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浅说
王博谦居士辑述
印光大师鉴订
序
人何以要学佛
乐是苦的因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出世间法仍以世间法为根本
佛道容易成么
在家人也能学佛么?
愚笨人也能学佛么?
女人也能学佛么?
修行人不可修人天福
修行人应当修净土
念念阿弥陀佛就能成佛么?
学佛应当念什么经典做什么功课
修行人要精进不可懈怠
何以应当戒杀?
修行人忏除淫念的方法
大乘小乘的分别
真心与妄心的分别
修行人降魔的方法
临终的一念
佛学与学佛的分别
序
佛法深广,有如大海,唯佛与佛,方能彻其源底;其余九法界,虽则圣凡利钝不同,各各随己分量而为修习,以迄证入。譬如修罗香象,及与蚊虫,饮于大海,各得饱腹而去;若欲一口吸尽,除非具足大海之量者方可;否则只可亲尝其味,未易穷源彻底也。然佛法乃一切众生即心本具之法,于众生心外,了无一法之所增益;以一切众生之心,当体与佛无二无别。但由迷而未悟,起惑造业,随业受苦;以致即心本具之智慧德相,被烦恼恶业之所盖覆,如云笼月,不见光相。虽则不见光相,而月之光相常自如如,了无所减。如来由是起无缘慈,运同体悲,随顺机宜,与之说法。虽大、小、权、实,偏、圆、顿、渐,随机施设,种种不同;在佛本意,无非令一切众生,背尘合觉,返迷归悟,出幻妄之生死,成本具之佛道而已。以众生业障深重,未易消除;故特开信愿念佛之净土法门,俾一切若圣若凡,或愚或智,同仗弥陀宏誓愿力,往生西方;则复本具之心性,成无上之菩提,盖易易矣。自佛法入震旦,千八百余年以来,凡圣君贤臣,伟人名士,莫不仰遵佛嘱,护持流通;以佛法虽属出世之法,所有世间经世之道,悉皆包括无遗;举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咸与世间圣人所说无异。世间圣人,唯令人尽义尽分;佛则具明能尽义尽分,与不能尽义尽分之善恶报应。尽义尽分,只能教其上智;若禀性顽劣,则不是伪为,便是故悖。倘知善恶报应,则欲为善而必能勉力,欲为不善而有所不敢矣。如来所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法,深则见深,浅则见浅。以之修心,即可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以之治世,即可胜残去杀,返浇还淳。近来世道人心,陷溺已至极点;竞倡新法,废弃旧章。虽父子夫妇之伦,尚欲推翻,况其小焉者乎。以故天灾人祸,相继降作;国运危岌,民不聊生。有心世道人心之人,欲为挽救,普劝悉皆研究佛学,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由一传十,由十传百,至千至万,靡然风从,庶可望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此实治乱持危,改革世道人心之根本法轮也。当今之世,若不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为训,虽圣贤齐出于世,亦莫如之何矣。若不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修,纵天姿高上,亦难断惑证真,了生脱死。王博谦居士,宿根深厚,救世心切,兼且主笔报馆,操言论之机关。欲令同人,同皆学佛;以佛教经论著述,文深义奥,纵慧业文人,久经研究,尚难悉其指归,入其阃奥,况愚夫愚妇乎哉?由是以己所见之理,作学佛浅说二十篇,概用通俗文字;其语悉本佛祖经论,不过借显浅之文发挥之,以期雅俗同观,智愚咸了耳。以光形迹虽异,志道原同;虚心下问,以稿见寄,谬令鉴订,以便流通。因详阅之,不胜欢喜。聊抒愚怀,以示同意。普愿阅者,同生信心;所有利益,当自证知。
中华民国十三年甲子季春古莘常惭傀僧释印光撰
人何以要学佛
列位要知道人们,何以要学佛的理由,须先知道释迦牟尼佛,何以出生的缘故。
法华经说:‘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什么大事,就是人们的生死大事。列位要知道,人人都有一个本来面目。这本来面目,在佛教的名词,叫作佛性;在世俗通用的名词,叫作灵性。本是无形无象,不可以言语形容的。历代祖师,于无可形容之中,假定一种形容的话头,说是圆陀陀、光灼灼、赤洒洒、一丝不挂,也不过形容个大略罢了。列位要晓得我们的本来面目,在那无始以前无明未动的时候,(无明者,痴闇之心,体无慧明也。)原是不死不生,与佛的心性一样,因为无明一动,就钻进了生死的圈子,从此就生生死死,尘尘劫劫,在生死苦海里面随业流转,(随业流转者,随自己身口意造作种种有漏善,及诸恶业之力,流转于六道之中。)永远跳不出这生死圈子。并且虽在生死苦海里面,往往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譬如苍蝇一般,终日营营,撞来撞去,不知忙些什么。在我佛如来慧眼,观看众生这种颠倒情状,真是可怜极了。正如法华经所说:‘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我们娑婆世界的本师教主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劫以前,早经成佛。因为怜念我们众生,长久的沉沦在生死苦海之中,愚痴不醒,永无回头到彼岸的机会,(到彼岸,即出离苦海也。)因此发了大慈悲心,不惜应身救世。当中国周朝的时候,在中印度天竺国地方,降生为净饭王太子,其母摩耶夫人破右胁而生;舍弃国荣,出家在雪山成道,(雪山,即喜马拉雅山。高于海面二万九千尺,其顶千古积雪,故名雪山。在印度之北,西藏之南。西藏久属吾国,不待言。其间有不丹、尼波耳二国,亦久属吾国;释尊成道于此,盖早具文殊主化五台,达摩承命东来之意。)说了四十九年大法。现在佛教各种经典,都是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说。但是千言万语,说来说去,说到归根结柢,无非是度人脱离生死超出苦海。所以法华经说:‘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我佛慈悲,既为众生之生死大事而出世,我们再不澈底觉悟,再不勇猛发心,那真是辜负佛恩,自暴自弃,千万亿劫无由出离生死苦海了。
