,其实我们一生的所遭.所受,都是由我们以前所做的业,由业力牵引所制。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不是某个人.某个神.某个佛.某个上帝来主宰的.来主操纵的。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是我们自作自受,您不要抱怨,命运只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所以:我们学习佛法是要掌握宇宙生命的科学知识,以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自己不愚昧.不被他人愚昧。不要让他人的思想来束缚自己,任人宰割.任人欺诈。
真正主宰我们的就是我们自己。因此要想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就必要掌握佛法的真理。勇敢地面对自己曾经造下的业,而无怨无诲地去承担.去接受自己的业报。当下就断除一切有损自己.有损他人的念头与行为,免除未来自己承受恶报,为今后塑造自己一个美好的人生。
八识与真如
八识虽然是一切法的本体,看上去与真如相同。但是,八识与真如有很大的区别。
八识与真如的区别在于:八识是真伪.染净.善恶相掺揉和合在一起的。而真如相对法界是常.住.我.净.真。八识是真如活动变异的结果。他与真如的本质是相同的,而宇宙(法界)中的一切诸法都是从真如的变异而来。
宇宙中诸法是真如变异的结果,无论诸法怎么变异,他依然保持着真如本质不变。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植物,还是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有情的.无情的,都具有同样的本质,都具有同样的佛性。这就是众生平等.诸法平等.不一不异的道理。
宇宙诸法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相互渗入.彼此融摄.彼此制约的。
万法合成了宇宙,宇宙是万法合成的。以一法不可能成就万法,以一法不可能成就宇宙。任何一法不可能先其他法而生,也不可能后其他法而灭。
因此,在修行佛法上也是这样的。任何一种修行方法.修行法门,都不可能独立支撑诸法,都不可能以一种修行方法.修行法门,来成就无上的正等正觉的佛果。
要知道,一切修行方法.修行法门,都是释迦牟尼的方便说法,都是应机而说。都是针对不同根性的众生,而设的善巧方便。真发心修行佛法的人,必要放弃修行方法与修行法门的偏见。各种的修行方法与修行法门,应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扶植,不应偏执一边。
上面的道理很重要!很多信佛人张嘴就说去极乐,闭嘴就说要往生。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万法之间有上述的这种关系。所以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不可能某个人最先进入极乐,不可能某个人最后才进入极乐!要进一起进,否则一个也进不去。去也是带业往生,有业就有烦恼,有烦恼就不能称为真正的极乐世界。总有一天还是要回来的。带业往生是让您去极乐世界学习佛法知识,提高自己的觉悟.提高自己的心境,好回来为众生解恶解困!不是让您去享福!修行虽是个人的行为,可修行的目的.目标是为无量的众生,是要靠众生共同的努力。
所以这也是观世音菩萨倒架慈航的原因,这就是不度他人怎度自己的道理。我们要想不在有烦恼与苦难的束缚,永恒地生活在平等.愉悦之中,只有靠我们众生共同的努力。无论是信佛的还是不信佛,以各种方式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永恒的.平等的.愉悦的生存环境(极乐世界),而勇猛精进的修行!建立一个真正的娑婆极乐.人间极乐。
修习佛法一定要建立在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众生的基础上。所以修行佛法的目的应该是:以显现真实的我.以建立极乐为宗旨。
我们上面讲了识是:一种能力,分辨了别内外事物的能力。识,是有情生命对内外事物所起的,一种错误的认知与见解。我们坠入生死轮回,受种种世间烦恼与苦难逼迫的根本,就是这八识!由于八识对内外事物的错误的了别认知与见解,才使我们坠入生死轮回的。
释迦牟尼讲法四十九年的最终目的,是要纠正我们众生对内外事物错误的了别.认知与见解。
怎样才能使我们错误的了别.认知与见解纠正过来那?就是要将我们的识,转化为智慧。
转识成智
转识成智:就是将心识彻底地净化。把心识从前对外境错误的认知与见解纠正过来,除去心识的染污与颠倒的活动。使心识今后的一切活动,皆依究竟的真如智慧而行事,使心识得到彻底的净化,在没有半点的染污与颠倒的活动。
具体的转识成智,就是将八识转化为四智。把前五识转化为成所做智!将第六识转化为妙观察智!将第七识转化为平等性智!将第八识转化为大圆镜智!