人皆有生,即人皆有死,即人皆贪生而怕死。人们想要脱离生死,只有发心改恶修善,至诚念佛,即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享那永远不死的快乐。否则愈怕死愈要死,在轮回之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纵经世界微尘数劫,亦难出离六道轮回。则永远在贪生怕死之中,即永远在生生死死之中,跳不出这个生死圈子;若要跳出圈子,劝君赶紧学佛。我当少年的时候,小有文名,狂妄荒谬,目空一世;不但不肯学佛,并且还要辟佛,说人家学佛的是迷信,至于持斋吃素,尤为反对。当那个时候,我自信为辟佛中坚分子,无论如何是不肯降伏的。虽也看过几部佛经,倒反拿来作辟佛的资料,其实于佛经里面的微言奥旨,却并没有去细心的理会,只是剽窃了一句两句,信口狂吠,吹毛求疵。如今回想起来,真正罪过,真正惭愧。我那时少年气盛,不但不信有佛,并且忘却了死,后来年岁渐增,慢慢觉著人生总有一死的观念,遂触动了贪生怕死的观念。往往独自一人睡在床上,当那黎明苏醒的时候,思前想后,万念起灭:初想我今年已经几多岁了,不知还有几年好活?又想人生夭寿不齐,我今日活著,明日就死也料不定。又想自幼而少,自少而壮,都在眼前,不过一刹那间,就是活到一百岁,也不过一刹那间,就完事了。又想现在此地此房此榻,是我住我睡,一刹那间,我不知那里去了,此地此房此榻,又不知何人住了睡了。又想我死以后,是不是就此灰灭了?(这就是众生的断见,要知道心性是长存不灭的。)如果就此灰灭,倒也罢了,设或又有来世,来世的我,就不记得今世的我了。又默然自己数著自己的出入气息,想道我这气息出了一口,就少一口,等到一息不来,万事成空,那是何等凄惨!又想人生出生入死,如此凄惨,有没有可以避免生死的方法呢?千思万想,没有没有!此时我的思虑,如同辘轳一般,一阵一阵的起落;我的心肝如同刀搅一般,一阵一阵的酸痛。想到后来,终是无可如何,只好糊涂混过,撇开再说。我的贪生怕死念头是这样,我想人人的贪生怕死念头,大半也是这样。后来是我的机缘到了,忽然遇著几位善知识,硬拉著我研究佛经。我起初还是却不过朋友的好意,勉强随著他们研究研究,并不知其中有什么妙处。不料一经研究,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原来我所朝思暮想避免生死的方法,佛经上面都完完全全的载著;原来我佛所说之理,是贯澈宇宙的真理;原来我佛所传之道,是解脱生死的大道。弹指之间,如甘露入喉,如醍醐灌顶。回想从前种种贪生怕死的念头,都是一种可笑的妄念。我就从那一天起,断荤茹素,发愿皈依三宝。(三宝者,佛、法、僧也。)如今觉得身心清净,魂梦皆恬,比从前好像换过一个人了。我自己既然得此法益,回顾我无量恒河沙数同胞,大都沉溺在生死海中,没有出头的机会;所以我不惜将我从前罪恶,发露出来,作一个榜样;并且将我所见到想到一知半解的佛学,编成学佛浅说,贡献于大众之前。普愿大众,同发菩提心,(菩提心者,无上等觉心也。)同念阿弥陀,(阿弥陀者,佛号也。译为:无量寿佛。无量光佛。)同超生死海,同生极乐国。
乐是苦的因
苦乐二字,是对待的,是循环的,所以说乐是苦因。人生现在种种的乐趣,都是预先种下未来种种的苦因,将来必受种种的苦果。照佛眼看来,我们凡夫在三界火宅之中,(三界:谓欲界、色界、无色界。火宅:喻在三界中生死之苦,如火环烧也。)因为食色名利,受种种苦;生老病死,受种种苦;更有贫穷困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遂苦;到了后来,因被业报牵缠,还要去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佛看得明明白白。我们凡夫,犹日夜在迷梦之中,乐其所乐,可怜!可怜!人生苦乐相因的事件,一时也说不尽许多,今我姑且拣顶重要的摘出十件,一件一件的揭穿在下面,以当列位的晨钟暮鼓。
一、最乐莫如娶妻。不知花轿入门,重担就挑上了。开门七件,(柴、米、油、盐、酱、醋、茶。)要你安排。况且如花美眷,就是烦恼冤家,年华老去,更如九子之魔,令人可怕。你说是乐是苦?
二、最乐莫如生子。不知呱呱坠地,牛马就做定了。辛苦一生,尽他享受。贤则疾病关心,忧煎叠叠;不贤则门楣(ㄇㄟˊ)贻丑,气恼重重。你说是乐是苦?
三、最乐莫如做官。然而宦海浮沉,风波险恶。况且频年鞅(ㄧㄤ)掌,案牍(ㄉㄨˊ)中长此劳形,几日荣华,下台时不堪回首。你说是乐是苦?
四、最乐莫如发财。然而锱(ㄗ)铢(ㄓㄨ)筹算,费尽心机;况且慢藏诲盗,每防奇祸飞来;撒手归阴,莫想分文带去。你说是乐是苦?
五、最乐莫如穿华服。新衣被体,如同桎(ㄓˋ)梏(ㄍㄨˋ)缠身,尘染羹污,动生懊恼。你说是乐是苦?
六、最乐莫如食美味。膏梁肥腯(ㄊㄨˊ),皆为疾病之媒;适口一时,痛苦无极。你说是乐是苦?
七、最乐莫如住华屋。画栋雕梁,转眼即更新主;近在自己,远在儿孙。你说是乐是苦?
(以上系人世普通的乐,此外更有不正当的乐,更为苦中之苦,即下列三种是也。)
八、最乐莫如嫖妓。假意殷勤,受不尽风流之骗;卒至恶疮遍体,后悔嫌迟。你说是乐是苦?
九、最乐莫如赌钱。通宵达旦,销磨有用之精神;卒至家财由此送尽。你说是乐是苦?
十、最乐莫如饮酒。狂乐乱性,得罪了多少亲朋,耽误了多少事业;卒至老年多病,皆为年少贪杯。你说是乐是苦?
嗟乎!声色货利,都是无形毒药;吃喝嫖赌,同为削命刚刀。富贵全如泡影,繁华能有几时?每当舞席歌筵,非不兴高采烈;迨至酒阑(ㄌㄢˊ)人散,即觉情景凄然。娑婆世界的茫茫人海,简直是无边苦海。奉劝及时行乐诸公,猛省猛省!赶紧跳出这苦海,同到西方极乐世界,有乐无苦的地方,去安身立命罢。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世道不古,人心日坏,一班时髦人物,自作聪明,不相信有因果轮回,天堂地狱。自家不信,还说人家迷信,不知道说人家迷信的,正是他自己迷而不悟;绝天堂之门路,种地狱之深因,愚痴懞懞,可悯可怜!要晓得因果轮回,天堂地狱,是宇宙间的至理,不独是佛家一家的学说。如儒家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家所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难道不是因果么?天堂地狱之说,耶、回两教,都是极力主张的。至于轮回这一件事,古人书上所载,不知凡几。就说稗(ㄅㄞˋ)官野史,不足为信,然正史上所载的,也就不少。我今姑且略举几条:如伯鲧(ㄍㄨㄣˇ)为熊,见于史记正义;如意为犬,见于汉书;羊祜(ㄏㄨˋ)前身为李氏子,见于晋书;梁元帝前身为眇(ㄇㄧㄠˇ)目僧,见于南史梁纪;刘氏女前身为李庶,见于北史齐纪;刘沅前身为牛僧孺,范祖禹前身为邓禹,郭祥正前身为李太白,均见于宋史;夏原吉前身为屈原,见于皇明通纪;载在简编,班班可考。如说因果轮回,天堂地狱是没有的,难道各教圣人,及历代史官,都是说诳骗人么?当然是有,怎么能说没有呢?
因果之理,譬如种植,下种就是因,成熟就是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那是一定的道理,只看成熟的迟早便了。轮回之理,就是俗话所说,人死心不死。躯壳虽坏,心性长存;一日未能出世,自然随业轮转。前生后世,譬如昨日明朝;这种道理,更是容易明白,何须议论纷纭。至今天堂地狱,有两种说法:如以理论,则天堂地狱,皆从自心所生;如以事论,则楞严经所说诸天形状,地藏经所说各种地狱形状,皆甚详明,断非虚妄。可笑现在一班剽窃皮毛的新学家,说道科学昌明,这种鬼神迷信,不攻自破。我倒要请教,现在泰西的科学中,有一种灵学,不是专门研究鬼神情状的么?怎么说科学昌明,就没有鬼神呢?我敢说将来科学愈昌明,一切因果轮回天堂地狱的确实证据要愈发现。或者能够打通人鬼的阻隔,彼此可以觌(ㄉㄧˊ)面相接,也是意中事呢。
出世间法仍以世间法为根本
怎样叫作出世间法?就是超出三界脱离生死。怎样叫作世间法?就是纲常伦纪,及一切做人应尽的责任。佛法虽是出世间法,然而世间法未尽,是仍旧不能出世的。所以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我们凡夫现世的人身,也叫作报身,原是随宿生之善恶业报而来。宿生之善恶业报,即是今生做人享福受苦的前因。然幸得为人,必须尽义尽分,举凡居心动念行事,一一悉令无负,如此方不愧为人。再能依佛所说,最直捷的净土法门,念佛求生西方,自可临命终时,舍报安详,往生西方,了生脱死。
世法上的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字,佛教是字字完全的。一人证果,九祖超升,不是孝么?慈爱众生,犹如赤子,不是弟么?(佛教于孝、弟两个字的范围,比儒教广大得多。)仁王护国,祈祷和平,不是忠么?妄语戒中,首戒诳语,不是信么?三千细行,威仪严肃,不是礼么?四恩总报,(四恩者:父母恩、众生恩、国恩、佛恩。)檀施在内,不是义么?一食(每日惟午中作一度之正食,不更食以节食量。)三衣,爱惜物力,不是廉么?暴露罪恶,惭愧忏侮,不是耻么?况我佛如来,大智、大仁、大勇,智、仁、勇,三德俱全。照以上所说,是佛教的出世间法,已将一切世间法,尽行包括在内。若弃掉世间法,去讲出世间法,是违背我佛如来立教的本旨。故六祖坛经说: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何劳向外求玄?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求兔角。
列位学佛的人,要明自这个意思。倘与世间道德有亏,不但是名教的罪人,亦是佛门的败类;虽是皈依三宝,也是无用。我辈在家居士,要想学出世间法,尤非从世间法上,脚踏实地的做去不可。
佛道容易成么
有人问我:你劝人学佛,佛道容易成么?我说:但恐人不肯真正发心学佛耳;如果真正发心学佛,决定能成。
释迦如来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佛诚言,岂有诳语?既云众生皆有佛性,当然不专指人道而言,凡一切赋性含灵者,皆包括在内,所以飞禽走兽蜎(ㄩㄢ)飞蠕(ㄖㄨˊ)动之类,如果发心,也能成佛。何况人为万物之灵,自然更加容易。再说就是饿鬼道、地狱道,如果发心,也能成佛。何况人道的业障较轻,智慧较全,学起佛来,自然比饿鬼道、地狱道的成功,其难易相去程度,非算数譬喻所能及。我们不知几世修持,此生方得人身;正是学佛的绝好机会。所以如如居士(颜内,宋时人。)劝人修行文说:‘人道不修,他道难修。’幸而得生人道,遇著这种难得的机缘,岂可当面错过。如若错过,即是自暴自弃。盖恐一失人身,正不知又要等待几生几劫,方能重生人道,再遇著这种容易修行的机会。
列位猛省!猛省!速起!速起!列位要知佛与众生,心性本自相同,并无差别;佛之所以成为佛,众生之所以成为众生,不过觉与迷的分别耳。觉则成佛,迷则成众生,转迷为觉,易如反掌。列位要学佛的,不必问佛之能成不能成,易成不易成。只须问自己肯学不肯学,发心不发心。如果真正肯学,肯发菩提心,肯立坚固愿,肯披精进铠(ㄎㄞˇ),无论何人决定成佛,决不相赚。如有妄语,我堕地狱。
在家人也能学佛么?
学佛全在诚心,不在形式。能出家固属胜缘,即在家亦无妨碍。并且我佛如来的出世法,尤须以世间法为根本;倘若父母在堂,尘缘难拨,未得父母同意,遽然忍心出家,尤非我佛所印可。况佛经上所说,四众皆为佛弟子。何谓四众: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是也。优婆塞、优婆夷,不都是在家的善男子善女人么?当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大居士,名为维摩诘,这位大居士,神通广大,辩才无碍。世尊座下的诸大弟子,都受过他的呵斥;只有文殊师利菩萨,可以与他对答。有一部维摩诘所说经,上面所载,就是这位大居士的学说。这是我们在家居士学佛的鼻祖。此后历代以来,居士往生西方的甚多甚多。最著名的,如晋朝刘遗民居士、宋朝王龙舒居士,列位要知详细,买一部净土圣贤录看看,就知道了。
出家修行,容易摆脱世俗上种种尘缘,家室中种种缠缚,可以专心办道;故以修行而论,自然以出家为方便。但是出家人倘不能摄心,则山林无殊闹市;在家人倘能摄心,则闭户即是深山。修行全在一心,出家在家无甚分别;并且在尘劳中成功的,比较在山林中成功的,功夫较有把握,不会走作。此是在家修行胜于出家修行之处。所以佛经上说:在家菩萨比出家菩萨,有种种之饶益也。
然我辈在家居士,要晓得在家修行,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富贵逼人,势焰炫赫,你能不动心么?贫穷彻骨,境遇拂逆,你能不动心么?家事纷麻,米盐琐屑,你能不动心么?,妻孥(ㄋㄨˊ)絮聒(ㄍㄨㄚ),儿女满前,你能不动心么?有此种种诸难,所以出家修行,成功的甚多;在家修行,成功的万中不过一二。必须勘得破,放得下,办道勇猛,发心坚固,方能镇服一切,摆脱一切。所以在家修行,必须要明白楞严经旨:‘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我转万物,而不为万物所转。)倘能将此两句,默默体会,常常在念,抱定了如法做去,久而久之,功夫纯熟,一切不能摆脱的难题,自然而然的都摆脱了。到那时候,无论呼奴使婢处,料理家事处,均与我修行无妨。明乎此义,则瓦砾皆坦途;不明此义,则举步皆荆棘。凡我辈在家居士,愿共勉之!
愚笨人也能学佛么?
学佛不分智愚,聪明人能学佛,愚笨人亦能学佛;并且聪明人学佛,往往不如愚笨人容易成功。这是什么理由呢?因为聪明人思虑太多,用心太纷,修行颇难进功,反不如愚笨人思想简单,用心较易纯一。所以做别的事,聪明人比愚笨人占便宜;惟有学佛,愚笨人断不落聪明人之后。
佛书上说:人的性质,有利根钝根的分别。利根就是聪明人,钝根就是愚笨人。世尊说法,随人根性而为分别;可见世尊说法并不是专对利根人说,不对钝根人说的。钝根人既一样的可以闻佛说法,当然一样的可以入道成佛。从前释迦牟尼佛,有一位大弟子,名叫周利槃佗伽,他的性质最是愚笨,一切经典不能通晓。释迦佛教他专念笤(ㄊㄧㄠˊ)帚(ㄓㄡˇ)二字他还是记得笤字,便忘记了帚字;记得帚字,便忘记了笤字。这也可算得愚笨到极顶了。然而他竟修到大阿罗汉的地位。这不是愚笨人可以学佛的凭据么?
愚笨人修净土法门,最为相宜。因修净土者,只须念一句阿弥陀佛,念到一心不乱,即能往生西方,就是不兼通他种经典,也不要紧。一句阿弥陀佛,虽是普利上中下三根;然而钝根人要学佛,尤非念佛不可。有人问:不识字的人,亦能学佛否?我说:从前六祖慧能大师,又何尝识字呢?
女人也能学佛么?