释迦牟尼以种种方便.种种形式讲法四十九年,全都是围绕怎样运用我们现有的智慧和方法,来转化这八识。使我们的智慧一步步地提高,直至智慧究竟解脱。
为什么不用断而用转化那?
因为有情生命只有具有八识,生命才具有真实的意义,断除了八识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生命的意义了。无论是错误的了别.认知与见解的识,还是我们究竟解脱的智慧,都是我们清净自性的流露,不过是自性的染与净.正与谬.分别与平等而已。染.谬.分别都是我们的自性,断除了染.谬.分别,也就没有了净.正与平等,也就没有了我们的自性。
这就是在有为中看到无为,在世间法中看到出世间法。无为法与出世间法,不是脱离有为法与世间法之外的另一类。
所以,不能断除使我们颠倒妄想的“识”,而是要将识进行净化。把他的染污,净化为清净,把他错误的见解与认知转化为正确.转化为究竟的智慧。
因此,达到智慧究竟解脱的佛陀们,同样具有八识。生活在极乐世间的众生,同样也具有八识。只是他们的“识”已经得到了净化,已经把“识”转化为了“究竟的智慧”。他们在也不依惯性而机械地,颠倒妄想的生活,在也没有对外部事物错误的认知与见解。觉者们的识:是清净的识!是正确的识!是真理之识!是究竟的智慧!成所做智:
成:是成为。
所:是所使.驱使。
做:是起种种的活动。
就是将前五识进行净化,使其转化为依智慧驱使而做种种的活动,令其不在依经验而惯性.机械的活动。
这就是转前五识为:成所做智 。
妙观察智:
第六识是前五识所依,由于六识具有五十一个心所有法,所以他在八识中对外部事物的观察力是最强的,但也是错误的认知与见解最多的。
通过对六识的净化,使其错误的见解与认知,转化为依智慧而起对内外部事物的,微妙的种种比较.测度.推论,得出无有谬误的观察结论,而不在生起妄想分别之心。
这就是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
平等性智:
七识具有相对外部事物而恒起我执,整日里执着在虚妄不实的,你我分别的境遇里。而他能够自觉.主动.着意的做种种的心理活动。他才是我们色身真正的主宰者,前六识的种种活动皆依他而起。
将末那识以往恒起我执,分别你我的错误认知与见解进行净化,彻透宇宙诸法都具有相同的真如法性,原本就是平等无二的宇宙实相。令其舍弃我执,平等对待一切众生。并且不记任何回报,无私地去为众生解脱苦难的束缚,给众生带来最大的快乐,而行使种种的功德。
这就是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 大圆镜智:
第八识染净具收!第八识蕴藏着众生以往所有善业.恶业的种子。通过佛法的修行,通过前七识的净化,不在有新的恶业种子的产生。并且无怨无悔地去承受以往诸业的果报,并且除掉了我.法二执,使得阿赖耶识纯净无染。由于他的清净染污相搀杂.糅合的特性,得到了彻底的净化,所以达到了至善的智慧究竟圆满。
这就是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
八识转识成智的过程,就是使修行者逐渐地从依经验而惯性.机械的生活中解脱出来,恒以智慧而行事,趣向解脱的过程。
恒以智慧而行事,就会使我们六道众生,不在对宇宙生命有错误的见解与认知。就不会使我们穷力地去追逐世间虚妄不实的物资欲望,而带来种种的烦恼与痛苦的逼迫。
对宇宙生命没有错误的见解与认知,就会使我们避免做一些不善的业。没有不善的业,就不会使我们受业力的牵引而坠入生死轮回。没有生死轮回,我们就不会受种种的烦恼与痛苦的逼迫。我们也就会生活在永恒.常住的大涅盘的愉悦之中。
要想转识成智必要知道心.意.识三者的关系。
心意识的关系与功能
要想使自己转识成智,解脱生死轮回的束缚,成为智慧与智力究竟的觉者(佛),必要知道心.意.识三者的关系与功能。
心:就是蕴藏着真如本性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与万法具有相同的真如法性,他与万法之间没有相对的你我分别。“意与识”所起的种种业种都储藏在阿赖耶识之中,所以他可以受到“意与识”的熏习。