佛经所载:比丘尼成佛的,如佛姨母波阇波堤比丘尼,罗侯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即释迦世尊未出家前之妻。)皆曾蒙佛授记,当得作佛。至于在家女人,也能成佛。法华经提婆达多品所述:龙女献珠,立地成佛的一段公案,说得明明白白。今将法华经原文恭录于后,请列位善女人虔诚讽诵,决定发心。
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
智积问文殊师利立言:此经甚深微妙,诸经中宝,世所希有。颇有众生,勤加精进,修行此经,速得佛不?文殊师利言:有娑竭罗龙王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得陀罗尼,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达诸法;于刹那顷,发菩提心,得不退转,辩才无碍;慈念众生,犹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广大;慈悲仁让,志意和雅,能至菩提。智积菩萨言:我见释迦如来,于无量劫,难行苦行,积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为众生故,然后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于须臾顷,便成正觉。言论未讫,时龙王女,忽现于前,头面礼敬,却住一面,以偈赞曰:
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微妙净法身,其相三十二,
以八十种好,用庄严法身。天人所戴仰,龙神咸恭敬,
一切众生类,无不宗奉者。又闻成菩提,唯佛当证知。
我阐大乘教,度脱苦众生。
时舍利弗,语龙女言:汝谓不久得无上道,是事难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诸度,然后乃成。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尔时龙女有一宝珠,价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龙女谓智积菩萨、尊者舍利弗言: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是事疾不?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观我成佛,复速于此。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尔时娑婆世界,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普为时会人天说法,心大欢喜,悉遥敬礼。无量众生,闻法解悟,得不退转;无量众生,得受道记;无垢世界,六反震动;娑婆世界三千众生,住不退地;三千众生发菩提心而得受记。智积菩萨及舍利弗,一切聚会,默然信受。
修行人不可修人天福
现在的修行人,大约分为两种:一种是修人天福,一种是修出世。修出世是不要福报的,(金刚经说:菩萨不受福德。)修人天福是要福报的。列位要知福报这件东西,是最要不得的。什么缘故呢?因为福祸两个字是对待的,是循环的。福祸相为倚伏,福就是祸之根,福报就是堕落之根。福报愈重愈容易堕落,所以说福报是要不得的;我们修行人是不可修人天福的。
怎样叫做出世,怎样叫做人天福?要明白这个解说,先要明白十法界。何谓十法界?乃我佛如来于一真法界中,约迷、悟、染、净,分为十种阶级。今为分列如下:
┌佛法界
四圣法界┤菩萨法界
│缘觉法界
└声闻法界
┌天法界
│人法界
六凡法界┤修罗法界
│畜生法界
│饿鬼法界
└地狱法界
法者,轨持也,法则也。界者,分限也,体性也,因种也。佛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法为界。菩萨以六度万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法为界。缘觉以了悟三世十二因缘法为界。(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十二因缘者,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是为顺生门。若识老死之本为无明。能灭无明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是为还灭门。依之修行,能证辟支佛。)
声闻以修四谛法为界。(四谛者,审实不虚之谓谛。生老病死等为苦谛。贪嗔痴等烦恼为众苦之因,是集谛。上二为世间因果。戒定慧等道品,对治贪嗔痴等烦恼,为道谛,是出世因。灭尽世间生死,为灭谛,是出世果。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能出三界,证阿罗汉。)天以上品十善及四禅八定法为界。人以五戒十善法为界。(五戒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十善者:身三:不杀、不盗、不淫。口四: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意三:不贪、不嗔、不痴。不持十善,即是十恶。)修罗以布施作福,嗔恨炽盛法为界。畜生以下品十恶法为界。饿鬼以中品十恶法为界。地狱以上品十恶法为界。所谓修如是因,感如是果;因无虚弃,果无浪得。明乎此义,则知苦乐升沈,皆由自造;非从天降,亦非人与也。
以上十法界,四圣六凡,从佛法界至声闻法界,(缘觉、声闻,就是两种阿罗汉。)叫做四圣法界。修成声闻法界,就能出世永不退转,永不堕落,永远不再入生死轮回。以上三种更不必说。从天法界至地狱法界,叫做六凡法界,是永远在生死轮回中随业流转的;这就是俗语常说的六道轮回。因为六道之中,唯有天人两道得享福报,所以叫做人天福。(修罗虽亦有福报,然是罪福相兼的,故专说人天,不说修罗。)至于饿鬼、畜生、地狱,名为三恶道,那便纯是业报,没有福报。然而恶道的业报尽了,可以复生人天;人天的福报尽了,仍要堕落恶道。如车轮之回转,故曰轮回。既在轮回之中,总有在人天两道受福报的时候,也总有在饿鬼、畜生、地狱,三恶道受业报的时候。所以不但是人世的荣华富贵转眼成空,就是修到天界,贵为天帝,等到天福享尽,五衰相现,也是一样的堕落。我们今世徼幸得生人道,如不肯发心修行,来世一定要轮到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里而去尝尝滋味。可怕可怕!今有一种人,虽肯发心修行,但他所修的是人天福,不是想出世,来世仍要在人道之中享受大富大贵的福报。不知愈富贵愈容易造业,堕落得愈快愈深。即使今生修行的功德甚大,来生幸而超生天界,然天界因乐多苦少,转难发心修行,如不修行,到后来一样免不了轮回,一样免不了堕落,仍要向三恶道里去走走。照此想来,真是惊心动魄,非赶紧修出世不可,非赶紧脱轮回不可,非赶紧勇猛发心,超凡入圣不可。现在的人,往往说前世不修,今生贫苦,修修来世;这真是误人不浅的话头。奉劝列位,须要澈底觉悟,速发大心!
佛教既以度人出世为本,何以又准人修人天福报呢?不知我佛如来,慈悯众生,若照佛的本愿,必须一切众生悉皆成佛,方为满愿。无如众生业力太重,根性不齐,虽修善因,不发大心,仍旧贪恋著福报,不能跳出这生死轮回,也是无可如何之事。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在佛本心,是权设方便,曲垂接引;冀其由此深入,非专以此为究竟实义故也。
修行人应当修净土
佛教修行的法门,甚多甚多。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以入道。所以楞严经上说:‘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现在东土所最流行的,有五大法门。一、教宗,二、律宗,三、禅宗,四、密宗,五、净土宗。(五大法门,包括无量法门。)这五大法门,都有极宏深的教义,千言万语也说不尽;我今浅略的把他分别出来。教宗是讲经说法宏扬佛化的,律宗是精守戒律严净梵行的,禅宗是直指人心参究本来面目的,密宗是三密加持诵咒结印的,净土宗是一心念佛求生西方的。这五种法门,种种都好;修到究竟地步,一样都可成佛。譬如要到一个地方去,有五条大路可走,各人所走的路不同,然所到目的地,总是同的。此正是维摩诘经上所说的‘不二法门’,楞严经上所说的‘十方薄伽梵(薄伽梵就是佛号),一路涅槃门’。既是五种法门的究竟地都是相同的,何以我不劝人修行别种法门,专劝人应当修净土呢?譬如要到一个地方有五条路好走,我们岂不要选择走一条最容易、最近便、最稳当的路么?净土法门,就是这五条路当中最容易、最近便、最稳当的一条路。我们不走此路更走何路?列位赶紧放开脚步,从这条路上去,仗著我佛慈悲愿,直入菩提大道场!
怎样说净土这条路是最容易呢?我们生在这末法时代去佛已远,人根闇钝,如要修行别种法门,真是万分不易。即如教宗的讲经说法,佛经文义艰深,非有绝大智慧,那能通晓经义?况随文入观乎?律宗的一食三衣,种种难行苦行,我们自问能够受得了么?禅宗的参禅,提起了一句莫明其妙的话头,我们钝根人从那里参起?至于密宗,其修持法则颇不易办,即办得到,亦难现生定出生死。以前三种,皆仗自力,断惑证真,方出生死。密宗虽有仗佛力义,但不专以接引往生为主,唯在自己发心如何耳。所以这四种法门都不容易;惟有净土法门专仗佛力,只要念一句阿弥陀佛,无智无愚都可办到。这样容易的路,还不快去走么?
怎么说净土这条路是最近便的呢?佛道幽远艰难,修行的人要历三大阿僧祇劫,方能成就。照修行的工夫说起来,必须断尽三界内的惑业,方能成阿罗汉果。你说远不远?难不难?只有净土法门,是可以横超三界的。无论惑业之能断不能断,但能具足真信切愿,决定可以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其四种法门,如自力走路;净土法门如乘大火轮船,比较自力省力多矣!正所谓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故华藏海众,同愿往生;况吾人为具缚凡夫,何可舍此最方便之法门,去修习那其余专仗自力之法门乎?
怎么说净土这条路是最稳当呢?因为别条路都容易走入歧途。以唯仗自力,工夫得力时,或致起诸魔事;即不起魔事,求其现生证道的,(现在的这一世,就断尽烦恼惑业,证无生果,就叫做现生证道。)实在少得很。倘不能现在证道,到了转世的时节,万一自己做不得主,一旦迷失了本性,贪恋了人天福报,就此堕落。古来大德上这种当的尚且甚多,何况我们凡夫,真是可怕!惟有修净土的,纵不能现在证道,也可以带业往生。只要一生西方,见佛闻法,就永远不会退转,岂不是最稳当么?因为别种修行,都是仗看自己的力量去做,只有净土念佛法门,自力之外,还仗著佛力来接引。譬如行路,前面有一位识路的人,在那里引导你;或者旁边有一位大力的人,在那里扶著你;这真是万稳万当,万修万成的大法门!
有一种贡高我慢,聪明自用的人,他没有知道念佛的精微奥妙,往往看得念佛太容易;说念佛是愚蠢人的事,不是聪明人的事。这种议论,这种见解,真是大错大错;这种人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要知一句阿弥陀佛,普被三根,无论上中下三种根性,如肯实心念佛,皆能获得莫大利益。大势至菩萨,还是从念佛法门成道的呢?其余,如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及华藏海会等诸大菩萨,亦皆念佛回向往生极乐世界。难道现在人们的聪明智慧,能在诸大菩萨以上么?当此末法时代,念佛法门最是应机,最是合宜;无论那一种人,都应当修行净土的!
念念阿弥陀佛就能成佛么?
娑婆世界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说:西方极乐国土有一位阿弥陀佛,与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有缘;发下弘愿,要度尽娑婆世界一切众生。叫我们只要诚心持诵阿弥陀佛的名号,临命终时,自能往生西方极乐国土,见佛闻法,永不退转,蒙佛授记,当得成佛。列位须知佛无妄语,我们本师断不会哄骗我们的。
照这样说来,凡是念佛的人,个个都能成佛了。然则这一班念佛老妪何以不成佛呢?要知道:念佛必须勇猛精进,专心一致,扫除一切妄念,放下一切世缘,绵绵密密,心口相应,一日十二时中,无一时一刻一分一秒不念佛。(念字从心不从口,口中不念,心念也是一样。但专靠心念易于懈怠,每日至少必须口中持诵一千声,愈多愈佳。)行也念佛,坐也念佛,立也念佛,卧也念佛,闲也念佛,忙也念佛,虽在造次颠沛的时候也不离佛;等到功夫纯熟,就是睡中梦中也在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决定生西,决定成佛。倘若今天念,明天不念,口中念,心中不念;念佛时心中有佛,不念佛时心中无佛;像这种悠悠忽忽的念佛,也不过替来生种一点净因罢了!若说是要生西成佛,是做不到的。这不怪佛不来度你,只怪你自己念佛不诚。憨山祖师的费闲歌说:‘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至理名言,切记切记!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世人往往求来生福报,不求现在往生,违背佛教,以故不得真实利益也。
念佛的人要生西成佛,有三件要事不可不知。何谓三件要事?一是信,二是愿,三是行,这三作事是缺一不可的。何谓信?信是入道之门,华严经说:‘信为道元功德母。’倘然不信,何能修行?倘然信心不深,修行必不得力。所以念佛的人,一要信本师教导我们念佛的话是决不会错的;二要信阿弥陀佛的弘愿,我如念佛,他一定来度我的;三要信西方是确确实实有一个极乐世界的;四要信弥陀经上所说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胜妙庄严,是确确实实有那许多好处的。何谓愿?既然相信娑婆世界有种种苦,便愿速离娑婆;既然相信极乐世界有种种乐,便愿往生极乐。此愿既立,坚如金刚,泰山可移,愿不可夺。不但对于娑婆世界的种种声色、货利,不再有一丝一毫的贪恋,就是有人告我说:另有一个世界,比极乐世界还要好,我也是直往西方,不愿到他处去的。就是有人告我说:另有一个法门比念佛法门还要好,我也是死心塌地念佛,不愿去学别种法门的。必须如此立愿,方能趁弥陀大愿之船,到彼国莲池之岸。何谓行?既然信有西方,既然愿生极乐,必须勇猛进行念佛一法:兼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西方虽隔十万亿佛土,我若一心念佛,念到极处,举念即到。倘若不专一其心的念佛,则业力凡夫,何能到佛菩萨的境界?既然信了、愿了,非一心的念不可,非恳切至诚的念不可。因为生死无常,念佛心不专一,则不能感佛接引。倘若阎王爷的勾票一到,那就只好随他去受生死的苦了!所以修行念佛的人,说行则拔脚就行,要如救燃眉之火;又不可行到中途让我歇歇再走,要如趁避难之舟;倘若悠悠忽忽,则今日过了又有明日,今生误了且待来生,累劫沉沦,永无到彼岸之日。务要拼身舍命,勇往直前,则这边动脚的时候,那边的莲花已开,金台银台,早已预备迎你,决定成佛,毫无疑义。
学佛应当念什么经典做什么功课
佛教经典,都是应当念的。但是大藏鸿文,浩如烟海,不要说念,就是看也看不尽。大约现在修行人常念的经,多是短的,其余大部经典,能发愿念一两部,固然是好,倘若没有工夫去念,看也是一样。今将修行人应念应看,最要紧的几部经典写在下面,以便列位自行选择。
心经。金刚经。弥陀经。普贤行愿品。楞严经势至圆通章。
以上五部篇幅甚短,可以常念;如修净土的人,弥陀经是每日必须要念的。
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楞伽经。圆觉经。涅槃经。地藏经。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经。金光明经。梵网经。菩萨戒本经。
以上十二部,能发愿常念一二部最好;如不能念,是一定要看的。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经,宜常念;则净土之所以然,就晓得了。
至于每日的功课,出家人朝课、晚课,是有一定的。(载在禅门日诵。)我辈在家居士,俗务缠身,如功课定得太多不能实行,反为不美。我是劝列位修净土法门的,今照净土的行门,替列位代定一种最简单的功课。
早课:
晨起,先漱口盥手,整洁衣冠,礼佛八拜,次序如下:
南无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南无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尊法。
南无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贤圣僧。
南无娑婆教主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
每一拜,志心虔诚,口诵身拜。八拜既毕,念楞严咒、大悲咒,各一遍,念回向偈、三皈依,礼佛三拜而退。
晚课:
念弥陀经一卷,往生咒七遍,阿弥陀佛一千声,再念莲池大师发愿文、三皈依、四弘誓,念毕,拜阿弥陀佛一拜而退。
(楞严咒、大悲咒、弥陀经、往生咒、莲池发愿文、三皈依、四弘愿,皆载禅门日诵中。)
以上所定功课,,极为简单易行,不可间断。如有余暇,念佛看经皆得。(常看净土十要甚佳。)但不做功课的时候,亦要摄心念佛,(法华经说:坐卧又经行,除睡常摄心。)方能净念相继,因缘成熟,切要切要!