由于阿赖耶识可受“意与识”的熏习。所以,阿赖耶识搀杂着“清净与染污”的一切法。但是,阿赖耶识从不起主动的业,所以常常不为一般的凡夫所察觉。只有在因缘适当的时候,他才能作出相应的世间活动。
无论众生在业力的牵引下,轮转生死的过程中。“意与识”有什么样的变异,“心”的真如法性的本质都是恒古不变的。
众生如果能够依法修行,清除阿赖耶识蕴藏的染污不净的法。就可以使自己达到智慧究竟,使自己的真如法性(佛性)圆满的显现出来。成为一位常住永恒愉悦的,了脱生死烦恼的佛陀。(这就是心)
意:就是恒起思量.执我的“末那识”。末那识可以驱使前六识动身发语,做种种的行为(业),他是色身真正的主宰者。
末那识不但可以驱使前六识动身发语,做种种的业。而且可以调动“心”,也就是阿赖耶识蕴藏的无穷的.不可思议的力量。来创造自己的命运,来创造一切。
只可惜的是,一般的凡夫未能善用“意”的这种力量。不但没有善用,反而“意力”薄弱者,反会被惯性与机械力强大的前六识而主导,失去自主的能力。(烟瘾.酒瘾.打麻将上瘾等等的隐君子)
识:就是八识中的第六识,他依“意”而起。所以,他受到末那识“意”的驱使。
六识,具有驱使有情生命前五识对外部事物的了别.认知的能力。有情生命有了这六个精神力,才能在世间做有效的色身活动,做种种善的与不善的业。
前六识对外部事物的了别.认知的结果,往往是错误的。因为,“识”在世间所起的种种活动,都是依历世生死轮回的经验,而主观所起的惯性的.机械的活动。
这个主观所起的惯性的.机械的活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本能”。这个“本能”,他对外部事物不佳思辩,全凭自己的一己经验就做出判断。它的种种活动,皆是妄想分别。
所以,识对外部事物的了别.认知的结果,往往是错误的,是不正确的。
(我可以举五戒的例子:
如一提到“杀戒”人们就会本能地做出;剥夺他人生命权利的结论。
........“盗戒”....................;窃取他人财务的结论。
............“淫戒”....................;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的结论。
实际上没有那么简单,佛所说的五戒具有很深的含义,而做出上述判断结果的原因是:我们全凭自己的一己经验.主观的.惯性的.机械的.不正确的了别认知的结果。)
总结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心.意.识”三者的关系与功能。
心:就是八识中的第八识阿赖耶识,是前七识所依。她的本质与诸法不起相对,没有你我的分别,她是真如的一部分。她是一切有情生命智慧与力量的源泉,无论是一般的凡夫.菩萨还是佛陀的“心”,都是彼此相通.彼此相融,都是平等无二的。她的活动可以起无穷的力量与神变,她可以创造一切。
她的功能是:她可以把“意与识”所做的一切业种储藏起来,等待以后因缘成熟后,使“意与识
”依业受报。
由于她可以储藏“意与识”种种业的种子,她又具有真如的清净法性。所以,她可以被“意与识”熏习,她是清净.染污相搀杂的。无论“意与识”做多少业,起什么样的变异,她的真如本性,都是恒古不变的。这就是“心”。
意:就是八识的第七识末那识,是前六识所依。他可以驱使前六识动身发语,起种种的行为(业),他是色身真正的主宰者,他可以调动“心识”蕴藏的无穷的.不可思议的力量。
他有主观的自觉.主动.着意地,恒起思量.执我的特性。所以,他认为前六识所起的一切行为,都是他所做。而前六识对外部事物错误的了别.认知,又熏习着他。使他对外部事物的思量出现谬误,而迷失自我。
前六识对外界事物错误的了别与认知,又是依他错误的思量与执我所起。
当他的“意力”微弱时,又会被前六识强大的惯性与机械力而左右,失去对色身的主宰。这就是“意”。
识:就是八识中的第六识,他依末那识而起。他具有依经验而对外部事物主动地.不佳思辩地,起种种错误的了别认知与妄想分别的能力。他的这种能力,都是来源于历世的生死轮回中的经验,而起的惯性与机械的反应。当“意力”微弱时,他可以剥夺“意”对色身的主宰权,使色身全凭他的惯性而机械的活动。这就是“识”。