又学佛教的人,不可不明教相。但是书籍繁多,文义深奥。如要专门研究,毕生尚且难尽。列位要明教相,当看大乘起信论、百法明门论、八识规矩颂、唯识三十颂、天台四教义、贤首五教义。这几种书,略窥门径,知其大意可也。
至于打坐功夫,佛门坐法甚多,然而也不必拘定。最好得空即坐,能双趺固佳,否则单趺也是一样。即使不能趺坐,平坐亦无不可;但要挺直身体,调匀气息,放下世缘,摄心念佛;久而久之,净念成熟,必能见佛成佛。
修行人要精进不可懈怠
修行人要修六波罗密。(六波罗密,即是六度。一、布施度。二、持戒度。三、忍辱度。四、精进度。五、禅定度。六、智慧度,度出生死海,到彼岸也。)那第四个波罗密,就是精进波罗密,可见修行的人,必须精进,万不可懈怠。精进就是入道的门,懈怠就是退转的路。发心要切,一发便修,容不得一点迟回;修行要勤,一修到底,著不得一些间断。不可怕苦,不可怕难,无日无夜,无忙无闲,行住坐卧,总在自修,方是修行模样,方是成佛根基。倘若心虽发而不切,行虽修而不勤,也念念佛,也看看经,也吃吃斋,也行行善。但是经本虽开,仍是心猿乱动;念珠才放,便觉意马奔驰;贪、嗔、痴,字字都全,世缘不能放下;戒、定、慧,般般会说,禅机却是口头。照这样悠悠忽忽,慢慢腾腾,图著虚名,骗著自己,怎能出生死巨浪?怎能入毗卢性海?(毗卢,略称。具云毗卢遮那,法身佛也。此土译为光明遍照。)不过种些来世人天小果。若要现在证道,超出轮回,不肯精进办道的人,恐怕是没有希望的。况且无常迅速,时不待人,要修就修,耍行就行;如若因循复因循,迁延复迁延,青春易过,白发催人,未见弥陀,先逢阎老,那时欲修不得,后悔嫌迟。世人往往说道,修行念佛是老年人的事,真是一句误人不浅的说话。要知:想修行的人,说等我世缘渐了一定修行,那就没有修行的那一天。譬如想行善的人,说等我发了财,再去行善,那就没有行善的那一天,正是一样。普贤菩萨,有一个警众偈说道: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这真是大菩萨救度世人的药石良言,普愿大众信受奉行。
何以应当戒杀?
杀是佛门五戒之首,修行人入手第一要紧的事。现在有一种人,说天地间生物是应当人吃的;又说如果人不去吃,那猪、羊、鸡、鸭,世界上就要容不下了。(试问人不吃猫,何以世界上的猫,并不多呢?)种种的谬论,真是误尽世人。我今将人生应当戒杀的理由演说一番。戒杀的理由,有三不忍、三不敢。怎样是三不忍呢?同有形体,同有知觉,同有痛苦。牺牲他无限之痛苦,来饱我一时之口腹,天下忍心害理之事,莫过于此。试观异类众生,当被执之时,或惊走,或哀鸣,甚至登屋跳墙,逃死不得;与人类忽逢患难,恐怖惊惶有何分别?又观异类众生,皆临刑之际,或五脏已刳而双眸犹视,或咽喉初断而两足犹伸,鳝破肚而仍游,鱼入锅而尚跃:与人类横被刑戮,种种惨痛,有何分别?又观异类众生,杀一羊而群羊落胆,捕一鸟则群鸟惊飞;与人类当劫掠屠城之际,或见父母血肉淋漓,或见妻孥节节支解,有何分别?返身易地,触目酸心。其不忍一也。三界之中,六道轮转,多生眷属,大半堕落旁生。我今日所杀之生,所食之肉,安知非前生眷属?父母尊长,呼号鼎镬之中;兄弟妻孥,宛转刀砧之下;可怜肉眼,不见不知。一念及此,何能下箸?其不忍二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躯壳虽殊,性灵不异;待到机缘成熟,总有发心之时,总有成佛之时。所以一切众生,皆是未来诸佛;我今杀一生,如同杀一佛;我今食一肉,如同食佛肉。其不忍三也。怎样是三不敢呢?诸经所说:人复为羊,羊复为人,(专说羊者,包括一切畜生在内。)互相瞰食,生生世世,业报循环,无有已时。今生我幸为人,食禽兽之肉;他生我为禽兽,人亦食我之肉。因果无差,酬偿有分;屠宰烹烙,在所难逃。若欲跳出此关,惟有发誓:即今日始,世世生生,永不再食他肉。此不敢一也。世界一切杀运,皆是众生杀业造成,日积月累,杀业如山。所以少则数十年,多则百年,天地必大开杀运一次,以勾清此帐。是故惨遭锋镝,都是前生食肉之人;欲求人不杀我,必先我不杀他。古人说:‘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又说:‘欲得世间无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此不敢二也。杀生者贪口腹之小乐,种地狱之深因,真是可怕。宋慈云忏主有偈云:
汝听杀生者,死堕地狱处;铁城高八万,四万由旬量,长广亦复然;
满中猛火炎,表里皆洞赤。猘狗守四门,狱卒声雷震,两眼如电光;
驱汝杀生人,入中而受苦。力士执铁矛,矛身长一丈,利刀阔八寸,
望胸撞罪人;胸入背上出,苦痛不可闻;千万亿岁中,受斯极大苦。
汝听食肉人,死堕阿鼻狱;铁屋亦高广,八万出旬量。四门猛火炎,
南北苦交彻;铁墙铁罗网,铁枷铁杻械;一一火烧之,皆令其洞赤。
食肉受斯苦,百千万亿岁。
凡人当食肉时,想著以上地狱种种痛苦,竟敢再食?此不敢三也。
有此三不忍、三不敢,世界无论何人,都应戒杀;不独是修行人,至于修行的人更应当戒杀。日日杀生,日日食肉,念什么佛,念什么经。楞严经说:‘杀心不除,尘不可出。’有人说:我不特杀,我不自杀,买吃熟肉,便无罪过。不知人人如此,熟肉店必定开得愈多,杀业必定更重。譬如杀生者是强盗,食肉者是窝家,能说窝家没有罪么?况且口腹我享,杀业人当,这种居心,更不可问。现在发心修行的人,往往不能便吃长素,只吃花斋,循序渐进,原也未始不可;不过总嫌未能澈底发慈悲心。既无大菩提心,如何能得大菩提道呢?孟子上有一段故事,我说与列位听听。有一个偷鸡的,每日偷他邻人家一只鸡。有朋友告诉他说:这偷鸡不是君子做的事。偷鸡的说:我请减少一点,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来年再不偷,好不好?孟子说:你要不偷就赶快不偷,何可等到来年呢?正好与吃花素的做一比例。我奉劝列位,既然修行,便要澈底认真;大家勇猛精进,速发菩提大心!
修行人忏除淫念的方法
修行人最难除的是淫念。然而淫念不除,不能入道。即使淫欲已除,倘使意淫未尽,仍不能超出尘凡。所以楞严经说:‘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又说:‘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但是欲断淫心,谈何容易?平日不见女人的时候,也知犯淫不是一件好事;一旦美貌当前,暖香触体,此心便不能自主。试问坐怀不乱,把握得定的,能有几人?目睹美色,心不起念的,更能有几人?这不是女人的魔力大,实在是自己的业力深。因为众生多世多生,沉沦在情欲海里,薰染不是一天;到今日要一刀斩断,难上加难;惟有用佛法慢慢地薰修,时常作种种对治的观想,观想日久,习与性移,自然而然,那淫念不斩自断。今将各种观想的方法,一一演说出来,愿大众洗耳谛听。
一、秽想。毛发爪甲齿牙孔窍无一不垢,涎唾涕泪身汗尿屎,无一不臭;身外出泥,身内出虫。纵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姿,清晨睡起,口臭难当;日久不浴,身臭欲呕。芙蓉粉面,内中安著骷髅;白玉肌肤,里面全包脓血。
二、毒想。看似娇姿,恰同蛇蝎;近著他身,要丧我命。譬如糖蜜,参著砒霜;到口虽甜,捐躯可怕。
三、老想。女人颜色,不过三十以前;过此以往,形容渐樀,肌肤渐绉。日月如梭,催人易老;当前虽是百媚千娇,试想将来,总要变成白发老妪,有何趣味?