识依意而起,意依心而生。识熏习意,意熏习心。
因此,修行解脱,最终得无上的正等正觉,处于永恒愉悦与解脱的圣果,最重要的是将意与识的,智慧转化。
也就是将识,妄想分别的第六识,转化为妙观察智。这样,就可以使前五识与第七识同样得到智的熏习。因为,妄想分别的第六识是依第七识而生,又可以熏习第七识,而第六识可以驱使前五识做种种的业。因此,妄想分别的第六识的,智的转化,直接可以使七识与前五识同转。
同样的道理,恒起我执的第七识的平等性智的转化,直接可以使第八识与前六识的,智的转化。因为,恒起我执的第七识意,是依第八识而生,又可以调动第八识,心的无穷智慧与力量。而前六识又是依恒起我执的第七识意,而起的。因此,恒起我执的第七识的,平等性智的转化,直接可以使第八识与前六识同转。当七识与六识彻底地转化为妙观察智与平等性智的同时,第八识也就同样转化为大圆镜智了,也就得到了最终的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
所以,修行解脱得到最终的佛果,最重要的是将妄想分别心(六识)与我执(七识),智的转化。七识与六识转,其他识同转,一转众转,一迷众迷。宇宙诸法就是这样相互融摄.相互辅助.相互制约.彼此影响.彼此共存的关系。
因此,任何一法不可能先其它法生而生,后其它法灭而灭。实际上宇宙诸法本无生无灭的,诸法之间是不一不异.平等无二的。所谓宇宙诸法的生灭现象,只是在相对的时间与空间里的,假和与破散的现象,他们的本质是不生不灭的。
就上述宇宙诸法之间的关系。修行方法也是这样,光靠一种方法修行是不可能得到无上解脱之果的。所以,修行解脱一门深入的方法,是在其它的修行方法的辅助的基础上,依个人的秉性乘性而选择一种方法而修,不是抱住一种修行法不放。发心修行的众生切记这点,以免误己误他。(这就是心意识的关系与功能)。
顺便说一下,当意力薄弱者直接转六识.七识成智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就需要持戒来规范自己的前五识的种种行为。以持外在的戒,先转前五识为成所做智,然后在转六识.七识逐步地循序渐修。
持戒要避免持邪戒!要知道什么才是有益修行解脱的戒。戒与戒律是不同的,要知道戒的意义与戒律产生的过程与缘起,这样才能避免持邪戒与戒魔的生起。我后面在讲关于戒与戒律。
用什么方法来转识成智?
一.是依佛的修行方法。二.是可以依佛法的原理,乘性自主开发。
修行方法不要局限在释迦牟尼所说的修行法中,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年,只是依众生的不同根性而略说的。您认为释迦牟尼所说的修行法不适合您,您可以依释迦牟尼说的宇宙生命的原理,自主开发自己的转识成智,趣向解脱的方法。
也可以用释迦牟尼所说的宇宙生命的原理,来指导外道的修行方法。
您也可以在信仰其它宗教的基础上,在其它宗教修行方式的基础上,运用佛说的宇宙生命的原理,来指导自己的修行方法。
只要您修行的态度与目的纯正,只要您以利己利他.度己度他的态度,与最终令自己.令他人.令众生都离苦得乐,趣向解脱为目的。无论您有什么样的宗教信仰,以什么样的种种形式,都可以运用佛法的原理,没有什么“盗法”不“盗法”的。
佛法是宇宙的科学真理,是宇宙生命的真谛。是全体众生所共有的,不是某一人.某一集团或某一宗教的。
只要您端正修行的态度与目的,无论您有什么样的宗教信仰与思想学说,无论您是什么样的种族,无论您是处在什么样的社会阶级,十方诸佛.菩萨都会欣喜地,主动自觉地来帮助您。在佛.菩萨的心中,没有什么宗教信仰与种族的区分,众生都是平等无二的。
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年,都是说的转识成智的方法,在这里我就不说啦,把它放在修行篇里在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