四、死想。绝代佳人终有死,岂能地久与天长?面黄如纸身如石,就是当年可喜娘。
(以下从胀想起,至白骨想止,都是女人死后逐渐变相。)
五、胀想。死后无多日,浑身膨胀加;皮如盛水袋,腹似断藤瓜;气味生奇臭,蝇蛆聚乱沙;诸公觉悟否,当日是娇娃!
六、青瘀想。红白分明相,青黄瘀烂身;请君开眼看,不是两般人。
七、坏想。皮肉既脱落,五脏般般见;凭君彻底看,那样堪留恋?
八、血涂想。一片无情血,千秋不起人;淋漓涂宿草,狼藉污埃尘。莫辨妍媸相,安知男女身;哀哉痴肉眼,错认假为真!
九、脓烂想。腐烂真难看,腥臊不可闻;岂知脓溃处,兰麝昔曾薰。
十、啖想。尸骸遭啖食,方寸少完全;不饱饥鸟腹,难干馋狗涎。当年空自爱,此日有谁怜?不若猪羊肉,犹堪值几钱!
十一、散想。形骸都分散,手足渐移置;谛观妩媚姿,毕竟归何处?
十二、白骨想。皮肉已销尽,惟余骨何存?雨添苔藓色,水浸土沙痕。钻啮多虫蚁,收藏少子孙;风流何处去,愁煞未归魂!
十三、缠累想。妇女者,附骨之痈疽,一著于体,无日得痊。女色者,世间之枷锁,一系于身,无力自脱。四十二章经说:‘人系于妻子,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妾无远离之念。’大宝积经说:‘何因缘故,名为妇人?所言妇者,名加重担,能令众生,负于重担,遍周行故。’
十四、疾病想。女色是杀人利刀,情欲是催命灵符。图一时之快乐,成痨瘵而饮恨身亡;贪片刻之欢娱,染恶疾而呼号毕命。
十五、果报想。果报之速,莫甚于淫。绝嗣之墓,无非好色狂徒;妓女之祖宗,尽是贪花浪子。
十六、地狱想。生前好色者,死后必堕猛火地狱;系本人心中欲火所造,到处皆是猛火,焦头烂额,永无出期。
十七、推己及人想。谁无妻女?谁无廉耻?我淫他人之妻女,则谑浪笑傲。试想:如他人淫我之妻女,我当作何感想?一转移间,能无汗下?
十八、鬼神如在想。佛无去来,光无不照;神目如电,森列空中。世人淫欲丑态,他人不见而鬼神见之。每当淫念起时,即觉佛天在上,鬼神在旁,淫念自然冰释。
修行人闲居静坐时,或乍见女色时,当作以上种种观想;行之日久,则淫念不忏而自忏,不除而自除矣。(身为苦本,淫为身本。无论男女,求了生死,断淫为本。)
大乘小乘的分别
大乘就是佛菩萨所修之法,所证之果;小乘就是声闻缘觉所修之法,所证之果;(声闻是闻佛四谛法,证阿罗汉果者;缘觉是闻佛十二因缘法,而得觉悟,证辟支佛果者;如生在无佛之世,则名为独觉。)所以又名为二乘。这二乘皆是小乘。小乘的主义,是一种自觉主义,勘破了三界火宅的烦恼惑业,只求自己觉悟,脱离生死;灰身泯智,永不再来;并无济度众生的意思,所以称为自了汉。虽则不生不死,却是有余涅槃,为尚有界外的尘沙、无明,二种惑在。佛因为他发心不大,所以名为小乘。至于佛菩萨的大乘,则自觉之外还要觉他;觉他就是救度一切众生,同登彼岸。所以诸位菩萨,证得无生法忍蒙佛授记以后,必须乘愿再来还入娑婆,以种种神通方便,度脱众生;等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则尘沙无明二惑,净尽无余,方才成佛,方为无余涅槃。列位既肯发心,不但不可修人天小果,并且不可修二乘权果,必须要行菩萨道,修行绝对的大乘普度众生,方可圆成佛果。
但是罗汉虽是小乘,却因断尽三界内粗烦恼,超出生死流,与我们三界凡夫比较起来,已到了圣人地位,断不可因佛说他是小乘,看轻了他,起一种我慢的心。须知法华经义,三乘即是一乘,罗汉只要能回心向大,即是菩萨因,即是佛因。况且大乘小乘只在发心处论。如同行一事,发大菩提心,即是大乘;发自利之心,即是小乘;非小乘与大乘,各另有所行的事。即就一事论,已自大小不同。然大乘道大,有小乘人不堪担荷者,我辈但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修行世善,一心念佛,即是绝对待无等伦的大乘。此绝对待无等伦的大乘,人人皆能修;非如诸余经典中唯仗自力之大乘,虽证阿罗汉果之圣人,尚多不堪担荷。所以说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自等觉菩萨,下至逆恶凡夫无有一人能出其外,亦无有一人不能入其中者。幸得我佛说此最圆顿、最简便、最易修、最易成之无上大法,若不修习,岂非上辜佛化下负己灵之极愚痴人乎?如列位不以愚痴自居,请直下承当起来,庶不负如来当日说此法门之深恩,不慧今日对列位一番劝进之愚诚也已。
真心与妄心的分别
列位要知道真心与妄心的分别,先要知道怎样叫作真心,怎样叫作妄心。
怎样叫作真心呢?就是如来的妙明真心,也就是众生的本来面目,无形无象,不生不灭,非言语所可形容,非凡情所可测度。既不是人身的肉团心,又不是六尘的缘影心,不在内不在外,又不在中间,空空寂寂,圆圆明明。心量的广大,包括宇宙,弥满六合。楞严经说:‘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何况区区的娑婆世界,在我真心的心量之中,更是太仓一粟了。列位要知道这广大无边永远不灭的真心,不是佛所独有的,是我们一切众生所同有的;不过佛在觉中完全是一片真心,众生在迷中真心被妄心蒙住了,不能发现出来。但是虽被妄心蒙住不能发现,然而那真心依旧是完全无缺;不但人是这般,就是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也是这般。所以一切众生虽在六道轮回里面随业轮转,那真心仍是永远不会磨灭的;只要有一天能够妄心去尽,把真心完全发现出来,那就叫作成佛。
怎样叫做妄心呢?只因妙明真心不守自性,一念不觉,无明妄动,真妄和合,就发生了一种阿赖耶识;此识又名藏识,即第八识。这阿赖耶识,执持一切善恶种子,便是情欲的荄苗,惑业的根本。阿赖耶识一念之动,妄有所见,随之流转,又生出了末那识;此识又名传送识,即第七识。末那识妄执八识见分为我;由著而转入第六识,此识名意识。遂大起分别。前五识的眼、耳、鼻、舌、身,都被这六识的分别力转变,遂贪著那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发生出一切情欲,起惑造业,这就叫做妄心。这妄心既是从八识田中流露出来的,就我看来,既名为识,即不是心,实在是识神在那里用事;现在的人都把识神错当作了心。譬如说:我心里想要吃饭,我心里想要穿衣;要晓得:想吃饭想穿衣,都是我的识神,并不是我的心;把他来当作我的心,那就大错而特错了。世人只因错认妄心为心,不知道去寻自己的妙明真心,以致沉沦生死,永不出头,真是可悯可叹。祖师有诗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所以列位要赶紧放下了妄心,去寻那真心才好。
真心与妄心本是一件东西,迷了真心就成妄心,去尽妄心便现真心;所以起信论种种发明:‘妄心无体,以真心为体。’修行的人要寻自己的真心,只须在除妄上用工夫,不必另外驰求。譬如一面明镜,就是真心,被尘垢蒙住了,就是妄心;去掉尘垢明镜自现,去掉妄心真心自现。但是明镜要拭得净,不可留一点尘垢痕迹;妄心要除得净,不可留一点情见渣滓。真心中有了一点凡情圣见渣滓,便是根本无明,便不能超出生死轮回,要紧要紧!
修行人降魔的方法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一定的。修行到功夫深了,难免没有魔来。魔有内魔,有外魔;外魔易退,内魔难降。如不能降,必要著魔;不但修功走失,亦且危险甚虞。若论降魔,约有四种方法。
一、要识魔相。凡著魔的人,大都遇著魔来的时候,不知道他是魔,以致著魔。倘能识得魔相,即不著魔而魔自退。怎样是魔相?大凡可爱、可贪、可畏、可憎的人物或境界当前,无不是魔。至五阴内魔,尤为厉害。楞严经说五十种阴魔至为详尽,亟须仔细参穷,免得临时上当。
二、舍身无畏。人必先有舍却身命之心,然后可以学佛;人必先有看破生死之勇,然后可以降魔。魔化夜叉罗刹来搏噬我,魔化猛虎毒蛇来啖食我,都是幻想,何惧之有?即使真被吞食,亦是夙业所招,况脱去皮囊,往生极乐,正当感谢于他,为我早日解脱。所以修行之人,雷霆起于侧而不惊,泰山崩于前而不动,魔力虽大其奈我何?否则贪生畏死,恐怖怆惶,不待魔来,方寸已乱,欲不著魔,其可得乎?
三、不取不舍。魔之为物,取固不可,舍亦非宜。遇著魔来时候,必须镇定我心,既不可贪恋他,又不可厌恶他。(厌恶亦是著魔,你愈厌恶他愈纠缠。)要作几种思想。一想魔即是佛,佛即是魔;觉即成佛,迷即是魔。魔如佛如,并无二理。又想眷属即魔,(人生眷属,都是魔头。)魔即眷属。眷属同居,人之常情。魔在我旁,于我何害?又想魔亦是众生之一,一切众生,我都要劝他发心念佛,魔既亦是众生,我也要劝他发心念佛,伴我修行,转成法侣。(菩萨降龙伏虎,正是此理。)总之,魔来不拒,魔去不留,如此则魔术俱穷,无论外魔内魔,一齐退去。
四、持咒却魔。初修行时,小小魔关,容易打破;等到道力渐深,藏在八识里面的多生根本习气,被功夫逼迫出来,或欲念横飞,或妄心乱起,力量甚大,非比寻常,修行人惟此末后一关,最难逃过。全仗自力,诚恐把握不住,必须仗著佛力帮忙,惟有摄住心神,持诵神咒。咒为佛之金刚心印,无论何种恶魔,遇著即摧成粉碎。诸咒降魔之力,以楞严为最胜;当日阿难证须陀洹初果地位,尚且仗此脱离淫席。次则大悲心咒,为观世音菩萨所说;观世音具十四种无畏功德,故降魔之力亦宏。但持咒功夫,必须平日持得烂熟,否则魔到临头,恐字句都记忆不起,何能通利?何能相应?所以平日功课中,楞严、大悲两咒,是每日必须要念,不可间断的。又一心念佛,即无魔事;纵有魔来,倘能不惊不怖,至诚念佛,决定立刻消灭。何以故?以正念昭彰,魔无容身之处故。是以念佛之人,不须另找降魔之法,而魔事自无由而起矣。
临终的一念
修行人现生证果,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如不能现身证果,则最要紧的是临终一念;生西也在此一念,升天堂也在此一念,入地狱也在此一念。这一念是圣凡的枢纽,这一念是人鬼的关头。要紧要紧!楞严经第八卷内有一节说:人生临命终时,就在那一念的善恶,分别出生天堂入地狱的果报,说得最为剀切详明。今将原文恭录在下面。
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二习就是生死顺逆。)
纯想即飞,(想就是善念。)必生天上。
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
情少想多,(情就是恶念。)轻举非远,(善念稍杂恶念,则虽飞而不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行善业而嗔心未尽者,多作夜叉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
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其中若有以下,都是说既成飞仙、鬼王、夜又、罗刹以后的事,不是临终的事。)
情想均等,不飞不堕,生于人间;(此种来世仍旧为人。)想明斯聪,情幽斯钝。
情多想少,流入横生;(即畜生道。)重为毛群,轻为羽族。
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
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
纯情即沉入阿鼻狱。
依上经义,则生天在此一念,生西方也在此一念,仍生人道也在此一念,堕落畜生道也在此一念,堕落饿鬼道也在此一念,堕落地狱道也在此一念。你说临终这一念要紧不要紧?有人驳我道:照你这样说,只要在临终的时候发善念,发净念,便可生天,便可生西,那平常又何必修行呢?我说道:不然不然。临终一念全靠平日修持,平日功夫纯熟,临终方能发念,否则妻孥绕榻,疾病昏迷,风刀解体,痛苦迫切,生前经过的事件,死后未了的牵缠,一一都潮上心来,要发善念净念,是很难很难的,是千万人中没有一二的。就是修行人,到那时候,还怕自己作不得主,要善知识在旁边警觉提撕,念佛助道,又不许亲人哭泣,怕乱他的心。修行人尚且如此,何况不修行人,岂不更无把握?
所以平日修行,正是为临终地步。弥陀经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此即是平日念佛的功夫及成绩。)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此即是临终实验。若非平日念佛功夫,念到一心不乱,此时何能得此心不颠倒,往生极乐国土的实验?)日月如流,人生若梦,无常大限,转眼当前。列位要赶紧预备这临终一念才是。
佛学与学佛的分别
佛学与学佛,本是一事,本不可心生分别。但是当末法时代,往往有一种慧业文人,单讲佛学不去学佛;说得天花乱坠,还是无补身心;这也是一种末流之弊,不可不赶紧纠正的。所以我将佛学与学佛的分别,说与列位听听。
订证佛门的掌故,研穷佛经的义理,叫做佛学;修心养性,发愿往生,叫做学佛。学佛的人,虽也不可抛荒佛学,然而专讲佛学不去修行,这便大错特错。因为学佛这件事,是要实地用功,不能单凭口说;如不实地用功,无论讲得怎样精通,终是数他人之珍宝,算不了自己资财,说庖厨之饮食,饱不了自家肚腹。况且近来一班名士及新学家讲佛学的,不是把佛经当做考据学来研究,就是把佛经当做哲学来参详;支离附会,枝节横生,不但无益佛学,还恐生出种种障碍,成就种种谤佛因缘。这一类谬种流传,其祸甚于洪水猛兽,我们佛弟子,所当鸣鼓而攻的。
释迦牟尼佛说:‘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阿难护持我法。’多闻就是佛学,精进就是学佛。列位根性聪利的,佛学学佛,兼而行之,固属胜事;否则与其佛学,无宁学佛。